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数学(审准题意与对接训练)

2021年中考考点:审准题意与对接训练

考点:

1.审题步骤示例

2.审题训练

3.原稿与修改稿

【考点研究】

一、考题特点:易攻难工

现在的作文审题越来越容易,但是,审题容易不代表不要审题。相反,随着任务驱动和隐性审题的增加,审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审准题意,更要切准题意。

二、审题步骤示例

审题步骤:

1.细读材料

(1)提取关键词

(2)理解关键词含义

2.细读要求

(1)对接具体任务

(2)对接警戒性要求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步骤:

1.细读材料

(1)请分别提取出两段文字中的关键词,再从两段文字中提取出共同的关键词。

【提取关键词】

(1)①第一段中的关键词:作品的格调趣味、作者人品、一致

②第二段中的关键词:作品的格调趣味、作者人品、背离

③共同的关键词:作品的格调趣味(文品)、作者人品(人品)

(2)如何理解“作品”“格调”“趣味”“人品”这几个关键词的含义?

【理解关键词含义】

(2)①作品,重在理解其范围。可以指文学作品,还可以指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音乐、舞蹈、喜剧和影视作品),甚至扩大为人类的精神文化产品。

②格调,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

③趣味,指情趣、旨趣、兴趣,这里应为审美趣味。

④人品,意谓人的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2.细读要求

(1)在任务性要求中,哪些是重点性要求?哪些是一般性要求?(可以圈出)重点性要求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对接具体任务】

(1)①重点性要求: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②一般性要求:题目自拟,观点自定;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重点性要求的具体含义有二:一是“对此”发表看法,这个“此”应指上面两段文字,两种观点,也就是说不可只选其中一个材料谈,忽视另一个材料,不能只讨论材料的一方面,两方面的材料,不要偏废,在比较中突出观点、看法。二是暗示了写作文体——论述文。

(2)警戒性要求有哪些?(可以圈出)

【对接警戒性要求】

(2)不得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步骤:

1.细读材料

(1)材料中最关键的一段话是哪一段?请从中提取出关键词。(可以圈出)其核心关键词是哪一个?

【提取关键词】

(1)①第三段话(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②关键词:虚拟现实、拥抱、远离、保持距离。

③核心关键词:虚拟现实。

(2)如何理解核心关键词的含义?

【理解关键词含义】

(2)虚拟,虽说有虚构之意,但在本材料中,它是从“虚拟现实”沿用过来的,是指高科技带来的模拟现实,与“虚拟现实”几乎同义。它与虚构、虚幻有一定的差异,也不可直接理解为“虚实关系”中的“虚”。

2.细读要求

(1)在任务性要求中,哪些是重点性要求?哪些是一般性要求?(可以圈出)重点性要求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对接具体任务】

(1)①重点性要求: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②一般性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③重点性要求的具体含义有二:一是对材料提出的“问题”有所思考,也就是说要在材料针对“问题”提出的三种态度中作出选择;二是明确要求,写论述类文章。

(2)警戒性要求有哪些?(可以圈出)

【对接警戒性要求】

(2)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步骤:

1.细读材料

(1)作家的话语中包含了哪几个关键词?其中核心关键词是哪一个?

【提取关键词】

(1)①关键词:人、要读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

②核心关键词:心灵之书。

(2)如何理解“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这三个关键词的含义?

【理解关键词含义】

(2)①有字之书指书籍,包括电子书等。阅读他人的知识和经验,填补和丰富自己的人生。

②无字之书指社会生活,读社会这本书,体验思考人生,从“活书”中直接获得人生经验与智慧。

上面两本书古已有之,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思相似,已成为人生的经验常识。

③心灵之书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即心灵,曾子“吾日三省吾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指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解剖、自我完善。它与前面两本书构成外与内、实与虚的并列关系。

2.细读要求

(1)在任务性要求中,哪些是重点性要求?哪些是一般性要求?(可以圈出)重点性要求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对接具体任务】

(1)①重点性要求: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②一般性要求:题目自拟。

③重点性要求的关键在于“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A.应全面理解作家的看法。作家的看法包括“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不可只讨论一本书,应该先从理解三本书的理念及相互关系入题,再转到对一本书的讨论。

B.“评说”一词不只是暗示要写论述文,更在于你可以顺应作家的看法,也可以评议、否定作家的看法。

(2)警戒性要求有哪些?(可以圈出)

【对接警戒性要求】

(2)不得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

三、审读材料和审准要求

审题是写考场作文的第一步,关乎写作的成败,极其重要,不可不慎。它包括两个重要的工作:审读材料和审准要求。

(一)审读材料

审读材料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找出材料的中心、重点及核心语意,二是精准理解核心词语的含义和范围。

1.找出材料的中心、重点及核心语意

(1)拎关键,括中心

一般而言,新材料作文给的材料很简练,但再简练的材料也有它的关键与重点所在,只要拎出这些关键,就可以说是审准了题意。材料中的关键既指关键句,更指关键词。审题,不仅要找出关键句,更要提取出关键句中的关键词。

【示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对于以上内容,你有何感悟和体验?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分析] 此题的关键句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重点在于对“缝隙”一词的理解。“留一条缝隙”,关键在于一个“留”字。为什么要“留一条缝隙”?如何才能“留一条缝隙”?应该在哪些方面“留一条缝隙”?如此一问,思路定然大开。材料中提到,装修如若要求“丰满”,反而会失败;留一条缝隙,竟然成就完美,由此可以联想到:不可求全责备,不为已甚;尊重他人,方可和谐和睦等等。

【示例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分析]“微光”是整篇材料反复提及的关键词,为何我们曾经将“微光”舍弃,而天才却将“微光”积聚为惊人的才华?这便是“凡人”与“天才”的不同思维模式造成的差异。我们为什么会将“它”舍弃呢?就是因为“它”的两点特征:一是微小的,二是因为它是“自己”的。

文章可立意为“拾起心灵闪过的微光”,“微光”可象征我们需要拾起的曾经遗忘或忽视的事物,可由人及物,衍生至社会、文化等等。

【特例解读】

对于那些无关键词句的材料,尤其是那些叙事性材料,概括中心是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概括中心分三步走:第一步,概括中心(人物+事件+结果);第二步,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第三步,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例如:

材料:2007年8月24日,6名俄罗斯户外运动爱好者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新疆和田玉龙喀什河漂流遇险。9月21日,35岁的兹韦列夫和28岁的保托夫在不毛之地各自单独生存25天后,被中俄搜救队发现,奇迹生还。其余3人遇难,1人失踪。

据中俄搜救队指挥员介绍,兹韦列夫和保托夫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身的身体素质比较好,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野外生存比较有经验。特别是在玉龙喀什河上游天气恶劣(白天温度30℃以上,夜晚-5℃以下)、地理环境复杂、没有任何食物的情况下,两位运动爱好者能采取倒时差生活的办法,在白天光照强、温度高的时候睡觉,晚上天气冷的时候则行走、锻炼,以维持自身的热量体力,为营救工作争取了时间。

[分析] 

三步概括中心:

①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兹韦列夫和保托夫野外遇险,最后奇迹生还。

②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A.文中提示句: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另一方面……

B.道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丰富的经验、变通的办法能创造奇迹。

③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

经验创造奇迹;变通创造奇迹;以经验之心,筑生命之塔。

(2)找关系,寻关联

①找关系

新材料作文中提供的对象、要素多是多元的,能从中抓住一对关系或一组矛盾来审题立意,不仅能扣题,而且往往被视为立意深刻。高考作文题几乎都是关系型的,或二元关系,或多元关系。

【示例1】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60分)

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数学(审准题意与对接训练)(1)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漫画的核心元素:人、分数、吻和巴掌。这些元素的组合可以形成下列“二元”关系:奖与罚、进步与退步、表扬与批评、起点与终点、数量与质量、外因与内因等。

【示例2】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分析]“二元”关系有:说与不说、个性与创新。

②寻关联

“关联”是用关联思维来审题立意的一种重要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由多个关键词或多个名句组成的作文题中,核心在于“寻关联”。要学会从不同的关键词或名句中找同类、找同质,或者叫合并同类项。

“寻关联”更善于在看似毫无联系的地方找到联系,在一般性联系的地方找到潜在的逻辑性线索。例如,一带一路和食品安全有什么联系呢?在其现成的状态下,可以说一点联系都没有。但从更深刻的意义上来看,一带一路是最先进的科学实绩,是世界性倡议发展蓝图,而食品安全问题则是它的对立面,恰恰是由最先进的发展带来的。这种联系是因果性的。如能这样寻找关联、联系,不但审题准确,而且立意深刻。

【示例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分析]作文题中的美丽乡村、中华美食、长城可以合并为“美丽中国”,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可以合并为“科技创新中国”。

(3)列对象,找角度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示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春,小爬山虎要长大了。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缘了。墙角的竹笋嘲笑他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他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他坚毅有力、能爬高墙。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墙顶。举目四望,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象得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突然楼上一个孩子推开窗,看到葱郁的绿叶,高兴地对爷爷说:“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有阴凉了。”小爬山虎听了心里甜甜的,一时百感交集,陷入了深思……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分析]

这则材料涉及多个人、物,于是可以从多个不同的对象中寻找审题立意的角度。

①主体对象——小爬山虎,可以提炼出“只有不断攀登,才能见到峰顶的风景”等立意。

②其他对象:

A.小爬山虎的妈妈——可以提炼出“教育孩子要树立正确的目标”等立意。

B.竹笋、小草——可以提炼出“在批评中学会长大”等立意。

C.牵牛花、太阳伯伯、风姑娘——可以提炼出“鼓励与信任才能成功”等立意。

D.孩子——可以提炼出“乐观地看待生活”等立意。

(4)依现象,找原因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因果联系则是事物普遍联系中的一种。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其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年轻人在阳台上种植了一大排紫藤花。夏天,枝叶垂悬于两层楼之间,形成了美丽的绿色叶幔。年轻人几度想将枝叶拉起用木架固定,帮他挡住阳光,降低屋内暑气,但感觉如此做太小气而作罢。

第二年,年轻人在阳台欣赏盛开的紫藤花时,发现有几株葡萄藤攀上了他的阳台。往下看,一个女孩正对着他微笑。楼下人家为了感谢他种植的紫藤花挡住夏天的太阳,所以种植葡萄作为回馈。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分析]

本题可以采取“依现象,找原因”的方法来审题立意:为什么会有楼下邻居种了葡萄回馈年轻人的结果呢?追究原因就会知道,是因为年轻人种植的紫藤花给邻居带来了阴凉,他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了邻居,邻居心存感恩也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了年轻人,由此可得出正确立意——学会分享、懂得感恩、邻里和谐相处等。

2.精准理解核心词语的含义和范围

找出材料的中心、关键,只能算审题的一半工作,另一半工作是要精准理解这些核心词语的含义和范围,只有把这步工作做好了,才算是完整、准确地审题。不少考生对材料的关键、核心找得很准,可是找出来,不假思索,落笔就写,往往会出现偏离题意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未做好精准理解核心词语的含义和范围这一工作。许多偏离题意的问题,就出现在这一环节上。那么,如何精准理解呢?

(1)结合材料语境,确定核心词语的词意。

【示例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分析]

材料的核心词语是“车”。什么叫车?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如果要写“风车”“纺车”,算不算车?写“时代之车”“心灵之车”,算不算车?根据对材料中“车”的理解,写这些车,均属偏离含义,因为材料中的“车”已限定在实指意义上,即指一种运输或代步工具。

(2)结合积累,联想社会人生,理解核心词语的词意。

如“三本大书”中的“心灵之书”这一核心词语的含义抽象、模糊,如果不把它的含义理解透,那么写作中很难做到符合题意。我们可以联系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中有句话,叫“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可以联想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从而可以确定“心灵之书”指的是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解剖、自我完善。

(二)审准要求

新材料作文由材料与写作要求两部分组成,审题的重心自然放在材料上,而写作要求无非是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之类,不大会引起考生的重视。可是,随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诞生,审准写作要求越发重要,甚至超过了材料的阅读。那么审准要求,这个“准”应放在哪里?

写作要求由两部分构成:任务性要求与警戒性要求。警戒性要求主要是指不得抄袭、套作之类的要求,与写作关系不大。而任务性要求很重要,任务性要求有两方面。一是一般性要求,主要指“自拟题目”“自定立意”之类,这类要求很笼统、空泛,审题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二是重点性要求,如作文题: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又如作文题: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这些就叫写作指令,任务驱动。所谓审准要求的“准”主要指这部分要求。

什么是“审准”?就是对重点性要求逐字逐句地读,既要明白明示信息,更要明白潜在信息。如对“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要咬文嚼字:“作家的看法”指什么?“评说”的明示信息与潜在信息各是什么?

随着隐性审题的增加,随着任务指令的增强,审准写作要求越来越重要。

【考题对接】

一、审题步骤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

比尔·盖茨说:“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没有成就以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

读了这两位名人关于自尊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

注意

 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1)细读材料,请提取出关键词。

【提取关键词】

(2)细读要求,找出重点性要求,明确写作要求。(可以圈出)

【对接具体任务】

(3)确定立意。

【立意】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书画鉴赏大家张伯驹的女儿在《忆父亲二三事》中写道:“父亲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看的书很多,少年时就熟读《古文观止》,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二十多岁时便已读完了两遍,《资治通鉴》也如数家珍;唐诗宋词读记得就更多了。”这就是底子吧。从前的人,不管是写文章的、作书画的、唱戏的,都非常重视打好底子,所以他们的文章、书画、戏,才都样样到家,味道十足。他们也很有面子。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①明确观点,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1)细读材料,思考:

①请找出材料中的关键句,并从中提取出两个关键词。(可以圈出)

【提取关键词】

②如何理解“底子”和“面子”这两个关键词?

【理解关键词含义】

(2)细读要求,找出重点性要求,明确写作要求。(可以圈出)

【对接具体任务】

(3)确定立意。

【立意】

二、写修改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马云说:“一根稻草丢在大街上是垃圾,绑在大白菜上可以卖白菜的价格,绑在大闸蟹上就是大闸蟹的价格。所以21世纪看你与谁捆绑在一起!”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立意】

1.审题

材料中,马云指出了一根稻草在不同的位置具有的不同价值:扔在大街上是垃圾,捆绑在白菜或大闸蟹上就具有白菜或大闸蟹的价格。由物及人,马云得出结论:当今的社会,你的价格要看你与谁捆绑在一起。对此,我们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

2.立意

(1)如果从赞成的角度理解,材料的立意可以有:①学会捆绑,找准自己的定位;②合理捆绑,提升自我价值;③借助别人的力量成就自己;等等。

(2)如果从反对的角度分析,立意可以是:拒绝捆绑,坚守“稻草”的品格等。

【素材对接】

1.借势:(1)荀子《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陈安之:骑在马背上与马赛跑。

3.趋势论的比喻:房子与房价涨跌,劈水花与石头的沉浮。

【学生作文】

借助外力,成就自我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的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除了需要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借助于外力,通过外力的帮助,最终成就自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红楼梦》中宝钗所填《柳絮词》中的一句话告诉了我们借助外力的重要作用。一如马云所说:“21世纪看你与谁捆绑在一起!”

苍鹰在蔚蓝的天空展翅翱翔,是借助于风的力量,没有风,苍鹰也只能在土地上刨食,像所有的家禽一样;大树能够直插云霄、雄伟壮丽,是借助于山的高度,没有山,这些树也只能淹没在苍山翠柏之中。

牛顿说,我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有了伽利略等物理学前辈的科学实验,牛顿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展,最终成为经典物理学之父。“苹果”公司前任首席运行官兼创办人之一乔布斯说,我的成功,是因为我关注员工的想法。有了员工的众多想法,乔布斯才集众家之长,让“苹果”从众多电子品牌中脱颖而出。

草木凭借阳光,故能成其葱郁;大海凭借江河,故能成其壮阔;高山凭借云雾,故能成其秀丽。

借助外力,才能成就自我。【论点】

李白有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船,借助于风的力量,能够乘风破浪,遨游沧海;人,借助于外界的力量,能够缩短与成功的距离,成就自己美丽的人生。

刘邦说:“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从一介平民到一国之君,刘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外力的借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依靠张良;安抚百姓、运送粮草,他依靠萧何;沙场拒敌、攻城掠寨,他依靠韩信。

正是这种借助,使得刘邦在动乱的年代,杀出一条血路,成就自己的帝王基业。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能够到达河流的对岸,除了自身会游泳外,还可以借助舟船的力量。

懂得借助集体的力量,大雁才能千里迁徙;懂得借助太阳的光辉,月亮才能把皎洁的光亮铺洒大地;懂得借助风的力量,蒲公英才能带着梦想出发。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借助于他人,我们能够更好地根植于大地,能够更好地成长。

学会借助外界的力量,方能成就我们美好的人生。

【修改稿】

题目: (升格作文)

2021年中考考点:审准题意与对接训练答案

【考题对接】

一、审题步骤训练

1.(1)①第一段:高尚的品格、自尊心。

②第二段:成就、切勿过分强调、自尊。

(2)重点性要求:读了这两位名人关于自尊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

这一要求可分两点来理解:①要求对两位名人关于自尊的观点发表看法,②写论述类文章。

(3)①苏霍姆林斯基是站在人类的品格角度强调自尊的重要性,比尔·盖茨则是站在对人的评价的角度谈没有成就以前,不要过分强调自尊。苏霍姆林斯基在比较中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尊心;比尔·盖茨则认为自尊是建立在成就之上的,没有成就而过分强调自尊是没有意义的,讲自尊是需要条件的。

②顺着材料的指向,还可以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当世界不在意你的自尊时,你还在意自尊吗?成就和自尊是什么关系?在没有成就的情况下,什么是不过分强调自尊?那些在追求成就的途中失败的人,他们有无自尊?对这些问题,答案是多种多样的,如即使世界抛弃了我,我也不能抛弃自己;没有实际成就的自尊是孤单脆弱的;过分自尊是一种自卑;成功让你更有自尊;我的自尊与成功失败无关,等等。

综上所述,可有如下立意:①无论成败,自尊永远至高无上;②成就不是尊严的尺子;③人最高贵的品格是尊严;④在没有成就以前,我们更应该讲自尊;⑤没有实际成就的自尊是脆弱的;⑥一味讲自尊是为了掩盖自卑。

两者结合的最佳立意:捍卫自尊,追求成功。

2.(1)①A.关键句:从前的人,不管是写文章的、作书画的、唱戏的,都非常重视打好底子,所以他们的文章、书画、戏,才都样样到家,味道十足。他们也很有面子。

B.关键词:底子、面子。

②提示:面子,指名望、名声、成就;底子,指基础、积累等。

(2)①要求:综合上述材料。意思是全面、完整地理解材料,不可只写“底子”或“面子”,应把“底子”与“面子”联起来思考。

②要求: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3)①面子与底子;②要面子,更要底子。

二、写修改稿

借助外力,成就自我

马云所说:“21世纪看你与谁捆绑在一起!”这句话说出“借助外力”与“成就自我”的关系,也说出“外力”有优劣之分。外力有时代表着一种趋势,把握住优质的外力,就是找对位置,就能借势成才。荀子在《劝学》中曾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除了需要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借助于外力,通过外力的帮助,最终成就自我。《红楼梦》中宝钗所填《柳絮词》曾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借助优质外力的重要作用。

其实,借助优质的外力,可以扩大格局,让自己高瞻远瞩。

牛顿说,我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有了伽利略等物理学前辈的科学实验,牛顿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展,最终成为经典物理学之父。“苹果”公司前任首席运行官兼创办人之一乔布斯说,我的成功,是因为我关注员工的想法。有了员工的众多想法,乔布斯才集众家之长,让“苹果”从众多电子品牌中出类拔萃。 所以,借助优质的外力就是在扩大格局的基础上成就自我

当然,借助不同的优质外力不但可以节省成功的成本,还可以快速实现不同的人生价值。

荀子在《劝学》中曾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可见能够到达河流的对岸,除了自身会游泳外,还可以借助舟船的力量。李白有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船,借助于风的力量,能够乘风破浪,遨游沧海;人,借助于外界的力量,能够缩短与成功的距离,成就自己美丽的人生。

当然,借助“物”的外力之外,也可以借助“人”的外力。

刘邦说:“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从一介平民到一国之君,刘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外力的借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依靠张良;安抚百姓、运送粮草,他依靠萧何;沙场拒敌、攻城掠寨,他依靠韩信。正是这种借助,使得刘邦在动乱的年代,杀出一条血路,成就自己的帝王基业。

所以,不论借助优质的个体外力,还是借助优质的集体外力,只要找对这种外力的位置,都能成就别样的美好人生,实现不同的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