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闲多挣点钱(有空多干点正事)

在短缺年代,小孩都盼望过年,因为只有到了春节才可以改善下伙食。

我刚好相反。

春节主要活动之一是拜年。我父母人缘极好,节日期间登门拜访的亲朋好友络绎不绝。很多人虽然我素不相识,但依然会被老妈从房间里叫出来,挨个给客人拜年问好,感觉我就是家中的藏品,逢人就要拿出来展示。

当然,去长辈家拜年也是应尽的义务,至少有十几家,每年照例必去。作为一个宅男,我一直痛恨迎来送往,这让我非常讨厌春节。

我老妈在人情往来方面,接近做到了极致。她会清楚记得收到的每一样礼物,即使时隔多年,时间、种类、价值也绝不含糊。为了不欠人情,她必须采用等价原则,找机会把人情还回去。比如别人送了一箱苹果来,下次我们就送一箱橙子回去,我哥将这无聊的游戏命名为“手套换兜子”。

对于客人送来的点心,我们基本无缘品尝。我常常是流着口水,将其转送至下一家。大部分家庭做法也都不例外,各种节日就是点心的大旅行。神奇的是,有时送出去的点心,绕了一圈还会回来,然后再展开第二轮的漫游。

我一直都不理解这样折腾的意义何在,大家为什么要把精力消耗在这些无意义的算计上,轻松愉快的社交不好吗?每次我对此表示异议,都会被我妈指责“不懂人情世故,只会过死闷日子”。被骂过多次之后,我潜移默化地认可了自己窝囊废的定位。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中国就是熟人社会。在乡土中国,家族长期生活在一个圈子里,个人被局限在固定的生活环境中,个人生活的一切都只能由此索取,于是个人就必然成为一个关系网的节点,如果不讲人情,在这个熟人圈子就很难混下去。

这个繁冗的送礼游戏,就是建立关系的手段,通过礼物交换来维持交往关系,其实核心就是利益的交换,只是要将其封装到温馨的礼盒中。

每次回老家,父母都会备些好酒好茶,让我带回广州。他们觉得有需要时可以用来送礼。我每次明确拒绝,表明无人可送,批评就会接踵而至:不懂礼节,没出息等等。按照他们在东北小城生活的经验,职务晋升、奖金收入、就医就学等等,无一不需要关系,人情思维已经流淌在血液中。

有一个朋友在深圳某互联网公司工作,女朋友老家在内地小城。女孩父母对他并不认可,“怎么能找个没工作的呢?”这是女孩父母的疑问,他们认为,小伙子虽然收入可观,但在私企就业就等同于没工作,只有公务员或者国企,才是真正的就业,哪怕月收入只有现在的几分之一。公务员或者国企稳定体面,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进入人情交换利益的圈子。在他们眼中,在民营互联网公司工作,不掌握任何社会资源,连进行利益交换的资格都没有,在社会关系中,就是没用的人。

在法制不健全的时候,关系可以免去很多麻烦,相应地节省了办事成本。尤其是一些小地方,因为资源有限,仅有的一些机会,也多数被关系户占据,这让像我这种按规矩办事的人看起来像个傻子。大家都热衷于拉关系,以至于人情成为一些小地方的明规则。人们之所以憎恨特权,只是因为拥有特权的人不是自己。在这样的土壤里,自然长不出契约之花。这也扼杀了发展的机会,因为劣币驱逐良币,想做事的人被迫离开,投资环境也逐渐恶化。

在一个成熟的现代社会,日常都是按规矩办事,需要互助的机会少了,就很少需要求人送礼。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人情越淡漠,越是落后的地方,人际关系越复杂。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情,并非发达地区和国家就不讲人情,这些地方资源更多,而且人情一般来说不能够凌驾于法律和规则之上。

有人批评发达国家人际关系冷漠,觉得中国更有人情味。事实上,熟人社会虽然在熟人之间表现得更加热情,但对陌生人却表现得更加冷漠自私,因为只有对熟人的付出可以获得回报。老人摔倒没人扶;家里整洁,楼道脏乱;不守交通规则,不排队乱加塞等等,这都在熟人社会表现得更明显。

人情味有时处理不好就变成了人情债。

前些年,我有个亲戚生了重病,在朋友圈卖些土特产,想筹措治病的资金。我买了一些,想着寄给朋友们,一是帮亲戚忙,二是给远方的朋友一个惊喜。目的单纯,只是想表达:你是我在意的朋友,可能很少联络,但我一直默默关注着你。

本来我想,大家收到来自远方朋友的惦念,惊喜之余,欣然笑纳,回个信息叙叙旧,岂不是一桩美事。

我在朋友圈也随手推介了亲戚的店铺,当时没觉得不妥。后来和一个直爽的朋友聊天,他向我报告说,土特产已收到,他也下单又买了一箱。我有些惊讶,买这么多怎么吃得了?得到的回复是:没办法啊,收了你的东西,不买不好意思。

这让我颇有些尴尬,好意被误解成商业推广。这怪不得朋友,还是自己做事一厢情愿。王实甫在《西厢记》里说得好: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随礼也是中国特色文化。老一辈人会仔细记下收到的每一笔礼金,等到对方有婚丧嫁娶的机会时,考虑到通胀、行情、私交等各种加权因素,算出一个公平合理的金额,返还给对方,否则一旦对方不满意,可能还会导致矛盾。我见过因为随礼太少导致双方翻脸,关系破裂的真实案例。这已经不是单纯的人情,更像是一笔债务。

我丈母娘是广州人,平日不拘小节,也没有礼尚往来的习惯,这招致我妈的不满,送了贵重的礼物,只回报了水果之类的寻常东西,这让她觉得忿忿不平。

其实广州人的性格特点就是务实,春节的红包也就是封个3、5块的零钱,礼金也一般不大,而且很多人还会当场返还一部分。我丈母娘就明确地对我妈说,你来我家就空手来,这样我去你家也省得费心,大家见个面聊个天就好,或者一起出去吃个饭,搞那么麻烦干嘛。

广州这个特点,也是我选择这里定居的原因之一,简单的人际关系,让我感到舒适,除了看望长辈需要备些礼物,其他交往一律可以从简。

我总结过,能够长久维持的朋友交往原则是:不计较,不算计,忙时不扰,闲时不忘,偶尔聚首,心情舒畅,地位无高低,相处无压力,直言不翻脸,玩笑不生气。

谋生不易,朋友交往就应该是轻松的、愉快的,如果顾虑重重,不如一拍两散。

我喜欢熊培云《自由在高处》 中的一句话:一个人,在他的有生之年,最大的不幸恐怕还不在于曾经遭受了多少困苦挫折,而在于他虽然终日忙碌,却不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最喜欢做什么,最需要做什么,只在送往迎来中匆匆度过一生。

鲇鱼找鲇鱼,甲鱼找甲鱼,搞人情,搭人脉,还不如多花点时间提升自我。

人生苦短,有空还是多干点正事。

有空闲多挣点钱(有空多干点正事)(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