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幼蝉文案(专栏成新平捕蝉记)

捉幼蝉文案(专栏成新平捕蝉记)(1)

捉幼蝉文案(专栏成新平捕蝉记)(2)

捕蝉记

文/成新平

白衣港的夏天,是从门前树上的蝉鸣开始的。

乡下的日头越来越大,从阳光下刮来的南风带着火势,让人昏然欲睡萎靡不振,只有那些落在树上的蝉扇动轻薄的羽翼拼命地鼓噪,不知疲倦。那清脆悠长而极具穿透力的鸣叫,仿佛在表达对大自然的无比感激和眷念。只要有一个蝉带头鸣叫,整个乡村就会骤然响起一片此起彼伏的蝉声,“知了,知了”每只蝉都在放声歌唱,犹如一组无止无休的田园交响曲。

下雨了,蝉在风雨中停止了鸣叫,这个世界仿佛没有蝉的存在,一旦雨过天晴,蝉又在树上鸣叫了起来。

蝉鸣以极大的魔力占据了整个夏天,捕蝉成为我们儿时最大的乐趣。那时乡下孩子没手枪、汽车、机器人等玩具可玩,树上的蝉、田里的蛙、路上的蚂蚁、泥中的蚯蚓是最好的玩具。天气十分闷热,风轻轻的,脚步轻轻的,阳光透过树梢照耀在身上,我们悄悄爬上树,唯恐惊动树上的蝉,双眼直呆呆地盯住发出声音的目标,正在蝉得意忘形引吭高歌的时候,我奋力一跃,将右手扑下去,蝉落入手窝内,等它回过神来“滋滋滋”地叫几声,欲挣扎逃跑,被我另一只手稳稳捉住,蝉停止了鸣叫。

再大的蝉不到一寸长,黑色的头大大的,两只黑眼睛像油菜籽一般闪亮,一双白色透明薄如轻纱的羽翼如婚纱一般漂亮,后半身一些彩色条纹格外显眼,蝉前面四条小腿不停地舞动,后面两条大腿控制身体起降,随时可以起飞。我将一根细线吊在蝉的大腿上,蝉马上飞了起来,但被一根长线牵着,就像孙悟空有再大的本事也跳不过“如来佛”的手心。看着蝉飞过来扑过去胡乱地在空中转着圈扑腾挣扎,我们开心地拍起了巴掌。猛然,蝉挣脱了线的束缚,向空中飞去,变成了一个小黑点,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原来,这刚烈的蝉以付出一条腿的惨痛代价获得了自由,那条断腿仍与线连在一起飘落到地上。吃一堑,长一智。从此,我只要捕捉到蝉,就狠心摘掉它的翅膀,让它飞不起来,只能在地上爬行了。有时,我们异想天开,捉来一对蝉,欲在它们之间挑起纷争打斗,但蝉互相忍让迁就对方,朝不同方向爬行,互不侵犯,任你如何挑逗,它们仍是“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被捉来的蝉失去自由后,不再吃喝,也不自由鸣唱,它睁着眼一动不动,用无声的沉默表示抗争,猛然,一只公鸡兴冲冲地跑来,闪电般地将它啄起吞入肚中。好不容易捉来的玩物就被公鸡猎取,我们将公鸡追赶了好远。

年少时,我不知捉了多少蝉,有的侥幸逃脱,有的成为鸡的“美食”,有的被活活弄死。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玩弄于我们的股掌之中,最后被开膛破肚无端折磨死,现在想起来是多么残忍、多么无知!蝉被弄死之后,我们用泥巴制成棺材将它的躯体装入,摘来南瓜筒当喇叭,南瓜叶当“花圈”,一路吹吹打打,女孩则学着大人模样“爹呀娘呀”地哭起丧来,似乎特别忧伤凄切。一个个玩得有滋有味,热汗淋漓,直至父母喊吃中饭了才离开。但在那时,只要听到蝉声响起,我们又会不由自主地去捕捉,哪怕被树枝划破皮肤,挂烂衣裤也在所不惜。

蝉毫不起眼,是一只只细小的生命,是“大自然的歌手”,如果它们不发出声音,没有人看得见它,也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整个闷热的夏天,它总是无止无休声嘶力竭地鸣叫着,将声音贯穿于夏季的天空,歌唱太阳、歌唱自然、歌唱劳动、歌唱爱情……

蝉是夏天最清亮的诗句,是悠长的笛音,是跳跃的音符,是呢喃的情话,韵律和谐,平仄有致。用心聆听,方知整整一个盛夏,只有蝉的声音最美妙动听。告别捕蝉为乐的无邪岁月,我们渐渐长大,逐步感悟到了蝉鸣的意境与内涵。蝉的生命是娇小的,但它用短暂生命凑出了最强音。夏日,清脆而洗练的蝉鸣无处不在,沾在绿色的树梢上,染在古老的瓦片上,贴在平整的墙面上,趴在通风的窗棂上……有阳光和树木的地方便有蝉鸣,蝉鸣随着大山起伏回荡,空谷传响,连绵不绝,让树木柔软,让山峦激越;蝉鸣随着小溪流淌回漩,波光粼粼,婉转悦耳,让阳光生动,让少女迷恋。如果没有大地,没有树木,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蝉成长的“土壤”,就发不出美丽动听的“中国好声音”。据报道,由于人类的活动和破坏,地球上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保护环境,保护物种,已经刻不容缓。我们无法想象,没有蝉鸣的夏日将有多么单调和枯燥!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以火热的激情和超常的音量唱响整个夏季,使夏天始终高扬一种奋进的旋律;蝉以娇小的身躯延续生命的长度,增加生命的厚重,使酷暑难熬的夏天拥有一种诗意。

愿清亮的蝉鸣响彻整个夏日!

捉幼蝉文案(专栏成新平捕蝉记)(3)

成新平,1964年出生于湖南衡东县霞流镇白衣港。1979年高中毕业回乡务农,后在外打工多年,拖过板车,烧过锅炉,用一支笔与不幸命运抗争。1992年获得“湖南省青年自学成才奖”,同年底被衡山县委宣传部破格录用为新闻专干;1995年至今在衡阳市某机关工作。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南方周末》《湖南日报》《散文选刊》等报刊发表报告文学、散文、文艺评论1800余篇,其中1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副刊作品奖,4件作品获全国散文征文竞赛一等奖,6篇散文入选小学语文课本、中考语文试题和全国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已出版《头版头条》《普通老百姓》《引导舆论》《新闻散论》《父老乡亲》《岳北农工会》等专著7部,其中《乡音乡情》获2015中国散文年会“最佳散文集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