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小窍门(网络家园如何变得更安全)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2017年6月1日,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对保护个人信息、治理网络诈骗、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实名制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成为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五年来,我国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网络安全工作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数据安全管理、个人信息保护、新技术新应用风险防范等能力持续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网络安全工作进入快车道,你我的网络家园变得愈发安全。
【以法治之力护航网络安全】
法者,治之端也。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网络安全领域顶层设计步伐,在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基础上,制定完善网络安全相关战略规划。
颁布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出台《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等政策文件,建立网络安全审查、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数据安全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等一批重要制度,制定发布300余项网络安全领域国家标准,推动发布多项我国主导和参与的国际标准,基本构建起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的“四梁八柱”。
【持续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涉及金融、能源、电力、通信、交通等方方面面,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一旦遭遇破坏或袭击,可能导致交通中断、金融紊乱、电力瘫痪等问题出现。
对此,网络安全法确立了我国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的法治基础。2021年9月1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对法律规定的有关要求进行了细化,为我国深入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近年来,在中央网信办统筹协调下,相关部门做好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指导工作,运营者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社会各方面协同配合,安全防护能力不断强化。
【聚焦百姓关切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互联网通达亿万群众,连接党心民心。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手机App中存在的这些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百姓深恶痛绝。
2019年以来,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问题的App采取公开通报、责令整改、下架等处罚措施,有力震慑了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还建立专门渠道常态化受理App违法违规问题投诉举报,强化社会监管,App运营者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责任义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重拳治理黑产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非法利用摄像头偷窥个人隐私画面、交易隐私视频、传授偷窥偷拍技术……针对这些侵害公民个人隐私的行为,2021年5月起,中央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摄像头偷窥等黑产集中治理工作,督促各类平台共处置相关违规有害信息3万余条,处置涉违法交易等活动的账号5600余个、群组138个,下架违规产品3000余件。
同时,督促国内主要应用商店下架偷窥偷拍类App;约谈多家电商平台,督促其下架微型摄像头等偷窥设备,并开展自查自纠;督促部分视频监控App厂商修复个人隐私视频信息泄露漏洞;对700余家企业联网摄像头开展梳理排查,要求各企业自查整改,发现并处置涉摄像头相关安全隐患90余个。
目前,网上流通的摄像头偷窥黑产工具基本全部失效,普通群众已无法轻易通过上述渠道接触到摄像头偷窥黑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全社会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
自2014年以来,中央网信办会同联合举办部门每年在全国范围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各地区各部门以百姓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军营、进家庭,有力推动了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的提升,形成了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的良好氛围。
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
从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组织实施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到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再到建成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实施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加快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程……
近年来,一项项政策举措,助力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加速形成,共同构筑网络安全防线。
记者:王思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