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社区人员对话(乌鲁木齐好邻居)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宋建华)“帕力丹,起床了!”10月19日7时许,在米东区古牧地镇锅底坑村的防疫点位,44岁的村民志愿者二里·哈斯木轻轻叫醒了爱人帕力丹·库尔班。  看着外面下雨了,二里·哈斯木细心地提醒帕力丹·库尔班多穿一件衣服 。  本轮疫情以来,二里·哈斯木作为志愿者,一直配合防疫人员帕力丹·库尔班坚守在一线。  锅底坑村有1200多名村民,按照防疫要求划分成了三个区域,帕力丹·库尔班和二里·哈斯木负责其中400多人的核酸检测、物资保障等工作。  “你天天开车累了,今天我驮你。”收拾完做核酸的东西,帕力丹·库尔班骑着家里的小三轮,驮着二里·哈斯木挨家挨户给村民做核酸。  下雨的村庄相当安静,听到声音的村民自觉在家门口做核酸,每一个人都热心地跟夫妻俩打招呼,二里·哈斯木也“兄弟、大爷、大叔”地叫着。  因为从小在村上长大,再加上平时就在村里跑运输,二里·哈斯木跟村民们很熟络。  “这几个月,这两口子可帮了大忙,谁家有啥事,他俩随叫随到。”村民牛月文说。  疫情发生后,二里·哈斯木就到村委会报到当志愿者。村干部芦玉会说,这三年,只要有疫情,他保准第一个来当志愿者。

乌鲁木齐社区人员对话(乌鲁木齐好邻居)(1)

  二里·哈斯木开为村民购买药品。记者宋建华 通讯员芦玉会摄

  “这种关键时候,总要有人给大家干活,我有车,身体又棒。再说,我老婆在干防疫工作,我来搭把手。”二里·哈斯木说。  前面就是二里·哈斯木的家了,他8岁的儿子和4岁的女儿在奶奶的带领下早早等在门口。  “妈妈,你们啥时候回来跟我们一起住,我都想你们了。”小女儿撒娇地跟帕力丹·库尔班说。帕力丹·库尔班轻声说:“快了,你跟奶奶、哥哥在家好好待着,我们很快就能回来了。”  走出家门,二里·哈斯木拍了拍帕力丹·库尔班的背,两人对望了一眼,什么都没说,赶紧去下一家。  一轮核酸做完,已是上午10时。吃早饭时,帕力丹·库尔班拿出手机登记当天的蔬菜包、药品包等接龙情况,并翻看民生台账本,里面是需要就医、透析的居民的日程安排。  “买药的就有38个人,上午送一个人去医院,下午送一个去透析。”二里·哈斯木说,吃完饭就得赶紧去。  村上老年人多,送医买药是二里·哈斯木每天最主要的工作。

乌鲁木齐社区人员对话(乌鲁木齐好邻居)(2)

  二里·哈斯木开车为村民配送物资。记者宋建华 通讯员芦玉会摄

  开上私家车,二里·哈斯木送完病人,赶紧拿着药品清单,挨个去医院、药店买药,一些治疗慢性病的药不好买,二里·哈斯木一家药店一家药店跑,直到买上为止。  村民张建荣每周三次透析,都是坐二里·哈斯木的车,她说,只要约好时间,二里·哈斯木从来不迟到,开车慢,人还细心。  买完最后一种药,已是14时,二里·哈斯木又接到送物资的电话,他赶紧开车到指定地点拉物资。  15时许,二里·哈斯木回到防疫点位,才吃上帕力丹·库尔班热好的午饭。  趁着吃饭时间,二里·哈斯木拨通村委会党建专干电话,询问自己前两天递交入党申请书后还需要做什么工作。  “这两年,村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党的政策好,还有村上党员表现也特别好,像防疫这样的工作,都是党员冲在最前面,不怕苦、不怕累。”二里·哈斯木说,自己也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为村上发展作贡献,为村民服务,让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