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产品(致癌与禁售下架事件)

一、风波中的“槟榔禁售下架事件”

致癌产品(致癌与禁售下架事件)(1)

槟榔引发的健康与利益之争

最近与农业相关、风头正盛的事件莫过于围绕槟榔的禁售与下架展开的一系列纷争,该事件与中秋节当天36岁的歌手傅松因口腔癌去世的消息联系紧密,傅松在多年的槟榔食用史后不幸患上口腔癌,术后复发,他在2022年6月发布的最后一条短视频中呼吁大家“珍爱生命,远离槟榔”,引发网友的强烈讨论。

自2022年9月19日以来,首先是浙江义乌市场监管部门发出消息,要求域内各食品经营单位(超市、便利店等)不得将槟榔与食品混合销售,而且发出了市场监管部门的红头文件,引发市场和网友关注。后来,贵州遵义、江西南昌、四川凉山、南充和成都等国内多个地区的市场监管部门陆续发文——“不得将槟榔制品作为食品销售”,同时对槟榔制品在食品经营单位的销售进行重点抽查。

这一轮对槟榔制品的发文和检查背景源自于国家市场监督总局2020年修订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中删除了“食用槟榔”息息相关。同时也宣告了槟榔不能再颁发食品生产许可,据企查查显示,槟榔生产龙头企业口味王集团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在2021年10月已经过期,但湖南省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当地正规槟榔企业进行了一年的延期,将于2022年10月再次失效,至于是否会再次延期,我们将拭目以待。

处于风波中的槟榔种植户和槟榔加工企业对该事件的回应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代表槟榔种植户的海南省槟榔行业协会已经多次发声,代表海南广大的槟榔种植者和初加工者解释槟榔的种植史、药用价值、食用风险和相应解决方案。但后者至今仍保持缄默,湖南众多的槟榔加工企业很低调,很少接受采访对外主动发声或干脆不予置评。

二、经济支柱、税源之王还是人民至上、健康至上?

综合网上热议和纷争可以看出,这一事件背后的实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经济发展、财税收入之争,如何综合权衡?这将充分考量地方政府的执政智慧。

据统计,海南有着1500多年的槟榔种植史,种植面积近200万亩,带动种植、采摘、加工等从业者近230万人,成为海南不少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利器”,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税收做出了很大贡献。海南槟榔的鲜果收购价格从多年前的两三元每斤快速上升到如今十七八元每斤,2019年前后槟榔鲜果上市淡季时的收购价格曾经达到过七八十元每斤,优等果的收购价甚至高达上百元每斤。这些利好带动了海南槟榔种植及其初加工的飞速发展。

致癌产品(致癌与禁售下架事件)(2)

众所周知,槟榔是暴利行业。湖南省有7000多家槟榔企业,带动相关产业近500亿元。在槟榔的加工、生产与消费大省——湖南益阳、湘潭等地,槟榔加工企业在各县市区纷纷建厂,成为吸纳当地劳动者就业的“大户”,不少企业还成为了当地政府财政收入贡献的“佼佼者”和“支柱企业”,占据了相当份额。疫情当下,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紧张的情况下,这类企业对不少地方来说显得“非常重要”。

作为一名不嚼槟榔的湖南人,笔者在很多人眼中显得有些“另类”。而我不嚼槟榔的原因源于十来岁吃过一次槟榔后,从下午一直睡到第二天上午才醒过来,从此以后再也不能也不敢嚼槟榔了,一旦嚼食槟榔就会头晕冒汗,浑身乏力,从此对槟榔自带“免疫”。

自打有记忆以来,镇上就开始有卖槟榔的商店,当时是散装,用刀切开,放上桂油、芝麻等等调料,“香”飘满街,甚是诱人。再后来出现3元、5元每包的槟榔,到近几年20元、30元、50元、100元一包,甚至还有几百上千元一斤的特制槟榔。槟榔加工企业提价的方式也很简单,高价槟榔咀嚼的口感更舒服,不烧口,显然是使用了质地偏柔软的鲜果,所加入的佐料和原料质量更好,同时加大高价槟榔的抽奖力度,提升分销链的利益分配和更大规模的广告宣传力度。

致癌产品(致癌与禁售下架事件)(3)

切开的槟榔

致癌产品(致癌与禁售下架事件)(4)

槟榔果

婚丧嫁娶、迎来送往,槟榔成为了湖南人与香烟齐头并进的接待品之一,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嚼上一口,甚至有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语:“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配酒,永垂不朽”。

在15年前,槟榔的主要销售区域还是湖南,广东等地因外出打工的湖南人较多,也渐渐流行开来,但近十年来,江西、湖北、广东等全国各地都能看到湖南槟榔包装袋的身影,槟榔生产企业得到了大发展,赚得盆满钵满。据媒体统计,全国槟榔消费者约1亿人,这也为槟榔及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槟榔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威胁与风险到底有没有关系或者关联度有多大?虽然不少槟榔产业链从业者说当前还没有明确证据表明槟榔与口腔癌等癌症存在直接诱因,但从国内外政府部门与卫生健康组织公布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来看,毫无疑问说明了槟榔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和风险极大。

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级致癌物中,槟榔占据三席——槟榔果、含烟草的槟榔块、不含烟草的槟榔块;200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槟榔确认为一级致癌物;从国外来看,土耳其、澳大利亚等国家将槟榔归纳为毒品,禁止携带入境,还有多国将槟榔列为重点管控对象,东南亚多国也在极力控制槟榔的种植和加工,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湖南口腔癌的患病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0倍,2017年口腔癌被列入湖南男性癌症死亡前20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官网刊登的一组2018年的调查显示,在口腔颌面外科病房46病室,调研专家团走访了所有口腔癌患者后发现,病房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长期、大量咀嚼槟榔病史,“这个比例非常惊人,肿瘤防控的形势非常严峻”。

国家卫健委去年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427号建议的答复》中称,长期咀嚼槟榔可增加人群口腔癌风险,主要与槟榔含有的化学物质经咀嚼后形成亚硝基化合物有关,还与槟榔质硬易造成口腔黏膜机械创伤有关。

国家卫健委2019年2月印发的《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专门提出,实施口腔疾病高危行为干预,“在有咀嚼槟榔习惯的地区,以长期咀嚼槟榔对口腔健康的危害为重点,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口腔健康检查,促进牙周、口腔黏膜病变等疾病早诊早治”。

去年9月1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的通知》,要求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

致癌产品(致癌与禁售下架事件)(5)

但一个行业的发展必然要以另一个行业的付出为代价,无论是卫健部门的提醒,还是广电部门的禁令,似乎都无法阻挡槟榔产业的飞速发展。这中间自然有多方利益的博弈,但槟榔碱产生的上瘾机制就如同烟草,大部分人无法短时间戒除,而不少槟榔加工企业又瞄准了祖国的下一代——青少年,不断“创新”,利用短视频平台等“收割”一大批新“粉丝”。

三、槟榔未来之路,向左走?向右走?

目前,槟榔下架并未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特别是消费大省——湖南和广东一直没有动静;与此同时,海南槟榔鲜果的收购价格只有小幅下降,并未伤及槟榔种植户的根本利益。槟榔加工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仍然是“涛声依旧”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国庆假期在湖南的商店超市里仍然可以看到摆得满满的槟榔货架,店主解释说销量跟往年比没有什么变化,但头部槟榔企业对市场管控更严格了,标价50元每包的XX天下,零售卖48元,标价100元的零售卖95,以前没有奖券直接打五折的货已经没有了。

每一个行业的生命都有其规律,槟榔自然也不例外。未来之路怎么走,如果不能敬畏健康,尊重人,只关注经济利益,很难获得可持续发展。

人是未来社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广大消费者要对槟榔的危害有发自内心的认识和自省,减少并逐步停止日常食用,在社交活动等场所停止槟榔消费,更换成水果等替代品,同时加强对口腔等部位的检查,防患于未然。青少年处于发育期,更要从小做起,杜绝食用槟榔及其制品。

卫生健康等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人的发展,开展全社会的警示教育。一旦口腔癌等病症快速上升,伤害的不仅是国人的健康,更是一个个家庭的绝望,医疗资源的大额支出,最终影响国家的实力。

市场监管部门要能坚决贯彻落实国家部委的通知精神,加强对槟榔行业的销售监管,引导行业自律自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做好日常监管维护。

食品、农业等科研院所和企业要以人民至上、健康至上的理念,对槟榔在药用、饮料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开展多元化研究,变害为利。

槟榔种植者要根据当前及今后三五年的发展趋势,不要盲目扩种,坚持适度规模种植,逐步开展替代种植,拓展国外销售渠道,利用当地气候、土壤和地理环境,优化种植结构,不断探索新的作物和种植模式。

关注我,了解更多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欢迎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欢迎大家评论、点赞、收藏和转发,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