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十大必吃美食(非遗味道调元故里川菜之乡)
罗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淳朴的人文风情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蕴藏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形成了民间艺术、民间工艺
民间文学、传统技艺等
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
饮食制作是“传统技艺”类目下的重要环节
烹调方法是先人传承下来的宝贵遗产
非遗名录中不乏饮食类项目的身影
比如罗江的
糯米鹅蛋、豆鸡、猪脸、卤鹅
……
今天安逸就来隆重介绍
这些响当当的非遗美食
罗江醉鱼
罗江醉鱼的做法源于清乾隆年间的《醒园录》,历史悠久。《醒园录》一经刊行,川人传抄者甚多,迅速得以传播。根据《醒园录》里的制鱼法制作而成的醉鱼由于便于储存和独特香味与口感,得以流传并推广。
糯米咸鹅蛋
德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糯米咸鹅蛋,至今200多年历史。其做法来源于清代《醒园录》禽蛋食品加工方法,“用本地芦草灰拌黄土,每三升土灰配盐一升,酒和泥,塑蛋,大头向上,小头向下,密排坛内,十多天或半月可吃”。
后李氏祖辈在炊烟中不断探索,在时光中不断改良,制蛋技艺日趋成熟,2016年冬,谢玉蓉(其母为李氏族人)重拾儿时记忆,经过不断的探索尝试,其制作工艺和流程得以优化定型,味道更加稳定。
杨记卤鹅
清末民国初,世居罗江城北鄢家镇七里村黄水河种田兼养鹅的杨永通,杨妻贤惠,善烹饪,尤以卤鹅深得乡邻称赞,乡邻常至其家索要老卤,请教卤制技艺。
后来,其子杨世荣在父母帮助下于乡开设了杨记卤鹅坊。以其卤制精道,不失鹅肉自然本味,好吃而名于乡。杨世荣传子杨敬贤,是为杨记卤鹅第三代传人。杨敬贤传子杨宗贵,是为第四代传人,因居农村,限于当时条件未能开作坊,但技艺未予失传,常用传统老卤卤鹅家人自食及招待客人。现杨记卤鹅为罗江著名特色美食之一。
罗江风干鸡
罗江风干鸡的加工技艺源自《醒园录》,书中详细的记载了风干鸡、鹅、鸭的制作方法。
风干鸡便于储存和携带,具有独特的风味。2016年,张奇志、张玉霞兄妹注册成立醒园食府,参照《醒园录》所载,与厨师刘海东反复研制,发掘和传承了这一技艺,被罗江列为打造川菜之乡推出的地方特色美食食品之一。
金面子蒸猪头
罗江区境内泞水、㵽水两河沿岸的百姓一直有吃猪头的历史,清代著名食谱《醒园录》中对蒸猪头的传统制作有详尽的记载。
现金面子酒家掌柜金伟的外祖父尹华兴作为白马关镇当地民间厨子,一直家传《醒园录》中蒸猪头的古法制作,在长期从事民间宴席过程中,作为主菜的蒸猪头一直深受老百姓的喜欢。由于长期制作蒸猪头,结合实践经验,尹华兴在保持传统的技艺上,总结了去腥、加卤、后蒸的方法,形成了今天的金面子蒸猪头。
罗江豆鸡
罗江豆鸡是德阳市的一道传统小吃,属于川菜。虽然名称含有“豆鸡”二字,但它的原材料可不是鸡。此菜以黄豆为主料,磨成豆浆。将其制成油皮,裹以芝麻末,经蒸制而成。颜色棕黄,绵软干香,咸香鲜麻。
罗江豆鸡1991年荣获“四川省优质产品”称号。1994年荣获“四川省名、优、特、新产品博览会”银质奖。2010年罗江豆鸡被商务部被评为中华老字号,罗江豆鸡制作技艺也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罗江花生
罗江肥沃的土地上非常适合种花生。《醒园录》中详细的记载了腌落花生的方法——“将落花生连壳下锅,用水煮熟,下盐煮一二滚,连汁装入缸盆内,三、四天可吃。又法,用水煮熟,捞干弃水,腌入盐菜卤内,亦三四天可吃。这种传统腌制落花生的“三法”,就是罗江花生最初的制作工艺。
在上世纪60年代,四川天府花生厂落户罗江,其生产工艺就是采用罗江本地落花生,用传统工艺加现代技艺生产出了闻名于世的天府花生。
在罗江这座小城
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树梢之前
美食的香气就飘进梦里
轻轻叫醒你
罗江美食,等你品尝~
—EN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