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钟教你学会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教子有方)

案例阅读果果是三年级的学生,每天放学回到家,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视果果的奶奶,如今身体不好,但洗菜做饭都是奶奶的事情,爷爷只管喝茶看报晚饭时,果果就挑喜欢的菜吃几口,饭则剩下一大半晚饭后,果果被爸爸妈妈催着回房间温习功课每次她总会向家里人提出诸多要求,一会儿要奶奶给她倒水,一会儿让爷爷给她削水果,画画非要爸爸陪,练字则一定要妈妈陪一天,妈妈陪果果练字,指出了她有个字写得不够好她便不耐烦地冲妈妈大吼:“就是这样写的,要你说”妈妈恨铁不成钢,大声骂道:“你这是什么态度?这样吼就能写好字吗?果果爸,看看你养的好闺女,现在都长能耐了”奶奶闻声赶来,劝说道:“孩子还这么小,你们就不能好好对孩子说话吗?”妈妈对奶奶大吼:“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您老该干吗干吗去”奶奶伤心地离开了房间就这样,果果的家庭气氛常常十分紧张,动不动就有争吵声,有时候甚至是砸东西的响声,邻居们吓得纷纷把门关上,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30分钟教你学会家庭教育?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30分钟教你学会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教子有方)

30分钟教你学会家庭教育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古人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正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规,使我们的孩子成为符合社会规范的社会公民,为国家输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在社会上很多问题,究其根源其实是家庭美德建设出了问题。家庭美德建设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家庭美德建设好了,社会公民的素养提高了,国家才能实现全方位的发展。

案例阅读

果果是三年级的学生,每天放学回到家,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视。果果的奶奶,如今身体不好,但洗菜做饭都是奶奶的事情,爷爷只管喝茶看报。晚饭时,果果就挑喜欢的菜吃几口,饭则剩下一大半。晚饭后,果果被爸爸妈妈催着回房间温习功课。每次她总会向家里人提出诸多要求,一会儿要奶奶给她倒水,一会儿让爷爷给她削水果,画画非要爸爸陪,练字则一定要妈妈陪。一天,妈妈陪果果练字,指出了她有个字写得不够好。她便不耐烦地冲妈妈大吼:“就是这样写的,要你说!”妈妈恨铁不成钢,大声骂道:“你这是什么态度?这样吼就能写好字吗?果果爸,看看你养的好闺女,现在都长能耐了。”奶奶闻声赶来,劝说道:“孩子还这么小,你们就不能好好对孩子说话吗?”妈妈对奶奶大吼:“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您老该干吗干吗去!”奶奶伤心地离开了房间。就这样,果果的家庭气氛常常十分紧张,动不动就有争吵声,有时候甚至是砸东西的响声,邻居们吓得纷纷把门关上。

问题分析

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果果回到家自顾自地吃喝玩乐,并没有为家里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尽管如此,果果也没有帮忙分担家务,哪怕是择菜、洗菜。果果做作业时还经常使唤爷爷奶奶,听到一句指正的话就对妈妈大吼大叫。这些行为都是不尊敬长辈的表现。果果的妈妈面对果果的负面情绪,没有耐心地接纳和化解,而是以冷嘲热讽的方式回应,对果果的奶奶说话的语气和态度也没有给果果做出好的示范。这些行为都是尊老爱幼的反面例子,值得我们反思。果果长时间形成吃零食而浪费粮食的坏习惯,其父母和爷爷奶奶都没有及时加以纠正与教育,放纵其任性而为。

在果果的家里,家务活都是奶奶干的,尽管她身体不太好。果果的爷爷只管喝茶看报,坐等吃饭。这反映在这个家庭的祖辈中,男女地位并不平等。家务活似乎就应该归女性。到了果果的父辈,当孩子出现教育问题时,妈妈立马将怒气转移到爸爸身上,将孩子的不良表现归因为爸爸没有教养好,这无疑会引发下一轮的争吵。夫妻间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相互追究责任,影响夫妻关系。家里的争吵声和砸东西的声响,已经影响到邻居的正常生活,让邻居反感、厌恶并敬而远之。

父母锦囊

成长原理

家庭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中和睦家庭关系的道德,是调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是维系家庭幸福和谐的重要精神支柱,是积极影响孩子成长方式的健康家庭生活方式。它主要内容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等。家庭美德是在处理各种关系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与传承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建设家庭美德过程中,常常遇到诸多阻力或困境。

  • 家庭美德建设,遭遇困境怎么办

1.家庭教育理念不统一

在这个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非常多且相当便利。80后、90后的年轻父母不乏各种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引,如他们能接触到科学养育、赏识教育、正面管理、父母效能训练等。爱好学习的父母更多地关注孩子心理需求的满足和情绪的管理,习惯和品格的养成,对孩子有要求、有原则。而家里的祖辈还套用几十年前的粗放型养育模式,更多地关心孩子的生理需求,关注吃喝拉撒等问题。孩子已经上小学了,处于各种行为规范、环境适应、习惯和品格养成的重要时期。此时,若家庭教育理念无法达成一致,遇到问题各持己见,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比如,在孩子遇到问题想要退缩或逃避时,父母严厉要求,祖父母却竭力保护。老人的溺爱让孩子不把规则当回事,我行我素还有人保护。今天与邻居家孩子打架抢玩具,明天将同学的铅笔橡皮拿回家。老人的一句“孩子还小”,一切教育计划都有可能被打乱。

有些祖辈甚至拿出老人的权威压制孩子的父母,成为孩子的庇护者。这种教育理念不一致的情况给了孩子松懈、懒散的机会。也有很多隔代教育的家庭,祖辈与孩子以弱势群体自居,形成联盟,共同“抵抗”孩子的父母。父母左右为难,被尊老爱幼道德绑架后束手无策,让孩子对尊老爱幼形成错误的认识,以为尊老爱幼就理应迁就。也有些父母因为教育分歧,与祖辈针锋相对、剑拔弩张,弄得家里鸡飞狗跳,火药味十足。此时的孩子,也非常容易“躺枪”,莫名地承受各种担心、害怕和委屈。

2.传统观念影响家庭分工

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在我们祖辈的观念里,“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还非常常见。在传统观念里,相夫教子是女性的责任和义务,而男性是家里的顶梁柱。若是哪个家庭是女性挣钱养家,男性专职教育子女,则会被认为是不正常的。要是女性全职在家相夫教子,那再常见不过了。即使是职场女性,回到家相夫教子也是一样都不能落下的。

几代人同住的家庭,在家庭分工这件事情上,有的奶奶或外婆会揽下大部分家务,用行动告诉孩子这些活是归女性的。有些家庭还存在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认为男孩可以传承香火,女孩则要学习如何为人妻、为人母,要善良贤惠。父母和祖辈灌输“大的应该让着小的”的同胞手足观念,而二孩、三孩家庭中更多的是竞争。在灌输这种观念的家庭中,可能更容易出现同胞关系紧张、恶性竞争等现象。

3.父母缺位,祖辈越位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早出晚归已经是80后、90后父母的常规生活模式,双职工家庭则更加繁忙。该阶段的父母大部分是单位的中流砥柱,处于事业上升期,工作压力较大。他们陪伴孩子的时间、精力非常少,有些父母甚至顾不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问题,对孩子的关爱与了解甚少,缺乏沟通交流。尤其是父亲的缺位较为严重。隔代教养则较为常见,祖辈们悉心照料孩子的生活,负责孩子上学和放学的接送,帮着孩子登记和完成作业,参加孩子的家长会,等等。俨然,祖辈像是孩子的监护人,掌管着孩子的一切事务。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由此可知,父母缺位,将教育未成年人的义务甩出去是违法的,同时也将舍弃相应的快乐体验、唯一一次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机会与收获。

4.理论实践被情绪绑架

有些父母经常感叹:“你们说的这些道理我都懂,科学育儿的课也没少听,养娃手记和谈心得体会的书也没少看,但一到现实生活中就发现完全是两码事。总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在哪里呢?是自家的孩子不受教,还是父母自身水平够不着?父母也不用太焦虑,一来孩子有其较稳定的发展规律可循,二来父母只要爱学习、肯实践,教养水平一定上得去。关键是,在教养过程中,父母容易给孩子和自己“加料”,被情绪绑架。

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肯定,成人也不例外。当听到爱人或祖辈为孩子不良行为担忧而抱怨时,父母很容易感受到被否定与被指责。他们最先想到的是反驳和攻击,以进行自我保护。而孩子受到训斥时,父母容易将所有错误都归因于自己而自责自卑,有时他们也很自负,拒不承认错误。这些都是人的本性。人们一旦心情激动,带着情绪,就无法理性地思考,一切也就变得简单粗暴。我们太想赢,想赢得尊重,赢得人生,但现实的困难时常让我们处处求而不得。人之所以焦虑和烦恼,正是因为求而不得,对自己的无能为力而生气。此时,我们的情绪乘虚而入,将我们绑架了去。

德庆县妇联编辑发布

来源:南方传媒、 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省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刘泽琦 胡素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