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如何防止胡惟庸(朱元璋早就掌握了胡惟庸的罪证)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草莽并在马背上夺得天下,是个杀伐果断的雄主。为了坐稳江山,朱元璋举起屠刀铲除潜在的威胁,一手炮制了明初四大案诛杀了十多万人。

其中胡惟庸案导致丞相从此消失、三万多人被斩,在历史上影响极大。而这一案件却有个奇怪之处,作风强硬的朱元璋明明早就掌握了证据,却让胡惟庸多活了七年。

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朱元璋如何防止胡惟庸(朱元璋早就掌握了胡惟庸的罪证)(1)

胡惟庸嚣张跋扈

想了解原因就要搞清楚胡惟庸为何该死,此人并非朱元璋的嫡系,而是在其一途中加入他麾下的臣子,朱元璋因欣赏胡惟庸的才华封他做了元帅府奏差。

从此胡惟庸官路畅通一路平步青云,接连升任宣抚使、宁国主簿、湖广佥事等官职,并于洪武元年升任太常少卿。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当上皇帝后朱元璋就开始着手处理朝中权贵。

当时淮西党的势力尾大不掉,宰相李善长是淮西党的领袖,朱元璋本意是让李善长监管这些权贵,谁知他刚当上丞相他就变得目中无人,在朝中结党营私让朱元璋心生惧怕。

朱元璋跑去问刘伯温谁能代替李善长成为宰相,朱皇帝提出了杨宪、汪广洋和胡惟庸三个人选,胡惟庸是李善长给他推荐的,只是刘伯温觉得他们都不如李善长。

朱元璋如何防止胡惟庸(朱元璋早就掌握了胡惟庸的罪证)(2)

随着事情的发展,杨宪被处决、汪广洋被贬到广东,胡惟庸成为了新的丞相。朱元璋把胡惟庸提上去,一方面因为他是李善长推荐的,另一方面是胡惟庸会拍马屁,朱元璋觉得他是个大忠臣。

李善长者推荐胡惟庸本来就有助长淮西党气焰的意思,这一次朱元璋彻底失算了,胡惟庸上台后表面上对朱元璋言听计从,背地里却结党营私,野心迅速膨胀。

比阳奉阴违更过分的是,胡惟庸还独断专权,做出了许多僭越之事。全国各地官员写给朱元璋的奏折,胡惟庸都要先看一遍,如果发现哪封奏折对自己不利,他就会悄悄将其销毁。

以至于许多卑鄙小人攀附在他身边,让淮西党实力日益壮大,正直的大臣们却大都敢怒不敢言。徐达仗着自己劳苦功高,好几次跑到朱元璋面前告状,朱元璋却只是点点头并没处置胡惟庸。

朱元璋如何防止胡惟庸(朱元璋早就掌握了胡惟庸的罪证)(3)

七年后惨遭处决

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吧,使得明朝中枢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有一次刘伯温患病,胡惟庸在奉旨探望时偷偷把他毒死,从此以后他彻底没了顾及变得越发嚣张。

胡惟庸还与李善长结为亲家,有官员弹劾他们两人就联起手来将他们害死,胡惟庸还把地方上的司法和军政大权集中到中书省,权力空前强大。

此时的胡丞相已经忘乎所以,甚至做出了使用带有龙凤装饰的黄色蚊帐等事,要知道黄色物品和龙凤图案,在古代只有帝王家可以使用,胡惟庸的做法和谋反无异。

此外他还以文臣的身份私下插手军事,完全越过了朱元璋所能承受的红线。胡惟庸当权的七年中,朱元璋曾以实际行动警告过胡惟庸几次,比如:

朱元璋如何防止胡惟庸(朱元璋早就掌握了胡惟庸的罪证)(4)

他曾任命一位得罪过胡惟庸的官员当了钦差,还将胡惟庸的亲信官员调回身边加以控制,并把李文忠推到提督大都督的位子上,重新把军事大权抓在手里。

奈何,胡惟庸当时已经忘乎所以,对这些提醒视而不见。胡惟庸的儿子撞上马车后当场殒命,胡丞相却反将车夫杀死,这件事后被朱元璋知晓后,他执意要胡惟庸杀人偿命。

虽然朱皇帝最后没有下手,但两人的矛盾也被拿到了台面上,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胡惟庸联络心腹和门生开始策划谋反,他还找到李善长,但后者却拒绝参与。

胡惟庸案真正用意

然而胡惟庸的一切谋划都在洪武十二年戛然而止,这一年占城国来大明进贡,胡惟庸对朱元璋隐瞒了这件事,朱皇帝知道消息后勃然大怒。

朱元璋如何防止胡惟庸(朱元璋早就掌握了胡惟庸的罪证)(5)

随即胡惟庸又下了一步臭棋,将罪责推到了礼部头上,此举无异于给朱元璋递刀,朱元璋也毫不客气借机将胡惟庸等人打入大牢,此时官员也琢磨出皇帝的用意了。

正所谓墙倒众人推,先是涂节背叛胡惟庸,告发了后者毒害刘伯温之事,后来涂节又和一个被胡惟庸打压的官员一起告发他谋反,朱元璋连忙审讯胡惟庸。

这件事牵连甚广,包括胡惟庸和陈宁等人在内的多名大臣遭处决,最终受到牵连丢掉性命的多达三万余人,连妄图明哲保身的李善长也被诛杀,丞相一职从此成为了历史。

这件事从头到尾都透露着古怪,此时也就不难发现朱元璋为何要隐忍七年才动手,真的是因为忌惮淮西党,另外就是想要彻底把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废丞相)。

朱元璋如何防止胡惟庸(朱元璋早就掌握了胡惟庸的罪证)(6)

朱元璋对淮西党人的顾及应该只占一小部分,当时他才刚坐稳江山,万里江山被元朝糟蹋得满目疮痍,正是百废待兴的用人之际,所以对于这些有能力又有资历的老臣子,没立即追究责任。

另一方面朱元璋处死胡惟庸的目的并非是谋反那么简单,《明史》曾有记载:“惟庸既死,其反状犹未尽露......”也就是说,朱元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胡惟庸的罪行。

再来看朱元璋在杀死胡惟庸后的动作“销中书省,大都督府被分为五军都督府”,也就是说废除了延续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将权力重新收回到皇帝手中。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在掌握胡惟庸谋反的证据后放任他胡作非为,让全天下人都看到宰相制度带来的弊病,这在古代属于帝王“捧杀”的一种手段。

朱元璋如何防止胡惟庸(朱元璋早就掌握了胡惟庸的罪证)(7)

如此一来朱元璋后续的屠杀才能够师出有名,名正言顺的废掉宰相制度,收拢宰相手里的权柄。

朱元璋推崇“天子总六官,六官总百执事”的西周制度,但皇权和相权发展到一定阶段,两者产生了不可调和之矛盾。

在胡惟庸案爆发后,朱元璋直接废除了宰相、收回了权柄、加强了皇权专制,这就是他解决问题的最后方法。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