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红色旅游发展状况数据分析(昔日三河坝战役所在地)

时长132分钟的电影《建军大业》,三河坝战役足足占了30分钟。91年弹指一挥间,悲壮的三河坝战役如同一座丰碑,屹立在历史长河中。正因此,位于大埔县三河镇的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每逢节假日游客倍增,成为大家瞻仰革命遗址的必去之地。

三河镇境内还有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明代古城墙、韩江源标志雕像、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墓等众多人文景观。四年前,三河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立足丰富的红色与历史人文资源,三河镇正全力建设红色小城镇。”三河镇党委书记廖昌元说,围绕“传承红色、留住绿色、保护古色、打造特色”总体思路,以教育培训、文化旅游、休闲体验为“筋”的特色小镇已初步成型。

近几年红色旅游发展状况数据分析(昔日三河坝战役所在地)(1)

坚持规划先行

发展“一核一轴六区”红色旅游产业

一走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的红色标语格外引人注目,园区浮雕文化墙气势恢弘,英雄纪念碑庄严肃穆。游客在纪念碑下默哀。

“今年‘七一’前后10多天,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游客突破10万人次,预计今年游客将破百万人次。”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刘南海说。

记者采访当天,从早上8时开始,刘南海的电话就没有停过,不断有旅游团报名预约前来开展党性锤炼教育活动。近年来,园区旅游业持续兴旺,逐渐成为三河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廖昌元介绍,三河红色小城镇总体规划面积约150.2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为中心城镇区,面积约5.8平方公里,辐射带动梓里村、良江、先觉、余里等区域。围绕红色小城镇总体定位,“传承红色、留住绿色、保护古色、打造特色”总体思路,以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要求,三河镇围绕“一核一轴六区”城镇发展架构,做大做强三河红色文化旅游产业。

据了解,三河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核心区空间布局为一核一轴六区,规划以三河坝战役纪念馆为核心,以韩江为中轴线,着力打造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现场党性教育体验区、红色基因传承教育产业园区、古城影视文化旅游产业园区、韩江休闲游览区、滨水旅居休闲度假区、休闲配套综合服务区等六区。

91年前,一场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战役在三河镇三河坝打响,而今硝烟不再,故土依旧。英雄先辈的事迹没有被忘却,革命火种在这里得以保存。曾经的穷乡僻壤崛起了现代化城镇。

作为城镇发展架构中的核心,大埔县及三河镇多方筹集资金5000多万元,围绕“苏区典范、红色旅游目的地”目标,精心实施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先后建成了游步道、木栈道、生态停车场、多媒体展厅装修布展、三河坝战役景观标志雕塑、军魂主题雕塑、纪念浮雕文化墙、体验式战壕等,目前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已成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干部党性教育教学基地。

“下一步,三河镇将把握梅州、赣州、吉安等11市联合发布《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宣言》的有利机遇,积极融入闽粤赣红色旅游产业联盟,做大做强三河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廖昌元说。

培育特色产业

丰富文化旅游内涵 留住游客匆匆脚步

深灰色的瓦,亮黄色的墙,透过扇形花窗,一座带有中式园林韵味的庭院映入眼帘,白色的小桥下河水流淌,边上还有圆形拱门、木亭,引人驻足围观。这是位于大埔三河镇汇城村的特色客栈——周家庄客栈。

“客栈2014年动工建设,投资1000多万元,今年‘五一’期间开始试营业,客栈共有22间客房,包括有单人间、双人间和套间,单人间定价每日200元。”客栈负责人周先生告诉记者,周家庄客栈位于三河古镇旅游区(中山纪念堂、明代古城墙、韩江源)旁,与对面三河坝战役纪念园遥相呼应。

周家庄酒店是三河镇培育特色、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古城影视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引进的精品民宿。

近年来,三河古镇换新颜,名气渐渐打响,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今年三河坝战役园区游客预计将突破百万人次,每天旅游大巴进出络绎不绝,然而很多游客在三河镇只是停留两个小时左右便离开,没能给三河镇带来经济效益。”这是在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区工作多年的刘南海的体会,三河镇知名度提升了,接下来必须要完善吃、住、行等配套服务设施,把人留住。

廖昌元认为,对于三河镇以发展教育培训、影视制作、文化旅游、休闲体验为主要产业的红色小城镇来说,有效增加游客在当地停留的时间,把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是促进当地酒店民宿等住宿行业和餐饮行业发展、拓宽农特产品销售的重要一环。

“目前,三河镇正加快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周边环境和迎宾大道文化景观提升改造,规划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红军街,加快推进G235线三河至大麻段路面提升改造,建设南部快速通道,串联百侯名镇等旅游区,同时新建游客集散中心等,全面提升圩镇承载能力及旅游接待能力,为小城镇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廖昌元说。

通过加大招商选资力度,三河镇将大力培育特色民宿、特色商店、特色美食,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形成“红色 教育培训、影视创作、文化旅游”的产业发展格局,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助力精准扶贫,实现民富镇兴。

打造红色引擎

“党建红”引领“发展红”助推“全域红”

“当年旧寨村村民曾参加地方游击队,给起义军送吃送喝,帮助起义军渡河转移。”三河镇旧寨村党支部书记吴志辉说。当年,三河坝附近旧寨、汇东、汇城、五丰、余里等村村民通过送粮、送医、当向导等方式主动参与革命,帮助起义军,在三河坝战役中发挥了各自作用,极大鼓舞了起义军将士。

如今,那段历史虽已远去,但红色记忆的种子却深植三河镇。时至今日,三河镇村民谈起这段历史,依然清晰如昨,红色基因深入他们的血脉,激励着今日的三河人,在新征程中奋勇前行。

走进三河派出所,“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忠诚本色”十二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在二楼的党建室以红色为基调,设有宣誓墙、党建文化区、荣誉栏3个板块,将三河坝战役的人物和历史故事陈列其中。这是三河镇把继承和发扬三河坝战役精神作为党建之源,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变为党建品牌打造的“红色派出所”。同步打造的还有“红色火车站”“红色驿站”等党建示范工程。

“三河镇正全力探索以‘党建红’引领‘发展红’助推‘全域红’的发展新模式。”廖昌元说,目前正推进旧寨村、汇东村、汇城村、五丰村连片打造党味突出的红色小城镇党建示范区。

用好“红色头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引领作用,是三河镇旧寨村推进“党建红”取得成功的法宝。作为广东省“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第一批建设的示范点,该村将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融入三河红色小城镇建设,着力打造一个党建强、产业兴、农民富的党建示范点和精准扶贫示范村,实现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互利共赢。

当地推行“支部 产业合作社 贫困户”模式,由党支部牵头组建大埔县天子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入社经营,根据发展项目划分蜜柚、家禽养殖和种植灵芝孢子粉等产业型党小组,为实现产业扶贫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起初村里有少数贫困户对扶贫工作不理解,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观望心态,幸好前期村里党员干部吴纵才做好沟通工作,引领3户贫困户经营合作社,渐渐消除了贫困户的疑虑。”吴志辉说,目前旧寨村总人口458户1450人,其中党员5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97人。通过发挥党员作用,增强脱贫助力,65户贫困户已全部入社经营,其中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到6200元左右,比前年同期增长45%。

对话

大埔县三河镇党委书记廖昌元:

构建“红色 ”产业发展格局实现民富镇兴

三河红色小城镇是梅州唯一以红色旅游为主要内容的市级特色小城镇创建点,红色文化厚重,如何以红色引领三河镇级经济新发展,打造特色小城镇?为此,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大埔县三河镇党委书记廖昌元。

南方日报:三河镇打造特色小城镇的基础是什么,有何特色?

廖昌元:三河镇是一座千年古镇、历史文化名镇,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活跃的红色元素是三河打造红色小城镇的基础。

首先,三河有红色文化的“根”。三河历史上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1927年10月,“八一”南昌起义军在朱德的率领下,打响了闻名遐迩的三河坝战役。留存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等60余处古建筑、古驿道、老街巷、特色民居,拥有中国传统村落1个、广东省古村落1个。

其次,三河有红色产业之“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红色 ”的产业发展模式,协助创作了《建军大业》《热血军旗》《血战三河坝》等影视作品,承办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八十周年火炬传递、纪念三河坝战役九十周年等重大活动,去年接待参加党性教育、革命性教育的党员干部以及游客达70多万人次,成为了三河新的经济增长点。

红色是三河的“底色”,也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特色。一方面三河坝战役在全国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参加南昌起义的肖克老将军曾评价“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同时,三河坝战役也被认为是南昌起义军实现革命战略和军事战略转变、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重要转折点,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研究价值。另一方面三河红色小城镇是梅州唯一以红色旅游为主要内容的市级特色小城镇创建点。

南方日报:三河镇在特色小城镇建设方面有哪些规划?将如何发力?

廖昌元:规划建设三河红色小城镇,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第一是规划引领,统筹小城镇建设。围绕“红色小城镇”总体定位、“传承红色、留住绿色、保护古色、打造特色”总体思路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要求,牢固树立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观念,抓好红色小城镇整体规划,构建“一核一轴六区”城镇发展架构;联动推进旧寨村党建示范工程规划建设,打造以“党建红”引领“发展红”助推“全域红”的发展新模式。

第二要培育产业,夯实发展支撑。把握梅州、赣州、吉安等11市联合发布《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宣言》的有利机遇,积极融入闽粤赣红色旅游产业联盟,做大做强三河红色文化产业。首先是以县委党校迁建为契机,重点打造“立足梅州、服务广东、对接闽赣、面向全国”的三河坝干部学院,构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平台和阵地。

其次要抓好三河坝战役纪念馆重建、西大门红色文化古道景观提升改造,建设纪念园游客中心至纪念碑背景音乐项目,推动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提质增量,抓好南粤古驿道修复、余里古窑址挖掘保护,重建三河中心码头,全面盘活历史文化遗产。

此外要抓好旧寨村党建主题宣传小广场、红色驿站、多功能党员活动室建设,同步打造红色派出所、红色火车站。

同时还要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或专业团队,打造客家香格里拉影视文化城,大力发展特色民宿、特色商店,规划打造具有三河特色的红军街。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形成“红色 教育培训、影视创作、文化旅游”的产业发展格局,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助力精准扶贫,实现富民兴镇。

第三是基础先行,强化发展保障。在保留历史文化、乡村特色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全域推进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周边环境和迎宾大道文化景观提升改造,打造红色文化连片示范区,全面提升城乡环境。加快推进G235线三河至大麻段路面提升改造,建设南部快速通道。全面改造镇级自来水,推进污水设施全覆盖,新建游客集散中心等,全面提升圩镇承载能力及旅游接待能力,为小城镇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三河镇名片

●2010年三河坝战役纪念园被定为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

●2013年三河镇汇城村获评中国传统村落

●2014年三河镇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16年三河镇梓里村获评广东省古村落

●2017年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017年三河坝战役纪念园被定为广东省干部党性教育大埔三河坝教学基地

【来源】南方日报

【文字记者】马吉池

【摄影记者】何森垚

【通讯员】刘招迎

【总 策 划】张达宏 严 亮 柯鸿海

【策划执行】杨 春 唐林珍 辜昀玥 李永强

【采写统筹】马发洲

【出品】梅州市委政研室 南方日报梅州新闻部

近几年红色旅游发展状况数据分析(昔日三河坝战役所在地)(2)

【作者】 马吉池

【来源】 南方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