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班成员合集(少年班超现实主义的英雄战队)

“一将功成万骨枯”,在电影《少年班》中,少年天才们宿舍的桌子侧面,歪歪扭扭的写着这么几个字,看得人惊心动魄。其实天才少年们也如这字,在非正常的生态中畸形的成长,尽管每个人都有着超常的“神技”,但他们的天性被压抑,情感被抹杀,人格被曲解,在所谓的精英式“小灶”教学中,走得跌跌撞撞。在肖洋导演的电影《少年班》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加真实的少年班成长实录,因为肖洋自己,就曾经是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的一员,从第一个层面讲,这部电影是导演肖洋的“现身说法”。

少年班成员合集(少年班超现实主义的英雄战队)(1)

有关“少年班”的话题,曾经一度是社会讨论的热门。一边是家长和老师们对所谓天才儿童的渴望,当然,深层次讲,有关设立少年班的举措,可能上升到国家人才培养的飞跃式战略,是当年“大跃进”精神的延续。因此,在另一边,则是社会对此类超常教育模式的质疑,其中也包括来自于这些曾经的“天才少年”的质疑。当年轰动全国的中华第一神童宁铂,在走过了多年声名显赫的天才路之后,于1998年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中猛烈抨击神童教育,并于2003年在五台山出家,这无疑是巨大的讽刺。而将于今年的6月19日全国公映《少年班》,,终会令少年班的话题再一次甚嚣尘上。

有资料显示,少年班是针对早慧少年的一种特殊教育模式。中国大陆的少年班始于1978年,在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的建议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少年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也曾一度招收少年大学生,后由于种种原因相继停止招生。目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两所高校仍在招生,每年分别招收新生40人、130人左右。也有数据显示,曾经的少年班走出来的英才们,目前很多都混得有模有样,但是对战台烽而言,界定一个成功的人生,绝非是以社会职务或者商业成就来衡量,所以现在谈及少年班的“成果”尚为时过早。

在电影《少年班》中,“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这一“将”,无疑就是指由孙红雷扮演的“少年班”导师周知庸,当然,周知庸也曾经是少年班成员,他以一份对自己人生不甘心的执着,投入到更轰轰烈烈的超常少年培育之中,但观众若以为这是一部纪实类影视作品,或者说把《少年班》看成一部揭秘类电影,未免会感到失望,而导演的创作初衷也并不在此。对个人而言,《少年班》是一部典型的超现实主义作品,用一个现实中存在的“超常少年”题材,讲述了一群理想主义者为信仰殉道的故事。

但是,在我们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却又不能太走文艺心,毕竟这是一部故事很精彩、细节很动人的电影,有着很强的商业气息。其实在观影过程中,有那么几刻的恍惚,仿佛置身于好莱坞大片《王牌特工:特工学院》及美剧《超能英雄》的镜像之中,同样是对少年的培养,同样是对少年超常脑力体力的开掘,虽然《少年班》没有那么炫酷的外现特技,但通过摄影和剪辑,所营造出的气氛也足够惊心动魄,这是一场看不到硝烟的战争,在天才少年与老师之间,在天才少年与普通大学生之间,在天才少年与校花江若琳之间……知识带来的求学渴望,少女带来的思春欲望,令偌大的校园,变成了一个蒸腾着提前成熟的荷尔蒙的秀场。

《少年班》就在这样一个秀场般的战场中,上演了“无敌战队”的足码大戏,小天才方厚正,有暴力倾向的麦克,“神棍”王大法,冷若冰霜的周兰,还有“人造”之神吴未,他们应召而来,他们为命运而战,对外他们是一个坚强的团队,对内他们又是一个充满了各种矛盾的复合体,当天赋神力在他们身上烁烁发光的时候,一个典型的好莱坞英雄战队故事已然成型,更具有典型性特质的,是这个战队的创始人周知庸,他全程所肩负的严父、慈母、导师、朋友等等多重社会角色,还有他在最后一刻的生死之战,充满了太多商业大片的戏剧性元素。

当一名天才,开始自以为是天才的时候,这个天才,就不再是天才了。如同《少年班》,只是通过一段曾经的少年班的往事,讲了一个荒诞不经的乌托邦社会寓言,如果你从这里又看到了类似《最强大脑》般神人迭出,并妄想迅速开发出自己的“特异”功能的话,那你就太认真了,认真,你就输了,因为这本就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奇幻类作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