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陇西历史细节(风起陇西气贯虹霓)

2022-05-09 18:42:11

风起陇西历史细节(风起陇西气贯虹霓)(1)

风起陇西历史细节(风起陇西气贯虹霓)(2)

《风起陇西》剧照。省文旅厅供图。

央视8套黄金时间热播的连续剧《风起陇西》,将谍战与历史深度结合,重新阐释三十六计,形成了古装谍战剧的新气象,刮起了视听新风尚,也为新时代解读和演绎历史事件开辟了新思路。剧中以三国时发生在今天水、陇南、汉中、成都的魏、蜀在谍报战线的争斗角力为主线,深度还原了蜀汉后主时代官场间的角逐,紧紧围绕三国故事中的热点——出祁山、失街亭、斩马谡、子午谷奇谋、李严断粮,沿着历史主角人物已有人设,在控弦操戈、血染疆场的主战场之外,重新塑造了一批谍报战线的风流人物。剧情在紧张之余,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用古装历史剧的形式,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继在《潜伏》《黎明之前》《暗算》《风筝》《悬崖》之后,对谍战剧的新期待,实现了收视率与口碑的双赢。

这部剧成功的背后,除了该剧本身的剧情和制作光焰外,甘肃神秘而醇厚的文化气脉也助力这份惊艳。对甘肃深厚文化底蕴的深度开掘,也是该剧气贯虹霓、异军突起的重要原因。

天水,羲皇故里,地处陕甘川三省要冲,历史上有“抵陇坻之险,临泾渭之渊;东至宝凤,绾毂关中;南下昭广,屏藩巴蜀;北依六盘,遥控洪漠”之说。历史上,出现天水地名并设郡是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当时天水郡的治地在平襄,今通渭以西,定西市平襄镇一带,而今天水市大部分隶属陇西郡,这也正是剧名定为《风起陇西》的缘由。王莽时,将天水郡改名为镇戎郡,东汉明帝时改称汉阳郡,郡治从平襄迁移到冀县(今甘谷)。到魏明帝时恢复了天水郡,后晋武帝太康七年(286年)天水郡治地正式迁移到今天水市秦州区,此后天水郡治地基本再无变化。剧中马谡失街亭,魏克复天水之后,魏蜀对峙前线推进至武都郡。武都作为地名始于先秦,西汉置武都郡,北魏改置武州,唐改称阶州,民国改设武都县,今设武都区,是陇南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陇南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具有鲜明的陇蜀地域文化特色,陇南陇蜀地域文化积淀成形便是剧中的三国魏蜀相争时期。剧中火塘吊锅在陇南部分地区沿用至今。由此看,该剧在场景布置中,在沿袭中国传统美学追求的同时,较为准确地再现历史生活也是极为出彩的地方。剧中谍战机构“间军司”和“司闻曹”,以及魏蜀双方的官职名称,人物名与字,与三国历史高度契合,虚构人物也是将三国名人的名和字进行糅合,毫无违和感,这也是该剧精心打造的力证。

历经秦汉两朝大一统漫长的实践之后,汉武帝主导的儒家思想在三国时期经历了第一次严峻的考验。在剧中,荀、翟两家世代为躬耕隆中的诸葛亮搜罗天下讯息,合理揭示了诸葛亮卧隆中而知天下大事的缘由。得益于两家人的情报,诸葛亮觅得贤主,此后鞠躬尽瘁,至死不渝,成就了一段忠心奉国的佳话,这一思想主旨在剧中主角荀诩、陈恭、冯膺等人身上得到了进一步阐释。东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渐次传入中原,黄巾起义后剧中五仙道暗指道教依托秦岭南麓而兴起,正是之后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三股洪流的成长期,这恰恰又与甘肃大地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魏蜀政权立国思想主旨的阐释方面,剧中沿袭了曹魏立国有“窃汉自立”的道义短板,蜀汉则为“效仿光武、中兴汉室”的正统,而夷陵之战后双方势力对比魏强蜀弱,在剧中魏谍“烛龙”和蜀谍“白帝”身上,将这种矛盾冲突进一步放大,通过剧情将儒家秉持和恪守的深层忠义,进一步深化到求取天下和苍生的安乐,这也正是传统文化中“大一统”“大同世界”“民本思想”等无数文人士大夫孜孜以求的精神内核。胸怀天下,以民为本,只有怀着广博的胸襟,才能拥有天下,这种深层次的思想主旨与甘肃地处内陆,虽然自然区位禀赋不佳,但素有艰劬谨守、胸怀大局、包容旷达、坚韧果敢的人文精神高度契合。

虽然也有人诟病该剧基调过于暗黑,台词过于现代,过于宣扬阴谋对历史大势的左右,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实力派演员倾力演绎下,人物饱满,逻辑合理,没有用镜头语言的张力来替代观众的思考,台词紧跟时代,对观众熟知的三国历史从另外维度进行深度阐释,不失为一次颇具勇气的探索,这种勇气于甘肃文化底蕴深度开掘也极具借鉴意义。

时序更替,往事已矣。回望历史,甘肃大地,河岳根源、羲轩桑梓、周秦福地、九曲安澜,物华繁富,人杰地灵。非子、始皇、苻坚、吕光终成一代雄主,李广、赵充国、庞德、姜维彪炳史册;大漠草原、长河落日、敦煌飞天、丝路驼铃,这方独特的山川与人文交相辉映,脉脉流淌着对家国、对生活炙热浓烈深沉的爱。

《风起陇西》气贯虹霓,弘甘肃气脉,扬陇原风采,陇原儿女将凝心聚力共谱新的时代华章。

(作者:王吉祥 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