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物极必反的哲学(是国学文化中的一种哲学理念)

物极必反,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阴阳环转”的哲学,最出名的便是老子所著述的《道德经》,但要真正追其缘由的话,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伏羲画八卦。要真正了解“物极必反”这个概念,还要从中华民族所公认的几位圣人开始讲起。

古代物极必反的哲学(是国学文化中的一种哲学理念)(1)

一、伏羲和周文王

江湖至高武学“降龙十八掌”中有一招“亢龙有悔”,其实这个亢龙有悔是源自于《易经》乾卦中的一句话。

所谓亢龙有悔,就是龙飞得过高,超过极限,就会发生“悔之晚矣”的事情,这便是物极必反最早的概念。目的在于告诫人们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古代物极必反的哲学(是国学文化中的一种哲学理念)(2)

二、老子

《道德经》第三十章,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叫做: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这句话的意思就说,事情到鼎盛之极点的时候,就会走向衰亡,这就是不符合“生”道的规律,没有“生”道,就会很快的灭亡。生与死,是相反的两个道,不道即是死道,即是终结。

万事万物,都有着生灭变化规律,符合生道,才能生生不息,不符合生道,即使强壮一时,也终将走向灭亡。以秦王朝为例,弹指一挥间,匆匆几十年,独霸天下的秦国便“秦砖换汉瓦”,自古王朝更迭,莫不是因为统治者的“无道”所导致的。

所以,老子要告诫人们的是,行事必须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得意之时,更要时时警惕,更正自己,只有这样才符合“生”道,才能拥有广阔未来。

古代物极必反的哲学(是国学文化中的一种哲学理念)(3)

三、孔子

《论语》中第九篇《子罕》有一言:“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是说聪明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有疑惑,仁德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有忧虑,勇敢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有畏惧。

一个人很难做到心中没有矛盾,没有担心的事,也没有害怕畏惧的事,而这些恰好又是心病产生的根源,如果能够摆脱惑、忧、惧,对个人而言,那身心都将获得一个质的提升。

所谓物极必反,就是孔子告诫人们,要不断学习、不断磨练自己的心性品行、不断挑战人生的困苦,等到某一天达到极点,就可以成为一个智者、仁者、勇者了。

古代物极必反的哲学(是国学文化中的一种哲学理念)(4)

四、鬼谷子

纵横家的鼻祖,千年前留有的《鬼谷子》一书,在古代因为其书中关于人心的把握极其高明,而封建时代,仁义道德观念又极重,所以并不受人待见,却没想到,在这个开放而又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被商界豪雄捧上了神坛。

鬼谷子曾讲“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意思是世间万物都有着自然而然的规律,但事在人为,人们可以通过把握这些规律,来掌控事物的发展变化轨迹。

物极必反,对鬼谷子而言,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规律,鬼谷子认为利用好这种规律,就可以掌握许多事情,发展变化的轨迹。最常见的,便是领导管理下属,打个巴掌,给个甜枣的恩威并施的做法,如果直接给个甜枣,下属心中可能觉得甜枣虽甜,但也不过如此。

古代物极必反的哲学(是国学文化中的一种哲学理念)(5)

物极必反,每一个人心中的理解都不相同,但有一点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只有修养、学识到达一定程度的人,才能发掘出文字背后的魅力,也才能将这个词衍化出大智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