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案(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本文为“第三届数学文化征文比赛

第三章3.3第2课时 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作者: 李怀宇

作品编号:02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会通过去分母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培养学生数学建模和数学运算的学科核心素养.

【过程与方法】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思想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通过去分母解方程,让学生体会等式变形中的化归和程序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让学生了解数学渊源及辉煌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解含有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体会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建立等量关系,准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正确地进行去分母并解出方程.

三、课堂实录

1、温故知新,巩固旧知

利用GeoGebra软件创设的一元一次方程计算答题器,让学生们课前抢答训练,日常锻炼计算准确度和速度。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案(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

问题1 上一个课时我们学习了用去括号的方法解方程,你能说一说含有括号的方程如何解?去括号时应注意什么?

问题2 等式的性质是如何叙述的?

问题3 试求12,4,9的最小公倍数.

【设计意图】上面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学生回顾旧知,再对新知产生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A组导言1:我国古代名著《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张苍、耿寿昌所撰写的一部数学专著,成于公元一世纪左右,全书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有一题:“今有凫起南海,七日至北海;雁起北海,九日至南海.今凫雁俱起,问何日相逢?”(凫:野鸭)

B组导言2:英国伦敦博物馆保存着一部极其珍贵的文物-纸草书。这是古代埃及人用象形文字写在一种特殊的草上的著作,它于公元前1700年左右写成,至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草片文书中记载了许多有关数学的问题,其中有如下一道著名的求未知数的问题.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这个数是多少?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案(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案(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3)

师生活动:学生根据学情进行分组,统一审题后教师提出问题.

问题4:

1.本题中涉及到哪些量?这些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怎样设未知数,如何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这些量?

3.你能根据题目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教师展示问题,让学生思考,独立完成并列方程和.

【设计意图】利用《九章算数》和埃及纸草书中有关数学的问题,引出带有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而讨论用去分母解这类方程,这样选材可以起到介绍悠久的数学文化的作用。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方程的实用价值。

3.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问题5:这个方程与前面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

问题6:如何将带有分数的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并尝试解这个方程,A、B组学生代表将不同的解法利用投影仪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努力尝试更加简便的新方法.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之后,教师通过以下问题明确去分母的方法和依据:

问题7:去分母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8:方程,去分母后的结果是什么?你会解化简后的方程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结论:

(1)在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将系数化成整数;

(2)去分母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2;

(3)去分母可以使运算简便,减少出错率.

师生共同分析解法:

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42,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们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不同解法的探索过程中,注重化归思想的渗透,使学生感受去分母方法的简便,同时理解去分母的目的和依据,进而自主归纳出去分母的一般方法。

问题9:解方程

思考:

(1).这个方程中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2).方程两边应该同时乘以多少?依据是什么?

(3).方程两边同时乘以这个数以后分别变成了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展示问题,提出思考问题,师生共同完成如下解答过程。

方程左边=

方程右边=

注意:

1.不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2.分子是多项式,应添括号.

教师用程序框图展示解法的基本流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案(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4)

学生思考,总结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师生互动补充.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进而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补充,加深对去分母运算上的理解,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4.运用新知,加深理解

问题10:解下列方程:

(1)

(2)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独立完成解题过程,然后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对错解进行分享展示,共同找出错因,归纳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进一步加深对于去分母解法的理解.

变式练习:小明骑自行车从天津之眼到天津站骑行,如果每小时行15km,则比预定时间少用24min;如果每小时行12km,则比预定时间多用15min.那么预定时间是多少?

问题11:

1.本题是哪一类问题?

2.行程问题涉及到那几个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本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案(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5)

利用框图引导思考,同桌互批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一起学APP)统计本题正确率,精准掌握学情。

【设计意图】体会模型思想,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进一步达成学习目标.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活动经验,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达成教学目标.

5.课堂小结,反思提升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去分母的依据是什么?又有什么作用?

(3)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4)去分母时,方程两边所乘的数是怎么确定的?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提升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使学生学会总结反思。

6.布置作业

课本第98页练习,习题3.3第3题

7.板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案(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6)

8.反思与点评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有关去分母解方程,与前面去括号解方程相比,只是略微增加了一步,所以本课时开始采用了温故知新的方法帮助学生衔接,接着以问题串的形式进行师生互动,以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与学生保持互动,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不仅有利于学生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结果,还有利于他们进行自我调节,改进学习方法.此外,还应让学生多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张茗老师点评:本节课基于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结合中外数学历史和文化进行教学设计。举例围绕知识要点体现了典型性,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了教育性,从中国古代数学《九章算术》和埃及纸草书体现了文化性。通过带领学生深入思考,锻炼学生审题能力和分析能力,利用数学文化来育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但也存在不足,虽然采取分层教学,举出不同难度的例题但实施起来时间过长,信息技术运用时应为教学核心内容服务。

参考文献:

[1]顾沛.数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05.1-3

[2]汪晓勤.HPM视角下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的教学设计〔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初中版)2007(5):48-51

[3]汪晓勤 栗小妮.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理论、实践与案例〔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06.149-155

相关链接>>

相聚于网络,相知因数学,相交为征文——第三届数学文化征文活动通知

第三届数学文化征文比赛评委简介

第二届数学文化征文比赛通知

第一届数学文化征文活动文章集锦

已发文章>>

001 莱布尼茨、二进制和伏羲卦图

002 美学视角下的数学教学 —— 读《数学的美与理》有感

003 数学基础与黎曼猜想 ——《数学简史:确定性的消失》读后思考

004 数学与文化并重 知识与兴趣同行 ——“算筹记数”教学思考

005 数学是多维度的艺术——读《数学家的眼光》有感

006 从掷骰子到阿尔法狗:趣谈概率

007 中学数学中分类思想的教学与拓展

008 守门的秘密

009 探数学文化,启数学之美——以高中数学《割圆术》为例

010 基于数学史视角的高中数学教学思考

011 我是怎样读《几何原本》的

012 相映成趣的两座数学桥

013 HPM视角下的数学概念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

014 极限定义新讲:动态定义与静态定义

015 把握思想方法,自主提升数学素养 ——读《让知识自然生长》有感

016 读北大张顺燕教授《数学的源与流》的几点收获

017 中国古代数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

018 数学阅读锦上添花,实践成果领航数坛新征程

019 提高概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020 温故建构新知 论证生成巧思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探究

021 读《学好数学并不难》有感

022 体验经典证法 渗透数学文化 ——以“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为例

023 数学文化 文化数学 ——融合数学文化的中考试题的品析与启示

024 善用数学文化 灵动数学课堂 优化育人途径

025 基于数学文化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026 数学中的美—— 读《数学文化中的美育渗透》有感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教案(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