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红痢病防治方法(仔猪红痢该如何诊断和防治)

猪魏氏梭菌病又叫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该病往往无任何先驱症状,突然发病死亡,以排出红色带血的稀粪,全身实质器官及消化道出血、小肠节段坏死为特征。

下面祺茂堂生物小编就具体来说一下,仔猪得了红痢急性胀肚快速死亡怎么办?该如何诊断和防治?

仔猪红痢病防治方法(仔猪红痢该如何诊断和防治)(1)

全部发病,死亡24头,发病率100%,死亡率68.57%

该病病程短,死亡快,死亡率高,一旦流行会导致大批动物死亡,但造成年龄稍大的猪死亡的报道很少。北京市郊区某猪场保育仔猪发生一起病例,经诊断为魏氏梭菌感染,经过严格诊治,疫情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笔者从小肠病料的内容物中分离出魏氏梭菌,并进行了提纯和生化试验鉴定。

1、发病情况

发病保育小猪有4窝,共35头,全部发病,死亡24头,发病率100%,死亡率68.57%。本次发病突然,死亡快,有的猪死前无明显变化。出现下痢后,2~48 h内死亡,传播迅速,一般是整窝发病,死亡率高。

1.1临床症状病猪精神沉郁、嗜睡、食欲下降或废绝,排酸臭的黄褐色或水样粪便,体温升高到40~41℃,饮欲增加,病猪鼻镜干燥,皮肤、四肢末梢、耳尖发绀,口鼻流白色泡沫,呼吸困难。

腹部隆起,后躯沾满稀粪,发病后期出现血痢,有的拉含有灰白色组织碎片的红褐色稀粪。很快昏迷倒地,死亡。

1.2剖解病变死亡猪膘情良好。肝脏肿大,质脆呈黑褐色,脾肿大2~3倍,有的可达4~5倍。肾肿大,有出血斑、点。胃肠道有卡他性出血性炎症。严重者胃肠内充满血样内容物,以结肠最炎严重,肠浊气,肠壁菲薄,呈半透明状。

肺充血,气管、支气管有白色泡沫,肝、脾淤血肿大。腹股沟淋巴结呈鲜红色,心内膜有出血点,脑膜充血明显。

2、实验室诊断

2.1直接进行镜检

取肝、脾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有荚膜、有芽胞的大杆菌。多单个或成对的存在。

仔猪红痢病防治方法(仔猪红痢该如何诊断和防治)(2)

可见培养物混浊,并有大量气体产生,管底有沉淀物

2.2细菌的分离培养用病料的小肠内容物接种普通肉汤平板,分离划线,37℃厌氧培养24 h,传代2次以后,可见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灰白色,2~3mm的单个菌落。

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单在或2个相连,外层有荚膜,偶有芽胞,呈卵圆形,位于菌体中间或偏向一侧。将第3代培养物,接种于普通肉汤,上层封以石蜡油,37℃厌氧培养24 h,肉汤浑浊。琼脂平板培训10代以后,得到较纯的梭菌培养物。

将纯培养物接种于肉肝汤厌氧培养24 h,可见培养物混浊,并有大量气体产生,管底有沉淀物,染色镜检,可见两端钝圆的G 粗大杆菌,单在或两三个相连,不见芽胞,不见荚膜。

2.3细菌的生化鉴定

用纯培养物进行生化试验,再接种于牛乳培养基,37℃培养12 h后,表现为“爆裂发酵”,凝固乳断成数块,产酸产气。

2.4药敏试验

应用纸片法对从病猪身上分离到的细菌做药敏试验,结果为抗生素类药物高度敏感。

2.5动物试验

取病猪空肠内容物,加等量灭菌生理盐水以3000 r/min离心沉淀30~60 min,取上清液经腹腔接种5只小白鼠,1 ml/只。5 h后小白鼠食欲废绝,浑身颤抖,腹部膨胀,10 h后死亡。

剖解小白鼠可见肝有坏死点,空肠出血。用肝触片镜检,可见G 两端钝圆有荚膜的大杆菌。

仔猪红痢病防治方法(仔猪红痢该如何诊断和防治)(3)

病猪会出现拉带血粪便的情况,病猪的精神萎靡

3、临床症状

症状表现:仔猪红痢常在仔猪出生后数小时至1-2天发病,发病后数小时至两天可死亡。在最急性病例中,病状很不明显,生后吃奶及精神还好,常突然不吃母奶,精神沉郁,病仔猪不见拉稀即死亡。

在虚脱或昏迷、抽搐状态下死亡。病程稍长的病例,可见病仔猪不吃奶,精神沉郁,离群独处,怕冷,四肢无力,行走摇摆,腹泻,排出灰黄或灰绿色稀粪,后变为红色糊状,故称红痢。粪便很臭,常混有坏死组织碎片及多量小气泡。

体温不高,很少升到41度以上。大多数病仔猪死亡,甚至整窝仔猪全部死亡,极少部分仔猪耐过后可恢复健康。

①一般最急性的仔猪红痢在仔猪出生的当天就会发病,病猪会出现拉带血粪便的情况,病猪的精神萎靡,走路摇摇晃晃,然后出现抽搐、昏迷、死亡的情况;少部分的病猪会出现没有明显症状直接死亡的现象;

②急性的仔猪红痢,病猪会出现畏寒、四肢无力的情况,病猪先是出现拉灰绿色稀粪的情况,后变为红褐色,并且发出恶臭。

通常情况下病猪体温是正常的,但是少数的病猪会出现发烧的症状,该病的致死率非常高,一般病程为两天,可导致整窝仔猪的死亡;

③亚急性型红痢,病猪最开始的时候整个状态是非常好的,然后出现腹泻,时间长的话,腹泻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最后出现出现稀水状的拉稀,病猪逐渐消瘦,并且开始出现脱水的情况,大概病程是一周的时间,一周后病猪会有死亡的出现。

④慢性型的仔猪红痢,病猪会持续性地出现腹泻的情况,排泄物呈现出灰黄色糊状,病猪的逐渐消瘦,病程大概为2周左右,最终会出现死亡的情况。

剖检症状:典型的病理变化在小肠。剖开腹腔后,清楚地看到某一小肠段(多数在空肠)呈深红至黑紫红色。

仔猪红痢病防治方法(仔猪红痢该如何诊断和防治)(4)

仔猪红痢特征为1~3日龄仔猪排血样粪便(血痢)

病变和正常肠段两端界限明显,剪开肠管可见NV内充有红黄色或暗红色内容物,其内混杂多量气泡,肠粘膜潮红伸胀、出血,甚至出现灰黄色麸皮样坏死。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或出血。腹腔内有多量红黄色积液。有的病例可见到胸水及心包液增多,心外膜出血。肝淤血或出血,色泽深浅不均,质地较脆。

4、诊断说明

①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及动物试验,确诊该病为猪魏氏梭菌病。

②近年来不断有报道,大日龄和成年猪发生魏氏梭菌病,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魏氏梭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也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条件性致病菌,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饲养管理不善、饲料营养不平衡等,均可以诱发本病。

③仔猪红痢特征为1~3日龄仔猪排血样粪便(血痢),肠坏死,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仔猪红痢易感动物范围很广泛:猪、马、牛、鸡、兔、鹿等,其中反刍动物,尤其是绵羊更为易感,人也有仔猪红痢易感性,猪多发生于1~3日龄,1周龄以上很少发仔猪红痢。

仔猪红痢若发病,病原就会长期存在,本菌的芽孢长期、广泛地存在于人畜的肠道、污染的外界环境、下水道等处。仔猪红痢发病急剧,仔猪出生后1天内就可发病,排浅红和红褐色粪便。

仔猪红痢病猪迅速脱水、消瘦、衰竭,有的病猪呕吐、尖叫,出现不由自主的运动。绝大多数在几天内死亡,若病程在7天以上,则呈现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仔猪红痢病猪生长停滞,逐渐消瘦、衰竭或死亡。

5、发病原因

仔猪红痢病发病的病原为C型魏氏梭菌(又叫产气荚膜杆菌),是 革兰氏阳性大杆菌,能形成芽孢,芽孢大于菌体的宽度,位于菌 体中央,呈椭圆形,似梭状,故名梭菌。

仔猪红痢病防治方法(仔猪红痢该如何诊断和防治)(5)

主要成分杨树花、白头翁、盐酸小檗碱、柴胡、鱼腥草等

C型魏氏梭菌常存在一 部分母猪的肠道中,随粪便排到体外,污染周围环境,所以,猪 舍地面、垫草、运动场及周围的土壤,都可能有此菌存在。初生 仔猪接触被污染的母体体表、乳头、垫草和土壤等经消化道而感 染发病。细菌进入仔猪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引起肠黏膜发炎、出血或坏死。

6、防治措施

1、把健康猪和发病猪进行隔离,并对该群猪以及污染的用具、场地用消毒液液进行喷雾消毒。清洗猪圈以及食槽,用消毒水喷洒,猪粪用2%烧碱水消毒后清除,每周2次,禁止畜主近期购买仔猪。

2、对未发病的仔猪喂给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

3、本病的综合防治应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a.改善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改善通风条件,及时清除粪便;保持猪舍干燥,及时更换污染物或潮湿的垫草,夏天注意降温,冬天注意保暖,减少驱赶、运输等应激因素。选用合格的消毒药严格消毒。

b.本病病程短,死亡快,动物往往来不及治疗就已经死亡,因此预防免疫就显得特别重要。一般采取对母猪进行免疫接种,使仔猪在易感期内获得被动免疫,可用魏氏梭菌的多价苗进行预防接种。

一般在临产前1个月肌肉注射1次,2周后再免1次。使母猪免疫,仔猪出生后吮吸母猪初乳可获得被动免疫。还应该考虑仔猪在20日龄加强免疫1次。

c.可选用中药肠炎康来预防治疗仔猪红痢,主要成分杨树花、白头翁、盐酸小檗碱、柴胡、鱼腥草等,可以有效防治仔猪拉稀、腹泻、痢疾(红痢黄白痢等)。

广谱抗菌及非特异性止泻,止泻,控制脱水,防止自体中毒,收敛涩肠。对各种动物急慢性肠炎、腹泻、痢疾均能达到止泻效应。

以上内容由济南祺茂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欢迎您留言评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