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小说诗集(雨果的文学世界)

作者:王凯

今年2月26日是世界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诞辰220周年。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也是法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他在复辟王朝时期开始文学创作,去世时已是第三共和国时期,文学生涯长达60年之久。雨果的创作反映了19世纪法国的重大历史进程和文学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文学世界正是当时法国现实的真实写照。

雨果小说诗集(雨果的文学世界)(1)

雨果。

雨果小说诗集(雨果的文学世界)(2)

雨果流亡格恩西岛时的故居“高城居”。

雨果小说诗集(雨果的文学世界)(3)

雨果头像,现存于巴黎雨果故居。

早熟的诗人

1802年2月26日,在法国贝桑松市一幢小楼里,传出一阵婴儿啼哭,这个孩子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世界文豪维克多·雨果。

雨果出身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共和党人,是拿破仑手下的军官,后被派往西班牙任职,被拿破仑之兄西班牙王约瑟夫·波拿巴授予将军军衔,他也随之成为这位国王的亲信重臣。雨果小时曾随父亲到过意大利和西班牙,他终生忘不了那次坐着驿车穿过整个法国的旅行,沿途有山峰、原野、森林,还有挂着血淋淋尸体的树枝,雨果和哥哥们一同透过车窗玻璃看着这些令人恐怖的尸体。与父亲相反,雨果母亲在政治上信奉保王党,顽固地反对拿破仑。雨果父亲常年征战疆场,无暇顾及孩子,雨果从小跟随母亲一起长大,受到母亲影响,成为保王党的忠实信徒。

雨果天生颖慧,未成年时就开始写诗,是个早熟的诗人。1817年法兰西学士院为了纪念圣路易节,以“研究生活环境带来的幸福”为题,举行诗歌比赛,15岁的雨果获得了第一鼓励奖。名重一时的浪漫派先驱夏多布里昂将雨果誉为“神童”,雨果自己也表示:“要么成为夏多布里昂,要么一生无成。”这是少年雨果为自己立下的第一个雄心壮志,他要成为文坛泰斗。

在这期间,在经过多年“冷战”以后,雨果父母终于解除了婚姻,几个孩子的监护权统统归到母亲名下。但雨果兄弟都还不能自立,所以父亲仍然承担他们母子的生活费用。按照父亲意愿,雨果应该去学习法律或者工程,但他却醉心于文学和诗歌,渴望在这一领域大展宏图。雨果对诗歌的钟爱,使父亲大为遗憾,不过他也不是一个固执己见的人,当他看到孩子对诗歌是那样执着时,也就默许了雨果的文学梦,他没有理由禁止孩子这种高尚的追求。

19世纪20年代初,在雨果刚刚20岁时,他的第一本诗集《颂歌与民谣集》问世。雨果在写诗的同时,还开始了小说创作,但这时期的小说《冰岛魔王》等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均非成熟之作,与他日后的作品不可同日而语。

1827年,雨果发表了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因不符合舞台艺术要求而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成了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宣言,雨果从此成为浪漫主义的领袖。

“逼”出来的《巴黎圣母院》

《克伦威尔序言》发表后,雨果一举成名,在同古典主义的斗争中,雨果的思想有了新发展,逐渐离开了保皇主义立场。从20年代末开始,雨果创作了许多绚丽多彩的浪漫主义戏剧、诗歌和小说,表现出相当惊人的创作力。鞭挞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揭露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对受压迫者和贫民表示同情,是雨果这时期作品的主要内容。

1831年,雨果发表了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影响巨大,几百年来经久不衰,其创作过程也非常有趣,是一部被“逼”出来的小说。

雨果走红后,许多出版商都争相出版他的作品,雨果写诗、写剧本、写小说,忙得不可开交。有一次,一位名叫戈斯兰的书店老板来拜访,想买雨果的剧本。当时雨果不在家,来的客人又很多,雨果妻子不认识戈斯兰,因此没有和他说话,戈斯兰认为遭到侮辱,拂袖而去。

事后戈斯兰致信雨果,说雨果太太怠慢了他,作为报复,他要求雨果如期履行出版合同。原来雨果曾与戈斯兰签订过一份合同,将《巴黎圣母院》版权卖给了他,规定交稿日期是1829年4月。但由于雨果太忙,他根本没有开始这部小说的创作,戈斯兰也从未催促过他,现在却要逼着他马上交稿。雨果急得焦头烂额,只好托人和戈斯兰商量,最后达成协议,再给雨果几个月时间,到1831年2月1日前一定交稿,否则晚一周罚款1000法郎,条件相当苛刻。

但雨果没有其他办法,只好答应了戈斯兰的要求。他买了一大瓶墨水,将社交用的礼服锁进衣柜,拒绝外面世界的诱惑,完全沉浸到小说当中去。其实,为了这部小说的创作,雨果已经构思了3年,阅读了大量历史资料,考察了巴黎古老建筑的遗迹。可以说,小说的整体框架和人物形象早已成竹在胸,当他拿起笔来时,这些素材就像泉水一样汩汩而出。1831年1月14日,雨果完成了最后一行文字,这部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问世。这时一瓶墨水正好用完,因为这个缘故,雨果曾想把小说改名为《一瓶墨水的内涵》,后来因为这个名字被另一位作家用过,此事方才作罢。

流亡中创作《悲惨世界》

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雨果参加了共和党人组织的反政变起义。拿破仑三世实行恐怖手段,对反抗者无情镇压,雨果也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国外,直到19年后才返回祖国。

流亡期间,雨果一直坚持讨伐拿破仑三世,发表了政治讽刺小册子《小拿破仑》,并写成揭露政变过程的文章《一桩罪恶的始末》。1853年,雨果发表政治讽刺诗集《惩罚集》,怀着极大愤怒揭露拿破仑三世镇压人民的血腥罪行,诗集洋溢着革命气势和批判力量。

当时雨果住在英国泽西岛,他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小岛居民讲法语,又在法国海边。1855年深秋,英国政府为了讨好拿破仑三世,将雨果从泽西岛驱逐,雨果拖家带口来到比泽西岛更小的格恩西岛。流亡本来就是漂泊无常的生活,雨果举家迁来格恩西岛,注定又是一番忙乱。1856年4月,雨果的《静观集》在巴黎和布鲁塞尔同时出版,获得了巨大成功,收到一笔可观的稿费,他用这笔钱买了一幢三层小楼,取名“高城居”。

雨果在“高城居”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运动和写作是他的主要任务,此间他创作了长篇巨著《悲惨世界》,并于1862年公开发表。《悲惨世界》从构思到完成,经历了漫长时期。早在1828年,雨果就听说过一个真实故事:1806年,有个名叫皮埃尔·莫兰的出狱苦役犯受到主教接待,主教将其托付给一位将军;莫兰后来认真做人,以赎前愆,最后在滑铁卢英勇牺牲。这个故事就是《悲惨世界》的雏形。书中很多素材来自雨果的亲身经历,小说中马吕斯的思想经历了保王党人到波拿巴主义者再到共和党人三个发展阶段,与雨果的思想发展轨迹是一致的,这个人物明显有雨果本人的影子。

《悲惨世界》是雨果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就连他自己都禁不住惊叹:“这部作品是一座大山。”今天看来,《悲惨世界》获得这个评语是非常合适的。图片为资料图(王凯)

来源: 海南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