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如何从自闭症走出来(内向的孩子就是自闭症)
前段时间,有一篇文章在朋友圈疯传,很多人读后潸然泪下,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那个捧着孩子臭脚丫的父亲走了》,这个故事发生在福州,讲的是一个单亲父亲,伴着患有自闭症17岁的儿子,这个爸爸一边无微不至去照顾着患有自闭症的儿子,一边又高强度的工作,终于体力不支,在长久的高强度工作之下,有一天他突然猝死了,在死之前,他留下了照顾这个儿子的十条建议
可见这个父亲对自己17岁的自闭症儿子,投入了比常人还要多的爱。
带你认识自闭症其实关于自闭症,我接触过很多家庭,还有非常大的误区,我周围有一些朋友,他们的孩子的确非常的腼腆,只要孩子一不说话,往家长后面躲,然后家长就会训斥,这孩子怎么这样,家长们有时候就很担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是自闭症。
我的一位医生朋友也跟我说过,经常会有一些家长会跟他说,我家的孩子自闭,怎么办啊?,这时候我的医生朋友就会反问他一个问题,孩子是自卑、自闭、害羞、胆小、内向到底哪一个?很多家长会说这几个难道不是同一个意思吗?家长的担忧我们能够理解,但是首先要清楚一个问题,内向跟自闭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不能因为说孩子内向,就觉得孩子是自闭症。
内向是一个人格概念,而自闭症是一个临床疾病,有内向就有外向,比如说我在公园里坐着,然后发现旁边有人在跳舞,如果我是个外向的人,我对于外部刺激的需求量会比较大,可能就会跟着过去一起跳,但如果我是个内向的人,就会觉得这群人真是闹腾,我还是换个地方坐着吧,有人就会问孩子到底是内向好还是外向好?其实内向和外向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孩子做了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好的。
自闭症其实是一种感知上的障碍,比如我用语言描绘手上拿了个东西,是一种水果,红的、圆的、脆的,甜的,很多人都会猜出是苹果,但是自闭症孩子不会去猜,所以自闭症跟内向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不要因为孩子不爱说话,就说自己孩子自闭了,这是小题大做的反应。
医院很多时候在接受到家庭咨询时会发现,很多孩子不是自闭症,而是发育出现了停滞或者是缓慢的情况,有一些情况真的会有点像自闭症,比如言语上的障碍,社交上的障碍,但是这是由于家庭的养育方式的问题,有一个词叫“冰箱妈妈”,就是爸爸妈妈过于冷漠的养育方式,造成了孩子在成长发育中出现了问题,会出现类似自闭症的状况,但是这种状况跟自闭症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孩子是自闭的,在3岁之前所有的症状就已经很明显了,绝对不会到3岁之后才显露出来,比如说3岁之前,他可能是一个很活泼好动的孩子,3岁多之后可能因为一些家庭的养育方式,或者遭遇了在他看起来很大的一些挫折,性格会有一定的变化,这时候家长会觉得孩子是不是突然自闭了,不是这样的,只是发育慢了或者是停滞了,通过一些康复训练仍然能回到正规上去。
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自闭症?
首先自闭症的孩子要拥有某两种特质:
第一个特质,有沟通跟社交的障碍,或者说是对沟通和社交没什么兴趣,很难体会普通人沟通时很多的面部表情,像是生气、开心他都看不出来。
第二个特质,固着重复性行为,普通的孩子玩小汽车会一边玩,一边想象着剧情,自闭症的孩子可能把小汽车从大到小排列好,对他来讲最好的游戏,就是把东西从颜色或者大小分类。
在国内通常给自闭症的表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谱系的概念就是有可能这个自闭症的孩子,落在谱系里面最接近正常孩子的一端,也有可能落在谱系里面得病比较严重的一端,自闭症跟得感冒不一样,感冒的症状差不多都是流鼻涕、身体难受,但是如果一个孩子是高功能的自闭症,另一个孩子是低功能的自闭症,表现是截然不同的,高功能自闭症的孩子可能踢足球、游泳、上学都没问题,只要通过一些辅助的手段就能够做得到,但是对于低功能的这些孩子来说,情况就会变得复杂很多,别说上学了,可能学说话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虽然是同一种病,但是完全有可能表现的差异也是非常大的。
自闭症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自闭症患者的比例并不少见,我国现在大概有2.9亿个儿童,大概有300万左右的儿童都是涵盖在自闭的谱系障碍当中,只是每一个孩子的表现可能都不同,文章一开始的故事可能是最严重的一种,甚至还有癫痫的表现,表示脑部可能还有某种程度的伤害,还有其他孩子在这个谱系当中受到了很多的误解,可能没有得到早期的治疗,所以自闭症的早期治疗很重要。
治疗最好是在3岁之前开始,3岁之前如果能够进入专业机构,经过老师的培养和调教,其实这些孩子在长大后融入到社会,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是以目前的医疗水平,自闭症还不能完全被治愈,所以自闭症的家长要记住,不要试图改变你的孩子,而是帮助他找到更好的自己。
自闭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对于自闭症的病因,现在医学界普遍有3个观点:
(一)跟父亲有关,2011年瑞典发表在《分子心理学》杂志里面,发现爸爸不能太晚生小孩,如果父亲生孩子的年龄超过50岁,那么生出自闭症小孩的概率就会增加2.2倍,并且爷爷50岁以后才生爸爸妈妈的话,孙子或孙女的自闭症几率也会增加1.7倍。
(二)跟妈妈有关,哥伦比亚大学和挪威奥斯陆大学,统计了1999年到2009年出生的人,发现妈妈怀孕在第20周左右,有发烧过的话,孩子患自闭症的几率会增加40%,如果发烧超过3次,孩子患自闭症的几率就会增加3倍,也就是说妈妈在怀孕时由于身体发炎,可能会影响到胎儿的大脑的发育。
(三)加州大学最新研究发现,如果第一胎的孩子是自闭症患儿,那在怀第二胎早期补充叶酸的话,可以降低这一胎自闭症50%的患病几率。
自闭症=天才?
比起丑化自闭症,觉得自闭症等于智力低下,等于社交障碍,更可拍的是过分美化自闭症,会让家长陷入一种非常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幻想当中,他会觉得我的孩子是天才吗,就是因为一些媒体,他们把自闭症跟天才划上了一个等号,会有类似自闭症儿童“天才画展”“艺术展”这种宣传,其实就像我们普通人中,会有一些智商超群的人,在自闭症的孩子当中也会有一些智商比较超群的人,我们把这种叫智商孤岛,这种比例是非常低的。
并不是说所有自闭症都等于天才,这是绝对荒谬的,所以有很多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他们就会陷入一种不切实际的追求,一定要把孩子的天赋挖掘出来,如果没有挖掘出来,就去不停的压榨孩子,直到天赋显露出来,这对于自闭症儿童简直是灭顶的灾难,不应该把一个疾病进行浪漫化的表达,对于任何一个疾病,我们都应该正确、中立、客观的对待这个观点。
家有自闭症儿童怎么办?
在跟自闭症儿童接触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身体上的亲近,先看这个孩子能接受到哪里,如果喜欢拉手,我们就多拉拉手,喜欢摸东西就让他就摸,其实很提倡让自闭症儿童多去摸不同质感的东西,让他多去感受,给他这种刺激,不能上来就给自闭症儿童一个大大的拥抱,这种刺激也许会让他很崩溃的。
自闭症儿童在社交训练中最重要的三个字“荣辱观”,一定要在跟孩子的日常游戏中,把荣辱观的概念加进去,比如跟家长在跑步可以变成一场赛跑,赢了的人就可以得到一块饼干,让他明白有一个东西是荣,有一个东西是辱,并不是让他趋利避害,而是让他建立起这种社交技能,让他更能融入到社交生活之中。
2016年有一个荷兰的“水中康复疗法”的创始人,就是希望通过游泳这种方式,帮助自闭症患儿解决他们一系列的康复问题,并且发现效果实际上非常好,对于肢体、心理甚至是大脑都是有一定好处的,这种方法现在已经得到了验证,所以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带着自闭症的儿童,一起去尝试一下学游泳,这可能会对病症带来一定的转机。
如何提高内向孩子的社交力?
大部分的家庭,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可能真的过于内向,尽管测出来根本不是自闭症,但从社交表现来看,又很让家长着急。
如果只是简单的内向,不建议做任何的干预,因为内向的人也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能会说外向人更容易融入集体,但内向的也不是没有朋友啊,我们需要处理的问题是害羞或者自卑,跟其他人打交道的时候不是因为我不愿意而不去做,而是认为我觉得做的不好,这个是需要去处理的,如果孩子面对这个问题,给家长们3点建议:
(一)要练习孩子对别人的影响力,首先要练习孩子对别人做出良好回应的能力。
(二)与此同时孩子幼儿园如果安排个节目,孩子要是怯场不敢上了,家长们不应该强行让孩子去上台表演,对于1对多表述的事情,我们可以通过先从1对1开始,在家的时候先演戏一遍。
(三)在家里演练完还是不敢上台,我们可以让孩子学会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想一想,如果现在不是你演,你是在台底下,上面小朋友演成什么样,你会怎么想?是不是演的好给他鼓掌,演的不好给他加油呢?所以你还担心什么呢?就算演的不好,下面小朋友还是会给你加油的啊。
苏珊凯恩有一本叫《内向者的竞争力》当中,做了一个统计,大概有30%的人都是内向的性格,内向性格没有什么不好,在书中也特别强调,在世界大企业的领导中,有超过一半都是内向的性格。
科罗拉多的英才研究中心有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把世界上的精英都聚集在一起,你会发现内向的人甚至比外向的人要多出3倍,比如爱因斯坦、甘地等等,世界上很多伟大的人都不善言辞,所以在说话的时候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我不是特别的聪明,我只是在事情上想久一点”。
可能很多人觉得自闭症这个话题离我们生活挺远的,但是如果你的孩子班上来了一个这样的孩子,我们又该怎么样给孩子介绍这个疾病,怎么让孩子跟他们正常的接触,所以去了解自闭症的意义重大,自闭症儿童其实特别需要一个不离不弃的家庭和社会,以及行之有效的一个训练方法,来帮助这些孩子重返社会,我们一起来期待那个和谐美好的一天。
想了解更多母婴育儿知识可以关注我,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那就请点赞和分享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