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慰问敬老院传递阳光暖人心(贵阳爱心助老团)

9月22日,贵阳市云岩区天誉城小区外缓缓开来一辆货车,车上有980袋,约6000个馒头,由小区内的“团长”牵头组织对接保供单位购买经过一番严格的消杀程序,几位年轻人排在前面,各自领取了几袋馒头后匆匆离开这些物资不是为他们自己购买的,而是为小区内独居或行动不便、不会用微信订购物资的老年人购买并送货上门的,这群年轻人都是微信群“爱心助老团”的成员,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爱心慰问敬老院传递阳光暖人心?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爱心慰问敬老院传递阳光暖人心(贵阳爱心助老团)

爱心慰问敬老院传递阳光暖人心

9月22日,贵阳市云岩区天誉城小区外缓缓开来一辆货车,车上有980袋,约6000个馒头,由小区内的“团长”牵头组织对接保供单位购买。经过一番严格的消杀程序,几位年轻人排在前面,各自领取了几袋馒头后匆匆离开。这些物资不是为他们自己购买的,而是为小区内独居或行动不便、不会用微信订购物资的老年人购买并送货上门的,这群年轻人都是微信群“爱心助老团”的成员。

时间回溯到10天前,一个特别的微信群在天誉城小区建立,群主建群的初衷是为了给小区老人提供公益服务。记者加入微信群后看到,不到1小时的时间里,已有60余位热心邻居陆续加入进来。

“2号楼2单元有近90岁的老人,麻烦关照一下。”

“9栋2单元4楼,有两位80余岁的老人。”

“5栋2单元5楼有两位老人,一位80岁,一位90岁。”

群友们把自己了解的情况一股脑儿地输入到群里,相关信息如潮水般涌入。随后,一位热心邻居进行统计建表,其他人在各自所在的楼栋进行摸底。截至目前,该群已统计了近百位老人的信息和需求。

天誉城小区背靠鹿冲关公园,因周边环境宁静等因素,吸引了不少老年人在此居住、养老。据该群统计显示,小区内有许多子女不在身边的独居或两老为伴的老人,还有不少老人因患慢性病需长期服药,更严重的甚至不能生活自理。

天誉城小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人手紧张,自贵阳市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小区基本物资虽有保障,但每家每户需求不同,特别是购药、就医等问题更显具体和复杂。疫情期间,小区内的热心业主通过各方资源渠道有序进行物资采购,但许多老年人不熟悉手机操作,无法参与其中。发起该群的群主颜云霞就是小区内最早一批帮助邻居采购物资的“团长”之一。

颜云霞告诉记者,在组织采购时她发现不少老年人不会使用手机团购,只能偶尔碰运气“捡漏”,如此,她开始关注和了解老年人群体的诉求,并萌生了组织团队帮助老年人的想法。

爱心群建立后,颜云霞等热心业主将统计好的老人信息向居委会和物业做了同步报备,多方合力为小区老人解决问题。

9月14日凌晨近2点,一位业主在群中发布求助信息,表示母亲疫情前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急需吲哚布芬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但一直打不通药店电话,请求热心邻居帮助。消息发布之后,迅速有志愿者进行回应并帮忙寻找资源。第二天清晨6点多,群里一位热心邻居便将家里常备的阿托伐他汀钙片给这位业主送去4盒。此后的几天里,多位老人又陆续提出了降压药、糖尿病药等药物需求。颜云霞和群里的多位爱心人士迅速寻找购药渠道,经过多方周折和辗转,最终将药品送到了老人手中。

而相比起购买药品这种紧急情况,为老年人提供物资上的帮助更是常态。

如今,这个爱心团队的组织和运行越发有序。群友们将老人信息按楼栋梳理成表格,60多名热心业主采取就近原则,在不违反防疫规定的情况下,根据各自所在楼栋的情况提供点对点的帮助,有人为家中缺少物资的老人送去刚买的蔬菜和肉;有人帮老人购买了两箱牛奶并送货到家;有人想尽办法为老人购买药品。从该群建起之后,群里的热心邻居几乎每天都会询问一次各自楼栋老人的情况。

记者了解到,加入这个爱心团队的热心邻居来自各行各业,有自主创业人士,也有医生、律师等。颜云霞告诉记者,目前看来,老年人需求最大的是购买常用药,另外,就是因不熟悉手机操作不会采购物资等问题。颜云霞说,这个群虽然在疫情期间建立,但疫情结束之后仍会继续保留,并在向社区、居委会等部门报备的基础上展开对老年人的帮助。“不仅是天誉城小区,其他各小区肯定也有同样的情况,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样的举动引起大家对老年群体的关注。”

“谢谢邻居友友们!我们是两位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儿子不在身边,以前有什么事都要靠自己,现在进到这个群里了,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谢谢!”

“谢谢各位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你们的担当和奉献,让我们这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感到踏实和温暖!祝你们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好人一生平安!”

“你们为老年人着想建立此群,极大方便了需要帮助的老年人,谢谢志愿者们!”

建立这个微信群以来,群里出现最多的字眼就是“谢谢”。而直到建群一周后,这帮热心邻居在深夜聊起该如何优化帮助流程时才突然想起:“我们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团名字?一方面,打消老人顾虑,另一方面,我们也能更好地展开帮助。”

在一番讨论之后,这个每天都热闹非凡的微信群终于有了一个名字:“爱心助老团”。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芳蓉

编辑:周谊

统筹:徐倩

编审:干江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