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的名胜古迹与文化遗产(古人类文明的见证西水坡遗址)

西水坡遗址位于河南省濮阳市,为新石器时代经东周至汉代的遗址。

濮阳的名胜古迹与文化遗产(古人类文明的见证西水坡遗址)(1)

1987年5月,在西水坡发现大规模的古墓葬群,包含仰韶、龙山、东周和汉代等几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尤以仰韶文化最为丰富。其中45号墓最为显耀,墓主人的东西两侧分别摆有蚌塑龙虎图案,经科学鉴定,距今已有6400多年,其中龙的形象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间最早、体型最大、形态最逼真的龙形象,被专家誉为“中华第一龙”。

濮阳的名胜古迹与文化遗产(古人类文明的见证西水坡遗址)(2)

据历史记载,卫国故城消失于汉代的一次黄河决堤,一次性埋入地下。据分析,地下应有保存完好的古城池结构布局,是非常难得的文化遗存,具有重要文化及考古价值。

濮阳的名胜古迹与文化遗产(古人类文明的见证西水坡遗址)(3)

蚌图分成3组,直线式排列,却不相连。第一组图中间有男性骨架,头朝南,两侧摆塑龙虎图形;第二组在第一组南面,蚌图为龙、虎、鹿和蜘蛛;第三组位于第二组南面,摆塑人骑龙与虎等。三组蚌塑中都有龙、虎图像,生动逼真,是中国迄今已知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时期龙虎图形。

濮阳的名胜古迹与文化遗产(古人类文明的见证西水坡遗址)(4)

遗迹北部是45号墓,墓穴南边圆曲,北边方正,东西两侧呈凸出的弧形,老年男性墓主头南足北仰卧其中,周围葬有3位少年。在墓主骨架旁边摆放有3组图像,东为蚌龙,西为蚌虎,蚌虎腹下尚有一堆散乱的蚌壳,北边则是蚌塑三角图形,三角形的东边特意配置了两根人的胫骨。

45号墓南端2 0 米处分布着第二组遗迹,由蚌壳堆塑的龙、虎、鹿、鸟和蜘蛛组成,其中蚌塑的龙、虎蝉联为一体,虎向北,龙向南,蚌鹿卧于虎背,鹿的后方则为蚌鸟,鸟与龙头之间则是蚌塑蜘蛛,蜘蛛前方放置一件磨制精细的石斧。

濮阳的名胜古迹与文化遗产(古人类文明的见证西水坡遗址)(5)

距第二组遗迹南2 0米处分布着第三组遗迹,包括由蚌壳摆塑的人骑龙、虎、鸟的图像,以及圆形和一些散乱的蚌壳。蚌虎居北,蚌人骑龙居南,作奔走状。

第一组蚌塑图像直接摆放于黄土之上,第二组和第三组蚌塑图像,则堆塑于特意铺就的灰土之上。

在这南北分布的3处遗迹的南端20米处,是31号墓。墓中葬有一位少年,头南仰卧,两腿的胫骨已被截去。

濮阳的名胜古迹与文化遗产(古人类文明的见证西水坡遗址)(6)

考古学家猜测它们有可能与传统天文学中的四象体系有关,因为45号墓中龙、虎的排列恰恰与东宫苍龙、西宫白虎、南宫朱雀和北宫玄武的体系相吻合。

濮阳的名胜古迹与文化遗产(古人类文明的见证西水坡遗址)(7)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