复旦大学有人工智能吗(AI机器人提供服务)
9月1日,114岁的复旦校园迎来一批新复旦人。
当天,来自全国3000余名2019级本科新生及来自51个国家的300余名留学本科生走进复旦大学,开启大学生活。
迎新报到现场既有“熟悉面孔”又有“新鲜事”。澎湃新闻记者看到,曾经复旦研支团支教的学生来报到了,校园里有“高大上”的5G高清网络直播、AI机器人、“刷脸”报到等高科技,还有“接地气”的垃圾分类知识普及。
复旦大学研支团的支教学生考上复旦
9月1日上午,中国语言文学系报到摊位前,来了一位新生赵子涵。
她来自于新疆,毕业于拜城二中,但她并不是首次接触复旦,她曾是复旦大学研支团支教的学生。早在2013年,第十六届研支团队员来到拜城二中,就与初二的赵子涵相遇。也因此,复旦的支教老师成了赵子涵的偶像。
新生赵子涵中文系报到 本文图片均由 澎湃新闻记者 臧鸣 摄
赵子涵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支教团当时为大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分享见闻,充实了我的生活,来的4位老师中有2位教过我,一位是教政治,一位是教生物。当时虽然没有定下具体要考的大学目标,但我定下目标,要成为像老师那样优秀的人。”
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2013年研支团的4位队员到拜城二中后,发现校园读书区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籍严重不足,他们自发筹集了大量书籍,让读书区成了孩子们喜欢上读书的地方。
此后,研支团成员继续自发筹集书籍,成立了拜城二中-复旦大学图书馆——旦曦书苑。这个图书馆成立之初,库存就超过3000本。
赵子涵是第3位从研支团支教地走进复旦大学的学生。在她之前,还有2013级考上复旦的乌江复旦学子陈洪平和2018级考上复旦的乌江复旦学子杨柳。
陈洪平说,在自己参加自主招生的过程中,支教队的老师给了很多帮助,帮他模拟面试培训,提供辅助信息,后来自己到上海面试,支教老师还带着他。
“当地的同学,在那个年龄段和环境中,获得外界信息的手段是非常匮乏的,但是支教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获取丰富信息的窗口。”陈洪平说,自己上大学之后,还跟支教老师们保持联系。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也会寻求他们的建议。
AI机器人亮相报到现场
开学日,精彩纷呈的迎新创意遍布校园各个角落。
AI机器人“晓应”
记者看到,在三教前一位AI机器人站在走廊“东张西望”,来自于杭州的基础医学专业新生江含筱跟机器人打了个招呼,询问在哪儿办理银行卡业务,立即获得回复。
新生江含筱与AI机器人“晓应”问答
原来,为了给新生提供方便迅捷的报到服务,复旦大学在报到现场特别安置云端智能驱动AI机器人“晓应”。具备人脸识别、主动问候等智能功能的“晓应”,不仅快速解答同学们各种问题,也能机智风趣地做复旦学习生活的各类应答,拉近学校与新生、家长的距离。
新生邹玉娇“刷脸”报到
来自于重庆的邹玉娇是护理专业的新生,她报到时,只要像其他的新生一样“刷脸”即可。站在屏幕前,几秒就确认,不用填表等程序,2019年复旦启用了人脸识别“刷脸”报到、迎新微信小程序等服务。
两个月前,复旦大学发起“与录取通知书合影”创意活动,收到了全国各地500多名新生的积极响应,在开学当日的主题摊位上,新生们领取了印有他们与录取通知书合影的专属明信片。
印有新生们与录取通知书合影的专属明信片
9月1日,“我和我的祖国”三行情诗现场朗诵活动在校内举行,新生们深情诵读对新中国70华诞的美好祝福,开启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奋进的新征程。
报到当天,新生们还品尝到“舌尖上的复旦名片”。学校餐饮推出创意十足的复旦迎新饼干,饼干图案包括了复旦LOGO、复旦校训、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训及复旦老校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