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大的农民战争(史上第三次全国规模的农民战争)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不堪,宦官、外戚专权,祸国殃民,导致严重的土地兼并事件,很多百姓流离失所。再加上,对西羌的连年征战,与连年严重的自然灾害,更是加剧了百姓的赋税,使得百姓生活希望破灭陷入绝望,最终,逼得无辜的百姓起义反抗。
汉灵帝光和七年,即公元184年,以张角为首的起义军在各地响应,开始对朝廷的统治进行反抗。当时的起义军,都头戴黄巾,被称为“黄巾军”,因此,这次起义也被称为“黄巾起义”。
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皇帝作为权力的最高统治者,本应心系天下,但是,汉灵帝却处处压榨百姓,将大量钱财据为己有。按理说,这样的行为是非常不得人心的,可是,为什么他还要这样做呢?这不得不提到汉灵帝的身世了。
据史料记载,汉灵帝是汉章帝的孙子,早年间,因父亲去世而世袭爵位。永康元年,汉桓帝驾崩,因无子继承皇位,皇后窦妙不得不将皇位传给了他。汉灵帝虽然登上了帝位,可是,早年的经历,却让他整日居安思危。于是,他便到处积蓄私财压榨百姓,甚至,他这样的行为连太监都看不下去了。
这其中,有位名叫吕强的中常侍,劝诫他说:“现如今整个天下都是您的,您又何必执意如此呢!”面对如此忠言,汉灵帝不仅不采纳,反而将其当做了耳旁风。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一个朝代动乱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的管理。正是因为有了汉灵帝这一“榜样”,政治恶劣的程度才会愈加严重,宦官集团才会愈加庞大,并最终祸害天下、祸国祸民。
公元183年,已经被汉灵帝、宦官等人折腾的国家,从各个方面来看都糟糕到了极点,民不聊生、动荡不安的朝局走向了崩溃的边缘。最终,在公元184年,爆发了起义。这次起义,便是历史上大规模的,有准备、有组织的黄巾起义。
为了这次起义,张角可是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他先是以黄老学术作为理论基础,又以符水治病作为组织手段,建立了“太平道”。后来,他又将宗教思想与社会福利联合在一起,借此拉拢百姓。据说,张角用了十年时间为太平道招收了数十万徒众,且个个忠心耿耿,他们甚至不惜变卖家产追随。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民间组织,汉灵帝必定要将其斩草除根。然而,讽刺的是:张角所建立的太平道不仅吸引了普通百姓,就连基层政权也自愿追随。教化百姓本应是官家的职责,可是,张角所提出的善道,却是民之所向,当权者只知道咒骂百姓,却从未反思过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得民心也是理所当然。
作为一个帝王,汉灵帝当然也害怕自己的地位不保,可是,先不说其它民间组织,光是“神棍”张角这般有理论基础,又极具规模的组织,就已经是他的心头大患了。可以说,在过去那个动荡不堪的时代里,随着社会矛盾的不断增加,一旦百姓的容忍达到了极限,即便是一件小事,也会导致天下大乱。
但是,这样的情况往往是可以避免的,只要统治者及时调整政策,做到勤政爱民,那么,一切都将会再次归于平静。可是,像张角这样预谋已久的起义,早已积怨过深,不平之声又遍布各个阶层,对此,统治者除了决一死战,再无其它选择了。
在此之前,百姓也给过汉灵帝太多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可是,他不仅不珍惜反而变本加厉,如此这般,即便没有张角,没有太平道,也会有其他人引领这场起义。如果说陈胜、吴广的暴起是一种铺垫,刘邦、刘秀的变革是一种政治换届,那么,张角的起义便是对旧制度、旧思想的否定。
张角是如此渴望建立起自己心目中那个美好的太平道,平定战乱、天下大吉。然而,在那样一个群雄割据的年代,天下大吉又谈何容易呢!
黄巾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全国规模的农民革命战争。由于,起义计划被叛徒出卖,使起义不得不仓促发动,各地起义军之间的相互配合则发生了极大的困难。
尤其是洛阳起义流产,使得东汉政府解除了后顾之忧,得以全力镇压外围起义军,终于,被官军各个击破。黄巾起义虽声势浩大,但也缺乏优秀的军事首领。再加上,本是农民的黄巾军,也开始了烧杀抢夺,残害百姓的行为。最终,因实力悬殊太大,也脱离了群众,还是被汉灵帝扼杀了。
汉室威信遭遇严重打击,然而,汉灵帝并未改观,反而继续享乐。虽之后留有残余势力,但是,都不成多大气候。
之后,各地还是不断的发生着小型叛乱,产生许多分散的势力,包括:黑山、白波、黄龙、左校、青牛角、五鹿、羝根、李大目、左髭丈八、苦蝤、刘石、平汉、大洪、白绕、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飞燕、白爵、杨凤、于毒等,势力大的二三万人,势力小的也有六七千人。
可以说,黄巾起义虽然被残酷镇压,但是,却让更多的百姓看到了东汉王朝的腐朽败落。同时,由于中央在地方下放的军权过多,为后面的军阀混战埋下了隐患,也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
正是因为张角等人高于社会理想的诉求,才使得他们面对如此腐朽败落的王朝时,有了想要重建理想社会的愿望。虽然,以失败结局,但是,在这么重要的历史时刻留下这么辉煌的一笔,也是无憾的。
面对这段不堪的历史,有时我们真要好好反思反思,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为什么人们的贪欲总是这般强烈,为什么他们总会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而不惜牺牲一切,这究竟是人心出了问题,还是人性遭到了泯灭?面对这样一段历史,读者是否真的应该从容的以笑谈之呢?
参考资料:
【《东观汉记》、《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第八》、《三国志·张鲁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