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所遇皆美好(春风十里有树有你)

央广网和田3月16日消息(记者 罗成 通讯员 张淑华)“30年磨一剑,就干一件事--治沙造林,能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好的生态,这就是我一生的追求。”陈宝军内心笃定执着。

时任新疆和田地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陈宝军,30年来扎根和田,带领广大职工大力推进防沙治沙。“十三五”期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303万亩,营造防风固沙林40万亩,新建6个防沙治沙示范区,造林1.8万亩,新增8个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新增国家级湿地公园4处,呈现出人进沙退的可喜局面,为全国防沙治沙提供了宝贵经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所遇皆美好(春风十里有树有你)(1)

陈宝军在洛浦县恰尔巴格镇阿依丁库勒村核桃地里进行修剪(谭洁 摄)

1991年8月,新疆石河子大学园林系果树专业毕业的陈宝军,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号召,作为选调生被分配到和田地区策勒县策勒乡乡政府工作,成为乡林业站的一名技术员。由于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这让陈宝军一时间很难适应。

“我老家在湖北,虽然在新疆上大学,但南疆从来没来过,语言听不懂,买东西要去县城,路也不好,一脚下去全是土,交通工具就是毛驴车,老百姓的生活很困难。”陈宝军回忆道。

为了让新参加工作的基层干部更好地适应新岗位和新环境,在当地县委的组织下,陈宝军和其他几十名干部在县委党校学习了4个月的维吾尔语,还学习了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等,培训结束回到乡里后,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陈宝军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岗位,也和当地的老乡慢慢熟稔起来。

1992年1月,策勒乡为了响应政府号召,先行试点在阿克库勒村打造小康示范村项目,园林专业的陈宝军被乡领导委以重任,担任该村的小队长,主抓该项目。他带领76户农民没日没夜盖大棚,没有机械,全靠人工打泥浆,抬木头,支架子,一个月后,76座大棚拔地而起,每户一座大棚,种蔬菜。

“那时候和田没有大棚,冬天基本吃不上新鲜蔬菜,老乡们能吃上地窖里储藏的萝卜、大白菜就算是好的了,当时动员大家种大棚,很多人不愿意,因为不懂技术,没人愿意种。”陈宝军说。

为了打消乡亲们的顾虑,陈宝军白天当技术员,晚上去农户家里做思想工作,鼓励大家,乡亲们也有了信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当年每座大棚平均收入10000元以上,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阿克库勒村也一跃成为名副其实的万元户村。

陈宝军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由于工作突出,1994年,他进入县林业局工作,2000年担任策勒县林业局党支部书记、局长、林业站站长,陈宝军开始和浩瀚无垠的沙漠较劲。

90年代初,和田地区绿洲面积仅有3.7%,年均降水量只有35毫米,年均蒸发量高达2480毫米,全年风沙天气200余天。每年沙尘季,从沙漠深处刮来的黑沙暴遮天蔽日,“沙魔”在这里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吞噬农田村庄。

近30年来,和田地区被流沙吞没的农田达46万亩,沙漠化土地和草场退化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在历史上因风沙侵袭三迁县址的策勒县就是沙进人退的真实写照,恶劣的生态环境给陈宝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那时候叫做‘一二一’的天气,就是晴一天,阴两天,下一天土,如此循坏的天气。如果是沙尘暴的话,你晚上睡一觉,第二天醒来,你家里的门就打不开了,让沙子埋住了,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老百姓生活在绿树成荫的环境里。”陈宝军回忆说。

为逆转恶劣的自然环境,陈宝军带领干部职工千方百计与沙漠争夺生存空间,白天,他们顶着40多度的高温推沙平田,挖坑种树,晚上就住在沙窝上搭建的帐篷里。冬天,为了抢抓树苗灌冬水的时机,干部职工日夜吃住在水渠边,他们没有休息日,每天十几个小时,夜以继日地干,大家都毫无怨言。

“干部们有时候就带上2个馕,周六周日在那里干上2天,没有一个人喊累,大家都觉得有奔头,有希望,有目标,目标就是这些树苗成活了以后将来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态条件。”陈宝军说。

光下苦力还不行,还得会动心思、想办法。陈宝军利用县城仅有的140亩苗圃,带领干部职工培育苗木、引种、驯化苗木,每年育苗2000-3000万株,在全县迅速掀起植树造林高潮。

近年来,策勒县完成造林近26万亩,封沙育林4.7万亩,封禁保护区建设15万亩,林果面积28.6万亩,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所遇皆美好(春风十里有树有你)(2)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进行春季植树造林活动(李蓉 摄)

“绿化事业要一代接着一代干,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有生态环境根本改善了,人民的幸福指数才会不断提升。”陈宝军说。

2012年,陈宝军担任和田地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他又带领干部职工积极持续开展植树造林、保护荒漠植被、建立防沙基干林(带)和发展沙产业,逐步建起环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生态带,有效改善沙漠边缘生态环境。

“每年春秋两季在茫茫荒漠上种植梭梭、红柳等沙漠植被,阻挡风沙,保护农田。”

陈宝军在当好防沙治沙“愚公”的同时,还向沙漠要效益,让沙地“生”金。通过大力发展核桃、红枣、杏、葡萄、石榴等特色林果为主的经济林产业,截至目前,全地区林果总面积为324.25万亩、林果产量为103万吨、产值80亿元,特色林果业面积超300万亩,年产干鲜果品超400万吨。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所遇皆美好(春风十里有树有你)(3)

陈宝军在和田市吐沙拉镇开展核桃蛀果害虫培训(谭洁 摄)

“和田的平原林、人工林这个生态体系建设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林网化率95%以上。特别是和田县36万亩核桃连片种植,可以说家家户户都生活在果树下,不仅环境好,老百姓的收入也高,林果的收入占到了家庭总收入的三分之二。”陈宝军介绍道。

30多年过去,沙漠绿了,农民富了。凭着“宁肯掉下十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的拼劲,陈宝军带领干部职工以每年造林5万亩的速度,在沙漠边缘筑起了700余公里长的绿色屏障,有效阻止了沙漠的南移和西扩,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昔日满目的流动沙丘、漫天的风沙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林茂草丰田肥的喜人景象,这也是我一生的追求。这些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绿色福利会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只有守护好‘绿水青山’才能实现‘金山银山’。”陈宝军自豪地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