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爆肚配什么小吃最合适(老北京的爆肚)
要说在北京传统小吃中,最具“下酒菜”风格的,莫过于“爆肚”了。
其实爆肚是一个统称,可分为牛爆肚与羊爆肚,前者有牛百叶、牛肚仁两种,后者则分羊散丹、羊肚领、阳面肚板、阴面肚板、蘑菇、蘑菇尖儿、食信儿、葫芦、大草牙九种。
每一种位置不同、外形不同、口感也不同,例如羊食信儿最有嚼头,牛肚仁最为软嫩等等……可谓是各有千秋。
很多人没见到爆肚之前,总会误认为是“爆炒”而成,其实不然,虽然爆肚有油爆、盐爆、水爆三种,但对于北京人来说,它还是特指“水爆肚”。
所谓水爆,就是等水沸腾之时,倒一小碗凉水进去,随即将切好的肚条在里面焯几下,什么时候出锅非常重要,因为爆时间长了不嫩,短了就难嚼。
这种做法只适合羊肚,因为羊肉质感嫩,而牛肚质地厚实,也就只有百叶能勉强用来“水爆”。
爆肚吃的是个香、鲜、脆、嫩,以食材新鲜为佳,在用后槽牙嚼的时候,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即便是牙口不好的老者,往往也能轻易咀嚼。
但要论总体口感,其实“食材品质”只能占四成,余下六成,全在这“酱料”上面,它是由芝麻酱、蒜泥、香油、葱花、花生碎、辣椒油等调料混合而成。
至于最后如何搭配,也没有固定的规矩,包括吃的时候,有夹出来蘸酱吃的,也有把酱倒盘里,直接拌着爆肚吃的。
就像吃卤煮的时候,是放面条还是火烧一样——完全是按照个人喜好来。
早年间,老吃家们都讲究一个“夏天不吃馅,冬天不吃爆肚”,因为夏天天气炎热,那时候也没有冰箱等冷冻手段,肉馅的质量难以保证。
而到了冬天,爆肚店的伙计们,都是在河边、井边等地清洗爆肚,要洗掉上面的赃物与黏涎,因为天凉冻手,往往很难尽心尽力的洗干净。
无论脏净,终究还是得上餐桌,这其中味道可想而知,所以才有如此说法。
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不用在寒天冻地的室外清洗,但用化学物质的手段也多了起来。
要知道牛肚、羊肚属于下水,本身就有脏气,即便是清洗数次,也难免残留特殊味道。
而那些看上去干净利落、毫无异味的,则有很大的可能性,是用化学物质泡发的,所以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各位吃货一定要注意。
最早期的爆肚,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的乾隆年间,是典型的穷人乐吃食。
很多底层百姓吃不起肉食,就拿这些没人要的下水来解馋开荤,包括酒楼饭馆中,都没卖这个的——因为不够档次。
但风水轮流转,到了清朝光绪年间,一位叫冯天杰的山东人,在北京做起了爆肚生意,用味道征服了各路吃家,这也是如今“爆肚冯”的前身。
后来到了民国时期,北京城中的爆肚行业也是红火到了顶峰,各路馆子争相开放,据老人讲,当年的东安市场中,一条街就有七、八家卖爆肚的。
直到今天,一斤“生羊肚”也要40元左右,饭馆中往往会卖到50-80元,再高端一些甚至能达到上百元。
口碑与身价双赢,爆肚俨然由最初的“穷人乐”吃食,成了如今的“高端传统美食”,真可谓是“农民翻身把歌唱”了。
——轻肥说——
目前的卖爆肚的大都是清真馆子,并且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它是“北京与天津”共有的传统小吃,只不过后者的招牌与名气,并没有这么大而已。
而像这两个地区中,充斥了许多“小吃街爆肚”,无论工艺还是食材,都跟传统爆肚差之千里。
所以各位吃货们,如果有机会来吃爆肚,千万不要被呜呜泱泱的人群所迷惑,想要吃个正宗,建议找个当地人陪着,去那些老字号吃吧。
本文由@轻肥食谱原创,专注美食多年,欢迎关注,带给您更多精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