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翔古猗园(在一平米的工作间里)

上海南翔古猗园(在一平米的工作间里)(1)

图说:一平方的作坊就是徐关龙的小天地 王军 摄(下同)

徐关龙,62岁,家住嘉定区南翔镇天恩社区,喜欢古建筑。两年前,他迷上了古建筑模型制作。于是,他将古猗园里的白墙黛瓦缩小后“搬”进了家中。他从未学过木工,却被称为社区木工达人。两年多时间,他按照50:1,制作了8座精美的古猗园古建筑模型。

每片瓦勾勒到位,每扇窗灵活开启

从下料、切割,到雕刻、打磨、安装,都在徐关龙仅1平方米的工作室里完成。白墙黛瓦,除了白墙,模型都是红木制成,“一榫一卯”传递着工匠精神。制作之前要多次实地测量,一部手机、一把自制的3米伸缩量杆,便是全部测量工具。回到家里,通过3D软件建模,再分解到每一个零件上,尺寸最小精确到0.2毫米,误差1毫米都不行。

上海南翔古猗园(在一平米的工作间里)(2)

图说:制作精美的“不系舟”古建筑模型

一座亭子,一方屋子,屋顶每平方厘米就有几十片瓦片,每片都要勾勒到位;每扇窗户、每朵窗花都各不相同,1平方厘米的窗户上要镂空雕刻不同的窗花,既要栩栩如生,又要能灵活开启,可谓精美绝伦。其中,“不系舟”的制作更为精巧,内部陈设有案台,还有通往二楼的木楼梯。在古猗园,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到的是园林诗情画意般的安静祥和,而眼前同比例缩小的古建筑模型,更令人领略到古建筑的设计精巧和古朴典雅。

0.5毫米的钻头,1平方米的作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钻头是用来制作模型的基本工具,徐关龙用的钻头小到0.5毫米,不少工具都是他自己设计制作而成。小车床、小锯床,错落有致地摆放在1平方米的“作坊”里,徐关龙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做模型的时候,我沉浸其中,就像在森林里感受大自然,很纯真,也很享受。”

上海南翔古猗园(在一平米的工作间里)(3)

图说:每片瓦勾勒到位

这八件模型是徐关龙两年多的心血,精挑细选了古猗园核心区域的古建筑制作而成。第一年摸索时间比较长,只做了2件,去年至今又做了6件。现在,徐关龙有个心愿,希望继续将古猗园的古建筑模型一件件地做出来,争取在古猗园建园500周年的时候展出,让更多的市民欣赏到古猗园古建筑的美。

新民晚报记者 王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