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奋斗成伟业初心不改启新程(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怕我们的青春会埋葬在冷漠的世界里,为什么不燃烧起血和心脏?变成青春的火紧伴着我们!”宿迁市泗洪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中珍藏着这样一首诗。诗歌的作者是江上青,这位在皖东北地区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革命先烈,正长眠在一墙之隔的烈士陵园中。 3月31日上午,江上青墓前青松掩映,有游人冒着濛濛细雨,为他献上一捧鲜花。
一袭长袍、戴着眼镜、满脸书卷气。泗洪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内留下很多江上青的形象资料,每一张都能看出,这是一个既儒雅、又充满斗志的人。 江上青,原名江世侯,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奠基人之一,1911年4月10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1927年受革命思想影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27年到1930年,江上青两次因为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被捕。他在狱中写下了大量的诗歌,表达了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彻底推翻旧世界的坚定决心。 “含着苦笑,我被黑色的小嘴吐出来。宽阔的宇宙剧变得使我晕旋,一瞬间我彷徨在生疏的天幕底下;然而我毕竟享受了新的光辉的洗礼,仰视着太阳,我骄傲起来了……”1930年冬,江上青从苏州监狱重新押解回上海释放时,写下了这首名为《我被黑色小嘴吐出来》的诗歌,尽管当时他因为狱中折磨,患上了严重的哮喘病,仍旧充满斗志,轻蔑地把反动势力的牢狱比作“黑色小嘴”。短暂休养后,他再次投身革命,在仪征、扬州等地的中学或师范教书,在教学中继续传播革命火种。
抗日战争爆发后,沪宁沿线城市相继沦陷。江上青组建“江都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18名团员徒步溯江而上,从扬州出发,通过仪征、合肥、六安等地,到达浠水。“直线距离500公里的路他们走了一年半,一路上画宣传画、写标语、做演讲;演出抗日剧目,教民众唱抗日歌曲;在报上写文章,积极向工农群众和青年学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在纪念馆内,泗洪县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李雷训介绍,在他们的影响下,一大批人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8年8月,江上青在中共安徽省工委领导下,参加了安徽省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第八工作团,在大别山区继续开展抗日宣传工作。3个月后,皖东北地区被日军占领,江上青受安徽省工委宣传部部长张劲夫等人委派,担任国民党安徽省委第六专署新上任专员兼保安司令盛子瑾的专员秘书兼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 “盛子瑾是军统戴笠系统的人,原本是安徽省六安县县长,由县长明升为专员,实际是被排挤到了敌后。”原皖东北地区泗北办事处主任兼二区区长石青曾在回忆江上青时介绍,由于江上青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突出,很快获得了盛子瑾的信任,在思想政治、干部配备等工作中,盛子瑾也是言听计从,由江上青当家做主。 利用这个机会,江上青陆续在区、乡政权和税务系统中安排中共党员,将他们编入抗日武装力量中。因此,当时的皖东北虽然孤悬敌后,但抗日政权日益巩固,抗日力量日益增强,洪泽湖畔出现了团结抗敌的气象。 在江上青的推动下,盛子瑾创办皖东北军政干校,并把不少中共党员委派到重要岗位中,培养了一大批抗日青年。
“江老师还创办报纸,撰写社论,宣传当时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常抄收延安的广播,翻印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对宣传抗日和扩大共产党的影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院长朱海峰在2011年到泗洪县调研时回忆,他曾是皖东北军政干校的学员,当时江上青在军政干校中培养了600多名青年骨干,这些学员绝大部分都成为皖东北地区党政军民学各方面的骨干力量。 在江上青和其他中共党员的影响下,盛子瑾最终同意中共豫皖省委书记、八路军高级参谋张爱萍和新四军游击支队政治部秘书刘玉柱二人进入皖东北,在双沟镇罗岗村会谈。 泗洪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内,有一组名为“罗岗会谈”的铜像,讲述的就是这段往事:一方小木桌两侧,左边坐着江上青和盛子瑾,右边坐着张爱萍和刘玉柱,双方会谈十分成功,达成了抗日合作协议,盛子瑾同意在皖东北的张塘镇设立八路军、新四军驻皖东北联络处。
“这里后来成为全国8个联合办事处中最北端的一个,使八路军、新四军能够进入皖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为皖东北和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雷训介绍,原皖东北特委书记杨纯在回忆江上青时曾评价道:“我党我军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在皖东北敌后扎根,后来建立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并进一步打开苏皖局面,这和江上青的远见卓识和积极努力是分不开的。” 江上青的出色表现为皖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很多反动势力怀恨在心。1939年7月29日,江上青遭反动武装袭击,身中数弹牺牲,年仅28岁。“拼将瘦骨埋锋镝,常使英雄祭血衣。”江上青以生命实践了自己的铮铮誓言。他的遗孀王者兰在《悼江上青》诗中对深爱的人给予了至爱评价:“十年壮志山河劫,一片丹心日月明。” 2009年9月14日,江上青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如今,泗洪县在江上青的长眠之处打造了一个红色文化公园,通过雕像+教育长廊的模式,情景再现地还原了江上青等革命先辈在皖东北地区开展敌后抗日工作的重要场景,让广大群众缅怀英雄事迹、重温红色革命精神,在参观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正如一位山西作者在《赞江上青烈士》诗文中感叹:一笔文章存大义,满腔热血为黎民。英雄不朽青松直,烈士流芳主义真。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 徐明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