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县传统小吃(大名县正在消失的民间美食)
#邯郸#西付集乡王小楼村有善种甜瓜的传统,王小楼的甜瓜香气扑鼻,香甜浓郁,清朝曾被作为贡品送住京城皇宫。
王小楼地质属于黄河流域,土质松软,农民用晒透的鸡粪作为肥料,种出的甜瓜清香宜人,香甜可口,甘甜浓郁,回味无穷。#本地达人计划#
胡家湾的黄瓜
胡家湾村位于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河拐弯处,胡姓迁来最早,故名胡家湾。
胡家湾的黄瓜其每个叶腋花序多结3枚,因别称“叶里仨”,用运河水浇灌,产品色泽翠绿,粗细均匀,皮薄肉嫩,周身带刺,清脆可口。该瓜早于明万历年间自山东汶漳县引种而来,距今已达400余年。
粘窝窝、粘豆包
#带你看三农#粘窝窝每年腊月都要吃,是用黍米面与枣做的窝窝形美食,粘粘的非常甜;腊月二十三这天,每家的灶王爷要上天开一年一度的年会,汇报一年来每户的情况,民间就供养大糖、苹果、粘窝窝等供品,让灶王爷见到玉帝(老天爷)说好话,就往灶王爷嘴上抹蜜发甜、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凡带吉祥(平安)。
谒后语:粘窝窝掉灰里一一吹不得、打不得
卷煎
卷煎有的地方叫菜蟒,馅是鸡蛋、韭菜、虾皮,鲜香可口,香气诱人,是冀鲁豫晋陕地区的民间名吃;有的馅是炒好鸡蛋,有的是用韭菜配鲜鸡蛋,我比较喜欢吃韭菜配蛋液的,面煊馅香。
糖稀
糖稀是上个世纪的产物,也是上个世纪孩子们心中美食、玩物,先玩后吃是上个世纪食品的特征,在玩中开发智力、启发幻想,这也是现在食品商应该学习的。
花生蘸
"花生蘸、花生蘸又好吃、又好看、还能逗小孩玩",这是童年的商贩叫卖声;用花生、白糖、面粉熬制的花生蘸酥脆香甜,深受上个世纪小孩们的喜爱。
花里团
#农村#七八十年代,总会有商贩推着小推车卖杂货的离商贩,卖一些针线、顶针、零食等一些日用品,到一个地方就用锣敲一阵子,农村叫他镗镗镗;农村的妇女、小孩一听敲锣就知道商贩来了,妇女买点针线、顶针,小孩们几分钱买点糖稀、花里团解馋。
红薯干
红薯干,俗称干地瓜,是以红薯为原料经过蒸煮切块晾晒而成。在50年代、60年代,干地瓜是农村孩子们为数不多的零食,它味道香甜,口感糯软,既解馋又解饱肚子,从秋冬季节开始,一直吃到春天。凡是小时候吃过干地瓜的人们,至今仍念念不忘童年干地瓜的香甜记忆。
晒干的红薯干
面酱
面酱(白面做的菜酱)
锅底多放油(比炒菜多点),放入干辣椒碎、葱花,将葱花炒至发黄后兑水,水开后,倒入面糊不停的搅拌,边搅边放盐,当面糊起大泡时,打入两个鸡蛋搅拌均匀关火。吃时放入焦花生仁(碎)搅拌一下即可,吃时盛上半碗,把馍馍掰成小块搅拌均匀,这种味道,只有家里才可以吃到
菜团子
这种和包子一样的在农村叫菜团子(菜作子),是用玉米面做皮的大包子,也是冀鲁豫地区传统食品。
棉花糖
棉花糖你是用玉米做成的长棍样的美食,很多七零后应该都吃过,有玉米的香甜,又非常的酥脆。以前在路边,学校门口都卖,七十、八十年代,那时候对孩子来说,拿二分钱买一截,那是最好吃的美食。但是现在超市、街边也有卖的,味道以无法以前的相比,或许是少了几分烟火味。
煎饼
在农村用三块砖头放上鏊子,活点面汁,一把麦秸就是一顿美食。随烙随吃,民间有三条腿的鏊子之说,支等着呢!也有麦秸火之说,长不了,就那一会。
晋代束皙(今河北大名束馆人)《饼赋》、晋代《述征记》、唐代《唐六典》、明代《酌中志》以及说清代《煎饼赋》等古籍均有对煎饼的记载。煎饼从原料上看,有小麦煎饼、玉米煎饼、米面煎饼、豆面煎饼、高粱面煎饼,还有地瓜面煎饼。煎饼历史悠久,起源甚早,由饼鏊的产生可以追溯煎饼起源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油渣
猪油渣,是用猪身上油经过炼油后的渣子,又肥、又香,是小时候喜欢吃的一道流口水的美味,据说治疗流口水;小时候过年过节时,都会从猪肉上肥的地方炼些猪油炒菜用,猪油凉后凝乳白脂,炸制出油后剩下的就是油渣,撒点盐直接吃,或做成菜或者拌着糖吃、包大包子吃,口感酥脆、香、油,但高血脂的人不宜多吃。
榆钱馍馍
梨膏糖
槐花包子、槐花炒鸡蛋
糖糕、菜角
焦叶子
这个东西在我国北方叫做“焦叶”“麻叶子”“焦叶子”,“麻叶子”可能是指上面的芝麻粒,星星点点的很像麻子脸儿,是从做法说的,炸的焦黄酥香意思,叫“叶子”意指这黄澄澄的薄薄片儿很像是一片片树叶儿吧,流传于安徽北部及河南部分地区,河北南部地区。
大名府欢迎您的到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