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盛纮的眼光真的一流(知否盛紘不敢高攀国公府)
《知否》这部剧的背景发生在北宋年间,前期是宋仁宗统治时期,后期是宋英宗统治时期。这部剧中,盛家老太太,明兰,贺家老太太等等,她们的话中总能体现出很多道理。其中提起最多的就是女子的生活和婚姻。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这一句话贯穿全剧始终,而“计深远”从剧中来看,一是体现在父母对她们小时候的规划,二是她们的婚姻。明兰的母亲一尸两命,临终前逼着明兰改口,从“阿娘”变为“小娘”,去盛老太太膝下,因为在这个宅子里,只有在盛老太太那里才能让明兰更好的活下去;顾廷烨被顾府驱逐,带着蓉姐儿在漕帮讨生活,当时明兰遇到水盗落水被顾廷烨救下,当时明兰也对顾廷烨说,若是真的爱女儿,就应该给她好的生活条件,好的教育,而不是一辈子让她在漕帮上长大。
如兰、墨兰、齐衡等等,她们的人生都是一早就由父母规划的,尤其是女子在终身大事上,她们更是仔细的考量。有的父母看女婿的家境好不好,配不配的上自己家,能不能给自己家添点助力。有的考察女婿的人品,看这人是不是一个可造之材。
但是,从盛紘家里,不难看出,母亲都是想让自己女儿的夫君家世好,而且一般都是家世比自己家好,这样说出去才脸上有光,算得上是高攀了。不管是王大娘子还是林小娘,都想让自己的女儿高嫁。然而盛紘很有自知之明,他自知自己一个五品小官,高攀不上王公贵族。
盛家老太太的一番话被大家狂赞,在儿女婚姻上,她说太高了不好,太低了也不好,两家最好家境相当,平交。
高攀的,女方在夫家底气不足;低嫁的,日子长了难免心生怨怼。
但是《知否》中,众人眼中所谓的几个高嫁,都是公候之家。第一,齐衡小公爷,父亲是国公,母亲是养在皇后膝下的郡主,家世可谓显赫;第二,梁家嫡六子梁晗,伯爵府,世袭爵位;第三,顾家嫡二子顾廷烨,侯爵府,世袭爵位。尤其是新皇继位,顾廷烨在皇帝登基之路上立下大功,成为当朝炙手可热的新贵。
这些身份,看似都不是一个五品官的小庶女能高攀上的。剧中其他人的意思也是,痴心妄想,这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这有可能,这很有可能,因为在当时的宋朝,做文官的根本看不上这些权贵,甚至还要故意弹劾权贵以示自己“出淤泥而不染”、“不为权贵折腰”。
大家都知道宋朝重文抑武,其实在宋朝成立初期,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主要目的是让文武平衡,相互制衡。以免武将手中有兵权,起了造反的心思。但是这种平衡在一朝一朝中打破了,到宋仁宗时期,文官的地位是你想象不到的高,而武官的地位也是你想象不到的低。
宋仁宗时期,范仲淹、韩琦、苏轼、富弼、王安石等等才俊层出,他们的名气直到现在,一点不比当时差。但是提起宋朝的武将,最出名的还是被秦桧迫害的岳飞,而宋仁宗时期,只有一个狄青有点名气。
当时,在外带兵打仗的都是文官做主帅,文官才有调兵的最终决定权,而武将只能听文官的。有时候这些文官不能决定的,就要将情况快马发到朝堂上,让那个皇帝审批拿主意,群臣讨论,等再把解决方法送回去了,往往已经错过攻打的最好的机会了。
所以不是宋朝不能打赢仗,而是武官的意见得不到重视和执行,这种程序也往往会贻误战机。这样一来,宋朝自然没人想做一个有思想的武将,毕竟思想得不到重视,还很有可能因为这种思想引火上身。
名将狄青,最高也就做到了枢密院副使,因为宋朝的正职只能由文官担任,武将最高只能做到副职。而且狄青驻扎在外,无命令不得回京,就算是十万火急的事情,也不能擅自回京。
狄青府中有一个仆人烧纸钱,结果外边人看见府里的火光,文官就觉得这是不是在冒金光。偏巧第二天狄青穿了一件偏黄色的衣服,又被那些文官自动脑补成明黄色衣服,就这么着以为狄青要造反。
那个时候,宋仁宗病重,于是朝臣就直接做主把狄青贬谪了。为什么贬谪?对,狄青也想知道,所以狄青亲自问,得到的答案仅仅是:我们怀疑你要造反了,所以要提前下手。
连直接证据都没有,就可以贬谪一位将军。
这一点在《知否》中其实也有些体现,电视剧中,康姨妈唆使王大娘子给盛家老太太下毒,这是最大的不孝之事,如果被揭发了坐牢流放甚至赐死都是有可能的。就是这么一个人,又在明兰生产的时候趁虚而入,刺杀明兰,被顾廷烨及时赶到一剑刺死。
康姨妈的母亲一看这个受不了了,我闺女没了,我要讨公道,直接告御状去了。当时皇帝是恭恭敬敬把老妇人请到朝堂上的,而且因为旁边朝臣的添油加醋,直接把顾廷烨下狱,准备流放了。
顾廷烨,从龙之功,侯爵,大将军,因为杀了这么一个女人,竟被下狱流放。而明兰也告御状的时候,在宫外敲了一整天的登闻鼓,也没有人让她面见天子。
虽然后来我们知道了这都是皇帝和顾廷烨联手做的一场戏,但是这是真实反映了宋朝文武官之间的地位情况的。
宋朝不杀文官,但是可以杀武官。虽然宋朝也有文武双全的文官,能指挥的了打仗,但是也只有范仲淹这样的人才,而整个大宋的文人里,有几个是像范仲淹一样。更多的是把武将的功劳揽在自己身上,一边继续贬低武官,一边继续吹捧文官。
而武官的屈辱不仅如此,在宋朝,每一个基层出生的小士兵,都要在脸上刻字,类似于黥刑。在脸上刻字,这几乎是屈辱了,当个兵还得忍受这种屈辱。而且当时的社会风气是,干什么都不能当兵,就算是做个商人做点小买卖都不能当兵,否则就会被人看不起。
所以《知否》中,顾廷烨带着一身战功满身荣耀归来,成了大家争着巴结的对象。首先这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皇帝不可能让一个武将掌管全军。其次即便他打了几场胜仗,文官们也不会去巴结他,因为按照文官往常的做法,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清高,显示自己看不起武将,要去上奏章弹劾他们。
在剧中,顾廷烨一回京,很多人争着要把女儿嫁给他,当盛紘和王大娘子得知顾廷烨要娶他们家女儿时,也是惊讶出表情包。然后王大娘子就兴冲冲向如兰表示这是天大的好事,这门第比墨兰嫁的伯爵府还高。
讲道理,这两家在文官眼里都是差不多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家里带的兵比较多,一个家里带的兵比较少。
再说盛家,盛家祖上是商人,到盛紘的父亲科举出身,还娶了勇毅候独女,再到盛紘,也是科举出身,才敢去王家提亲。
而盛家的二房经商,家里有钱,据原著的描述,盛家二房每年往盛紘这里送钱都是一车一车的送的。他们第一次见到乖巧可爱的明兰,除了每个姐妹都有的礼物,随手就给了一荷包金子。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钱,盛紘在朝为官,那叫一个清廉。他不用贪污受贿,也不用借着女儿的婚姻攀高枝,所以才会选中了贫寒的举子文炎敬。也因此,正常宋朝背景下,盛紘完全不用因为顾廷烨说要娶他家女儿这么激动,他要激动也是觉得倒霉,那么多姑娘,怎么就盯上他的姑娘了?
即便是面对权贵,比如小公爷家和梁家,梁家还不如顾廷烨,世袭的爵位,没有什么实质的官职,手里仅仅有几个兵,巡视京都。而小公爷家,国公,郡主,在剧中配公主都是足够的。事实上这样的家世,越是清贵文官越不会将女儿嫁进去。
什么叫清贵,清,就是觉得自己但凡跟权贵沾上点关系就不干净了;贵,就是越在朝堂上不结党不营私,自己一个人,就越显得贵重。在这种思想下,北宋的文人是不会想要跟权贵沾上一点关系的。
总之,宋朝时期,整个社会风气都是,仁孝最大,文官文人最大,在文官的攻势下皇帝都要避让三分,武将是处处受打压处处被瞧不起的,基层小士兵更是被视为低下的一种存在,反倒是商人的地位得到了一点提升。
北宋如此,南宋更加变本加厉,南宋的武将,以认文官干爹为荣。在宋朝,官员之间的鄙视链大概就是:平民科举出身的看不上贵族科举出身的;贵族科举出身的看不上贵族恩荫做官的;贵族恩荫做官的看不上只袭爵啥都不干的;只袭爵啥都不干的看不上做武将的;剩下做武将的就和基层士兵报团取暖了。
宋朝的确是一个经济高度繁华,文化高度繁华的朝代,这种繁华,就是以打压武将换来的。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的治国方法,宋朝牺牲了武将的利益,让人们的视线都转移到经济生产和文化创作上来,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经典传世之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