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临终回光返照几天(久病老人回光返照)

曾经我们在医院也见过这样一个情况,一个身患尿毒症躺在床上,原本已经口齿不清的老人,突然间神志清醒了,还说自己身体好了,闹着要出院。这样的情况确实是不常见,原本陪护的家人也是喜出望外,认为是不是老人病情有改善了。

家人也很高兴,立刻去找医生来进行检查,但之前还十分清醒的老人很快又重新神志变得模糊,过了一段时间也在家人的陪伴下睡着了,最后也没有醒过来,这其实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回光返照的情况。

老人临终回光返照几天(久病老人回光返照)(1)

久病老人回光返照是不是好事?

回光返照这件事情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坏,当久病老人突然间精神兴奋或者活跃的时候,其实一般都可能是身体最后的挽留,因为即将离世,可能是大脑控制身体促进全身多种激素分泌,影响身体产生的应激反应。

这种情况虽然出现的并不多,但也是有的,这种回光返照的情况,持续的时间因人而异,虽然老人身体精神好像是更好了,但身上的疾病其实并没有得到改善,一段时间之后都会离开人世的。

出现这种情况虽然有可能是老人身体不行了,但同时这短暂意识清晰的时间,也给了老人和家人告别的时间,给了家人陪伴病人的最后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还可以和老人说说话,让老人心情安定地离开人世间。因此这样的情况不能说好,也不能够说坏,毕竟人的死亡是自然规律,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只是要看我们应该怎么面对了。

其实,除了回光返照,老人临终前身体往往也会出现一些表现,当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家人心中也应该做好准备,面对老人即将离开的事实。这个时间里,家人也应该在这最后的时间里,好好陪伴老人度过生命最后的时间。

老人离世前,身体会出现哪些征兆?

1、呼吸困难

我们常常都说,人活一口气,断了气就会死。当老人离世前,往往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能是心肺功能已经严重衰退难以保持正常运转导致的呼吸困难。

2、体温下降

我们身体正常温度都是36度到37度之间,如果老人的身体机能衰退,血液循环也将减慢直到停止流动,这时候身体的各项器官都停止工作,人体的温度也会开始缓慢下降,身体也会随之逐渐变得僵硬起来。

老人临终回光返照几天(久病老人回光返照)(2)

3、口齿不清言语模糊

这也是比较常见的情况,离世前的老人往往口中都会发出一些声音,可能是有话想要说也有可能是呼吸困难导致的,口中经常会发出比较含含糊糊的声音,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可能就是老人即将要离世了。

4、心跳逐渐停止

医学上讲我们心跳停止十到三十分钟就可以宣布死亡,心脏停跳也是我们人体死亡的一个标准,当老人的心跳速度逐渐减慢的时候,一般就说明老人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当老人的心跳真的完全停止时,可能老人就已经告别的我们,离开了我们的世界。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尽管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希望面对这样的情况,但这样的情况是肯定会发生的,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生死离别总是痛苦的,当我们面对即将离去的老人时,又应该怎么去面对呢?

如何面对临终前的老人?

1、陪伴和护理

没有人希望自己以最难看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也没有人希望自己离开的时候是孤独寂寞的,因此面对临终老人我们一定要注意陪伴和护理。我们可以帮老人擦洗身子,穿好衣服让老人走的体面一点。可以和老人说说话,即便老人开不了口,也可以讲一些值得回忆的高兴的事情,尽量降低悲伤的氛围。

2、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

老人离开之前,心中肯定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老人有什么需求例如想干什么事情,或者想要见什么人,家人都应该尽量满足,让老人离开的时候心中没有遗憾,这样也能够减少老人离开时的痛苦。

老人临终回光返照几天(久病老人回光返照)(3)

3、给予安慰和帮助

面对死亡每个人心中都会有恐惧,老人离开时心中也一样,家人可以言语安慰或者陪伴在老人的身边,这样能够减少老人的孤独和恐惧的感觉。

4、维持自己的心态

老人离开的时候,相信每个亲人心中都是难以接受的,但是在面对老人的时候我们不能够表现的过度悲伤,这样的情绪也会感染到老人,我们应该尽量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老人以伤心的情绪离开这个世界。

生老病死天理循环,我们没有办法逃离这个循环,但是我们是能够以最好的方式面对。老人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们在我们心中留下的回忆是不会消失的,我们也可以在以后讲给我们的孩子听一听曾经老人的故事。

面对死亡,过分的悲观只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离开的老人也不希望因为自己造成亲人朋友的痛苦,积极面对死亡,勇敢接受死亡的到来才是面对死亡的正确方式。

参考资料:

《对于即将离世的老人,我们该做些什么?》养老信息网2018-12-11

《临终关怀病房:面对死亡我们怎样告别?》北京晚报2016-09-0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