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子坦的由来(家乡印象系列舌尖上的城子坦)

收到一封老同学的信息:

城子坦的由来(家乡印象系列舌尖上的城子坦)(1)

城子坦的由来(家乡印象系列舌尖上的城子坦)(2)

城子坦的由来(家乡印象系列舌尖上的城子坦)(3)

此生爱与青春已辜负,美食与胃不可再辜负。

土豆饼

——儿时的美食回忆

多少离家在外的人

曾为你朝思暮想

想起小时候

每当放学

才走到院子里就闻到了香味

让你吃一口就能爱上家的味道

嘿嘿

来自美食的诱惑

要用怎样的意志才能都抵挡

这种味道城市人一般是吃不到的

关于故乡,一次次的逃离,一次次的想要回来,年复一年……

城子坦的由来(家乡印象系列舌尖上的城子坦)(4)

愿你此生遇美景吃美食看美人,遇见的正是爱人。

疙瘩汤

城子坦人的饭桌上

一辈子都离不开疙瘩汤

因为制作方法简单

能当饭又能当菜 且易消化

也不用发面 揉面

扒拉扒拉就下锅

吃起来还汤清味美

真是懒人最爱

关键的来了

做疙瘩汤我有妙招

面疙瘩不用水和(huò)面

用鸡蛋清和面疙瘩

顺时针搅拌成细小的疙瘩

滑滑的感觉 更加劲道好吃

还有一种方法

做出来的疙瘩汤不但颜色雪白

而且还有筋性 口感更好

就是将面粉搅成厚一点的糊状

倒到漏勺上用勺子背压下去

到开着的锅里就成了均匀的面疙瘩了

一个个均匀的小疙瘩

像是养在水中的珍珠

搭配时令蔬菜

吃起来也是清清爽爽

在城子坦吃城子坦饭,给我满汉全席都不换!

城子坦的由来(家乡印象系列舌尖上的城子坦)(5)

样子可难看了,但味道可美了

拖茄饼

这是家乡的一道传统美食

在我们城子坦非常受欢迎

每逢七月十五家家户户拖茄饼

拖茄饼虽然看起来不难

但是很多人不会做

把面粉和淀粉2:1比例

关键点是在面糊中

加入一个鸡蛋放一点盐

在农村用家里的大锅煎茄饼

样子可难看了

但味道可美了

韭菜和肉的香味融入了茄子的味道

熟悉的味道

真的无法比喻

只能流口水了

你见过吗

风匣 灶膛烟火 这样煮出来的饭菜 最香甜

无论走多远,最终也只是为了回家,回到餐桌前。

城子坦的由来(家乡印象系列舌尖上的城子坦)(6)

大酱与鸡蛋也是绝配哦

大葱大酱炒鸡蛋

干掉这份大酱炒鸡蛋

我能再多吃两碗米饭

这是一道家常下饭菜

最独特的鸡蛋吃法

不知道有多少人现在还想这口

别小瞧它

你保证能吃的连葱叶都不剩

特别下饭

在城子坦你不胖

都对不起这里琳琅满目的美食

和你一起吃的都是美食

和你一起看的都叫美景

城子坦的由来(家乡印象系列舌尖上的城子坦)(7)

他地的美食之盛不如你

蘸酱菜

在城子坦

海鲜排第一

大葱青菜蘸酱排第二

这道菜没人不服

蘸酱菜在冬天里是一道解腻菜

在夏天是一道清凉解暑菜

是最简单 也最保留食物的原味

带着那种留恋于齿间的美味

在我的印象里

凡是没毒的蔬菜大体都能蘸酱

在城坦人眼中 佳肴满桌

单单不能缺少了蘸酱菜

哪怕满桌的山珍海味

缺了这盘绿色 也会黯然失色 了无胃口

在城子坦微时光有朋友留言

说芥菜根粘酱老好吃了

是一道很好吃的素菜

小编记忆里好像没吃过芥菜

于是脑补了一下

芥菜根就是把芥菜疙瘩烀熟粘酱吗

一盘貌不惊人的蘸酱菜真是有种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的效用呢只要沾上了酱那种美味一下子就穿越了整个舌尖

城子坦的由来(家乡印象系列舌尖上的城子坦)(8)

吃的就是童年的回忆

爆米花

看到这个图

城子坦的小伙伴都很熟悉

你会不会想起

爆米花出炉的画面

你捂没捂过耳朵?

现在机器做出来的爆米花简单方便

而手摇爆米花却是很多人童年的美好

扑鼻的香味儿弥漫

抓一把放嘴里

香脆的口感充斥味蕾

现在吃的就是童年的回忆

小时候

每次都盼着爆米花的人来

最害怕却又期待那“砰”的一声

于是整个村子也都知道蹦爆米花来了

于是你拿着水舀

我拿着爸爸的大茶缸

在苞米粒的大缸里装满

有时也会在妈妈的米袋子里

偷点大米爆大米花

浓浓的香味和白白的爆米花

是现在任何的小零食

都无法取代的

也许有一天

蹦爆米花的行当会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这就是历史

谁也逃不过时间的杀猪刀

当有一天我也老了

我会用这段文字告诉孩子

曾经还有蹦爆米花这个老行当

可见,每个人心底都留着一根儿,被时光撩拨到的神经。你可曾想起当年围观蹦爆米花的那个圈子,大家那时也不叫朋友,而叫小伙伴。而现在我们也有圈子,叫朋友圈,如今的朋友圈,再也不是当年的小伙伴。

城子坦的由来(家乡印象系列舌尖上的城子坦)(9)

有时候对一个地方的想念 只是因为一碗面

小胖手拉面

这一期无论如何

也要写上小胖手拉面

有家乡好几位朋友私信问我

怎么没写小胖手拉面

我当然记得啊

那年和朋友第一次去小胖手拉面

我竟然傻傻地问他

小胖手是谁

朋友一口面差点没喷出来

”小胖手拉面”我记不清开了多少年

但好像就那么镌刻在我记忆中

也许记忆深刻的是对面的那个人

我不知道哪样的好吃

就选了“韭菜叶”宽

他说“韭叶子”给人平静

他喜欢的“二细”则是阳刚

那拉面师傅拉面也真是有一绝

如同表演魔术

能拉得比粉丝细

也能拉得像小孩子的小姆指粗

有咬劲有韧性

咸香中弥漫着一丝清甜

我想对你说

无论风里雨里 走南闯北的你

如果累了

就回家吧

其实生活真的是一碗面一样简单

你喜欢加什么佐料 就会变成什么滋味

你投入什么心思 就能收到多少滋味

自己心里舒坦就好

只要你用心

它一定是冒着香味带着情怀

透着一股让人愉悦的香气

时光荏苒又一年

问君何时归故里

城子坦的由来(家乡印象系列舌尖上的城子坦)(10)

难忘的大锅酸菜杀猪菜

农家杀猪菜

儿时的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

有的已经逐渐忘掉而有的却越来越浓

最难忘记的是

家乡城子坦农村的杀猪菜

感觉最有家乡的味道

也有猪肉炖萝卜干

而我最爱吃的是猪肉炖酸菜

杀猪菜里的肉一大块一大块是越炖越香

亲朋好友聚在一起

那种大碗吃肉 大碗喝酒的场景

吃出了农家人一年来收获的喜悦

那种氛围让人回味无穷

记得去年有一期的内容是郭大姐的语音

《孩子们,来家歹猪肉吧》

听过的人都要落泪了

最难忘最好听的是乡音,而杀猪菜是最好的乡音。

城子坦的由来(家乡印象系列舌尖上的城子坦)(11)

过年时饭桌上必不可少的猪皮冻

鸡冻/猪皮冻

——年夜必备菜

作为地道的城子坦人

大过年饭桌上必不可少的

鸡冻 猪蹄冻 猪皮冻

鱼冻 清冻 混冻

不管什么冻 家家都要打冻

一般都是在年前都准备好了

样样数数的一盆盆

过年有客的时候就端上来一盘

好吃 省时

都是自家养的鸡和猪

最主要自己做的皮冻没有添加剂

绝对美味Q弹 让你食欲大开

过年吃的油腻的太多

吃点凉冻还挺爽口的

可要做出晶莹透亮的猪皮冻

猪皮一定要刮得干干净净

只剩下皮子才行

晶莹剔透又香又好吃

怎么吃都不腻

与你挽手,走过大街小巷,吃遍小吃美食,看每一天日出日落 。

城子坦的由来(家乡印象系列舌尖上的城子坦)(12)

现在说梨膏不知道有多少年轻人能听懂

梨膏

——冰糖葫芦

听说寒冷的季节

和梨膏更配哦

自小出生在城子坦

我们一直就叫“梨膏(发音)

现在说梨膏不知道有多少年轻人能听懂

可我们地方语言就是叫梨膏

早些年的大连也是这样叫

在东北地区被叫作糖梨膏

冰糖葫芦是他的学名

说起梨膏

很多人都能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那些年每到隆冬时节

不论城子坦街里还是乡村

总能见到卖梨膏的人

推着自行车沿街叫卖

小时候吃的 一般都是山楂串成的

吃起来又酸又甜 还很冰

咬起来是咯嘣脆 不粘牙

印象中 也有大枣 山药的梨膏

为什么叫梨膏 来历是什么

可能对很多人来说 这段历史是空白的

查了很多资料

发现梨膏是日语苹果的读音

在日本有一种甜品

就是把苹果插上一根棍儿

外面裹上糖浆

苹果裹糖浆的那种在当时就叫梨膏

后来就连冰糖葫芦也这么叫了

但也有人说冰糖葫芦的发展比这个早

在我们城子坦地区

这种外来词还是相当多的

比如晚霞子 就是白衬衫啊

来自日语发音ワイシャズ

还有便所 就是音译了日语べんじょ

如果有学日语的朋友

偶然有一天接触到了这些词

也是会顿感亲切的

觉得梨膏名字的来历

受殖民影响比较大吧

也有人说糖葫芦最早出现在南宋时期

《燕京岁时记》有记载

如今,我们长大了。市场上糖葫芦的品种繁多,什么草莓葡萄桔子小番茄的,都有不管怎样,在我记忆深处家乡的梨膏,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一直伴随到现在。

城子坦的由来(家乡印象系列舌尖上的城子坦)(13)

这个画面,小伙伴们你可曾熟悉

城子坦的由来(家乡印象系列舌尖上的城子坦)(14)

多少年都不曾想起这道美食

炉底烤苹果地瓜

——不起眼却有惊艳的味道

小时候在每个冬天的晚上

最惬意的不过是守在暖暖的火炉旁

闻着满炉膛的地瓜香 苹果香

烤地瓜很多人都吃过

但是烤苹果很多人

都没有尝试过吧

你想想 户外已是冰天雪地 寒气逼人

而农家之屋却依依然温暖如春

那捧着热气腾腾的烤地瓜

再狠狠地咬上一口

别提多幸福了

烤苹果一点也不输给新鲜苹果

香味不知不觉就飘散了出来

无声无息能将人醉倒

那绝对是一种久违的香味

灿烂的金黄色 冒着丝热气

甜蜜的糖汁流出来

在盘里渗出一片透明的焦糖

反馈到味觉细胞的

就是化不开的的浓郁和香甜

每一滴都是舌尖上的享受

啊 我早已馋涎欲滴了

此刻,迷人的乡村初冬夜。宁静安祥,一点都不觉得冷,一弯月牙挂在天空,风在树梢上轻轻掠过......

我们从乡村走向城市,又从城市走向乡村,虽然时间有长有短,但在人的一生中,城乡之间的行走和选择从没有停止过。

城子坦的由来(家乡印象系列舌尖上的城子坦)(15)

猪油

舌尖上的猪油

——香飘百里

六七十年代家家都有个猪油罐

六七十年代的人啊

在世事人心的熬炼里

如今仍还散发着猪油那样的沉香

六七十年代的猪油

雪白如凝脂 香飘百里

油渣金黄酥脆吃得精光

猪油炒菜香 做糕点酥

最好是用猪板油 切小块

冲洗油块放进锅

放入一杯水 开火

翻炒防糊锅 水㸆干转中火

放姜片和花椒粒 后转小火

不可㸆太焦否则有糊味

过滤后装瓶放入一小勺盐

保鲜去怪味

放晾后加盖密封放冷藏

纯天然更放心 最重要的是香

那个香啊,保你梦里都在咂舌头。在冬天里,想念老猪油。记忆里的老猪油,早已随着时光,融化在过去的岁月里。

城子坦的由来(家乡印象系列舌尖上的城子坦)(16)

靠劳动吃饭,永远最靠谱。

一道道美食一张张餐桌见证了生命的诞生 成长 相聚 别离

通过美食

使人们可以有滋有味地

认知这个古镇城子坦

通过美食

让人看了这篇文章后

记忆的阀门一发不可收拾

《舌尖上的城子坦》

在叙说美食的同时

更多的是让大家看到

美食背后的那些

热爱生活勤劳的普通人

对幸福圆满的追求

对生活乐观的态度

对和谐自然的朴素情感

城子坦的由来(家乡印象系列舌尖上的城子坦)(17)

地瓜 馒头和糖包一锅蒸

城子坦的由来(家乡印象系列舌尖上的城子坦)(18)

这种场景,会让你久久不能忘记

城子坦的由来(家乡印象系列舌尖上的城子坦)(19)

认真对待一日三餐

虽然生活在农村

每天都与尘土打交道

环境不如城里好

但是生活得非常开心快乐

吃的都是绿色食品

可以自给自足

海产品也很丰富

喝的水非常的甜

卖的矿泉水不见得能比得上

没有城里的汽车尾气

没有工厂化工的污染

每天呼吸清新的自然空气

空闲的时候可以爬山

夏天可以上山采蘑菇......

我们最希望的是,

大家看完《舌尖上的城子坦》后

有强烈的冲动

回家 回城子坦

跟亲人一起做一顿家常饭

离开的时候带几样家乡的美食

认真地对待一日三餐

以及每一个美好的生活细节

城子坦的由来(家乡印象系列舌尖上的城子坦)(20)

看完了这些,你还不知道什么是真真正正的城子坦农家菜吗、别馋了也别找了,这些地道的味儿最淳朴、最乡情的味道,都在我们城子坦!

走啊,去城子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