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概念 社会生活的全新构想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十部》(114)

感知社会的契合机制

我们何尝不想契合大自然,在自然的运行中适得其所。但可能吗?生命伦理本身就不是出自对存在本理的契合,生存就是在执着地从自然存在中达到自己的目的,尽管生存的目的并不能达到或最终不可能达到,但我们仍然执着地向存在求取生存,并把这作为唯一的目的。以这个目的与存在的自然世界契合,有可能吗?而感知社会的契合原则岀自于感知伦理,是感知运动的需要所决定的,是感知生活的基本要求,更是感知存在的基本形态。所以,感知社会建立和运行契合机制,是社会生活的刚性需求,是人间关系的必然形态,是感知运行的正常过程。事实上,所有事物的存在,都对其他事物有契合的要求,没有一种事物天生排拒外部事物,但需要的是契合而不是碰撞。蜜蜂需要采蜜,而花朵需要传粉,这就是典型的契合行为,这样的事实遍布自然界,只是我们不知悉而已。

社会生活概念 社会生活的全新构想(1)

然而,纵然我们有契合的要求,或者说契合实际上就是自然规律的潜在运行,我们在生存活动中有可能获得契合结果吗?事实上不太可能,且不说我们的伦理意识中没有契合的意图,我们强调的是生命个体独立的存在,或利用其他事物获得存在,即使我们在生存活动中寻求契合的机率也非常微小,因为我们的选择极为有限、极为狭窄。我们基本上采用的是随机组合,无论人与物质世界的相遇,还是人与人的互动交往,都听凭自然选择,即幸运与不幸的随意安排与无意安排。人无法实现自然主动的契合,更不会主动去契合自然,其结果是硬性碰撞,以谁战胜谁为最终结果。人与人相遇更是如此,人只有在极为有限的生活范围内选择,甚至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是听凭命运的安排。显然,人与人相契合的机率小得可怜,人们绝大部分都在过着没有契合的实际生活,与生活现实相悖,与相处的人相悖。夫妻不和、家庭分裂、同事不合、政党相向……人间处处是碰撞的火花,而不是契合的美景,我们都在忍受没有契合的生活,不敢奢望花开蝶舞的契合之境。

我们想象不到,感知社会的生活,全都是契合的过程和契合的结果,感知生活的现场就是契合运行的表达,感知生活就是一切事物的高度契合。这的确是不可想象的事实,一切存在都是理想契合的安排。我们也许要问,这是怎么办到的?其实,怎么办到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办?契合意识是感知社会基本理念,也是感知生活的智慧和动力。无契合物不相遇,无契合人不相逢,这就是事实。为什么呢?因为契合是事物最佳组合、衔接以及共同运动、共同变化和共同存在的方式。

社会生活概念 社会生活的全新构想(2)

所以,我们的一切文明手段,一切智慧能力都放在了寻求事物契合的基础上,世界上一切被我们把握被我们影响的事物都处于最佳契合的运行状态。这困难吗?对于人类的高科技技术,对于文明高度发达的我们,绝不是办不到的事,是我们办不办的事。尖端的人工智能、尖端的一系列技术手段,还不能将事物的运行安排纳入契合运行的考量与处理吗?我们决定这样做,剩下的不过是一些技术问题,技术问题会难倒我们吗?

人间生活运转更是如此,人与人联结、互动、生活等等一切行为活动全都在契合的设置和安排中进行。谁与谁相遇?谁与谁发生什么深入的关系?谁与谁是亲密的伴侣?这些都在契合的理念下进行,都受人类理性与智慧的设置、调度与安排。这又是怎么办到的?个人已经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而是一个全面开放的感知体,感知体在感知活动中,为着感知愉悦的目的,难道还不好作出恰当的恰到好处的合理性安排吗?几十亿人、甚至包括人工智能人的契合性安排调度还是一个不可实现的难题吗?几十亿种选择与调配中难道没有最佳的契合方案吗?几十亿种机率中找不到最佳契合的可能吗?人类从伦理上打破了禁忌,人与人的愉悦相处由智能网络选择、安置和调度,这绝不难实现,任何一篇科幻作品都可以演绎出这种场景来,人与世界上最合适的人相处在一起,人与最佳契合的人在一起生活,人与生活的契合度达到最大限度的可能……这还需要我们发挥超级想象力吗?其实达到这种社会状态和生活状态的难点不是物质条件、技术手段和社会的安置能力和调配能力,不是我们办不办得到?是我们办到这一切的伦理理念,是办到这一切的思想意识。

社会生活概念 社会生活的全新构想(3)

这才是感知纪元的价值所在,感知社会彻底解决了将人与物人与人契合在一起、为了愉悦的感知生活的一切伦理逻辑问题,剩下的问题还会成为问题吗?(接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