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男童遭老师狂扇耳光(家长冲进教室怒扇孩子同学巴掌)

近日,上海一名小学五年级女生家长向有关部门投诉称,其女儿在校被同学家长冲进教室甩耳光致左脸局部肿胀。被打学生家长袁先生称,事后已经报警并前往医院验伤。

袁先生还称,其女儿与该同学曾在小学二年级时发生过矛盾,事后已经向对方道歉,但对方家长并不领情,表示要还回来。

两岁男童遭老师狂扇耳光(家长冲进教室怒扇孩子同学巴掌)(1)

01

就此事而言,评论区网友看法各不相同:

有的网友认为:某些孩子就是欠教育,家长没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总会有人帮忙教育孩子。

两岁男童遭老师狂扇耳光(家长冲进教室怒扇孩子同学巴掌)(2)

两岁男童遭老师狂扇耳光(家长冲进教室怒扇孩子同学巴掌)(3)

也有网友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孩子的事情最好要孩子自己解决,家长即使参与也应该找孩子家长理论,不应该冲到教室亲自教训别人的孩子。

两岁男童遭老师狂扇耳光(家长冲进教室怒扇孩子同学巴掌)(4)

两岁男童遭老师狂扇耳光(家长冲进教室怒扇孩子同学巴掌)(5)

还有的持中立态度,认为不知事情原貌,不能轻易评判……

也有部分家长在评论区大倒苦水,说自己孩子在学校被别人欺负,实在苦恼。

而从这些不尽相同的评论中,也可以看出,“如何处理孩子间的矛盾”在家长眼中着实是个大难题!

2021年1月,江苏苏州某幼儿园两名小男孩打闹,其中一名男孩的家长到学校后,直接一记耳光把对方男孩打倒在地。该家长也因殴打他人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十三日的处罚。

两岁男童遭老师狂扇耳光(家长冲进教室怒扇孩子同学巴掌)(6)

2019年江西上饶,一小学女生在上学期间,经常被同桌欺负,时间长达一年,女孩父亲一怒之下,在教室内刺死了刘某,女孩爸爸最终被判死刑。

暴力既不利于解决问题,出手严重了还容易让事态失控,酿成难以挽回的恶劣后果。

希望家长们可以智慧处理孩子间的问题,而不是动用暴力解决!

02

近年因“孩子伤害孩子,家长出面教训”的新闻越来越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们常教育孩子,不要打人,要有礼貌,要宽容大度,但却忘了教孩子,当别人侵犯他时,只有勇敢地反击,才能保护自己。

有一句话这样说:“不伤人是一种教养,但不被别人伤害是一种气场。”

身为家长,我们不可能时刻守护在孩子身边,但是我们有责任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1. 强化孩子的权利意识

孩子被攻击的时候下意识退让,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不知道自己权利的界限在那里。

父母在平时的引导中,可以多传递自我权利的意识,比如你可以这样告诉他:

东西是你的,你有权利决定要不要给别人玩。

身体是你的,不要让其他人随意触摸和侵犯。

只有让孩子先懂得认知权利的界限,他才能学习如何维权。

2. 语言警告威慑对方

教孩子使用严肃警告的言语,也是能达到震慑的效果的,特别是对于四五岁的孩子,让他们知道「这个孩子不好惹」。

住手!不许你这样!这是我的东西!

你走开!你再推我我就生气了!

说不利索的时候,尖叫或吼两声也可以的。

3. 择情还击,逃跑也没错

如果语言威慑没用,适时出手地反击是可以被允许的,但是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自己处理不了,保护不了自己的时候,就躲开。

逃跑也是英雄,保护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4.求助大人

自己处理不了的情况,告知老师和父母,是非常明智的做法。因为有些事情,已经超过了你能处理的能力和范围。

这并不是打小报告,而是沟通和求助,有利于解决问题,避免发生更大的危险事情。

03

为人父母,保护自己的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有的时候反应过度,不但处理不好问题,还会把矛盾升级,进而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那家长如何正确介入孩子之间的矛盾?

面对孩子被欺负的问题,我们只有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给孩子真正的保护和教育。

判断是正常冲突,还是欺负

如果两个孩子年龄相仿,玩的过程中有争执,无需过多干涉。因为这也是孩子在实践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好机会。

但如果两个孩子是对方明显恃强凌弱时,父母就应该及时出面制止,避免自己孩子受到伤害。

不过分敏感,也不沉默疏忽

面对孩子间的冲突,家长不过分敏感,但也不能忽视其中的问题。

6岁女孩被男同学欺负,从拽辫子,到用笔扎,用三角板戳。

每一次妈妈都跟女儿说:“别理他”。

于是,女孩就只是躲,不吭声。这无形中助长了“小霸王”的嚣张气焰,女孩最后被扎得一只眼失明。

孩子被欺负,向父母求助。此时,父母不积极重视,也许就会因自己的忽视,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一味地退让和包容,只会换来对方的得寸进尺,最后变成恶性循环。

解决矛盾应遵循原则

如果矛盾比较尖锐,家长应该及时出面,与老师和对方家长共同商量解决之策。

解决矛盾时应遵循下列做法:

●如果是自己孩子做错了,一定不要一味偏袒,家长必须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同学道歉。

●如果责任在对方,应明确告诉孩子这是一种错误行为,以防止孩子模仿,并鼓励孩子心胸要开阔一些,不要斤斤计较。

●如果是原则性问题,要教育孩子学会用适当的方法争取自己的权益,而不能无原则的“忍让”,不然会伤害孩子的心,长此以往,还有可能养成自卑、懦弱的性格,孩子反而更容被欺负。

总而言之,即使家长选择介入,也不能采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只有理智面对孩子间的矛盾,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化解矛盾的过程,变为促进孩子成长的过程。

来源: 贵州教育发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