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县(打造特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旅样板)
黄河从滨州穿城而过,流经市域94公里,独特的区位优势树立了“渤海之滨 黄河之州”的亮丽名片今年以来,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立足职能定位,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大局,重点做好文旅融合发展、文化传承弘扬、产业效能提升、城市品牌宣传等方面工作,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如何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县?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如何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县
黄河从滨州穿城而过,流经市域94公里,独特的区位优势树立了“渤海之滨 黄河之州”的亮丽名片。今年以来,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立足职能定位,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大局,重点做好文旅融合发展、文化传承弘扬、产业效能提升、城市品牌宣传等方面工作。
坚持规划先行,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2019年以来,滨州深入研判区位特点、资源优势,制定《滨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滨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滨州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完成《滨州市黄河沿岸概念性总体规划》《黄河沿岸南海湿地文化旅游规划》《临海文化旅游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印发《2022年滨州市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要点》,待《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印发后,将在整合现有规划基础上,完成《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滨州段)建设保护规划》,逐步构建起从“规划图”到“施工图”的一揽子规划体系,推动“临海沿黄”区位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动能,构建黄、海一线大旅游发展格局,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行动指南。
突出核心引领,打造黄河文旅标杆
滨州市沿黄县市区共有A级旅游景区32家(4A级景区6家)、省级以上文保单位42处、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33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79处。经过筛选论证,确立了包括西纸坊·黄河古村、十里荷塘景区、蒲湖风景区、打渔张森林公园、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旅游岛等69处黄河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核心点,做到了重点景区、历史文化名村、乡村旅游重点村、景区化村庄等不同主题类型全覆盖。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黄河文化保护传承、黄河资源深度挖掘等重点任务,进一步发挥示范点导向引领作用,打造最具滨州黄河文化特色、最富黄河文化体验的标志性名片。
保障产品供给,推出黄河文化线路
通过深入挖掘滨州本土黄河主题旅游资源和知名景点,串点成线,围绕游客看在黄河、吃在黄河、住在黄河等多方位体验需求,打造了滨州市黄河生态文化之旅、黄河民宿体验之旅、“亲近黄河”沿黄休闲自驾游、畅游惠民经典线路等4条黄河主题旅游线路,既囊括了打渔张森林公园、愉悦居家世博园、黄河谣生命科技馆、蒲湖风景区、十里荷塘、杜受田故居、黄河小街湾、黄河古村落·西纸坊、魏集古镇旅游区、齐东古城遗址公园、梯子坝等必到热门打卡地,又增加了民宿体验、观光休闲、近郊自驾、美食尝鲜、户外露营等多种互动式体验,成为黄河元素多、游客体验好、代表性强的经典旅游线路。
聚焦文旅融合,高质量打造黄河文化旅游
深刻把握“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统筹推进弘扬传承黄河文化与高质量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两项重点任务,构建起以黄河为轴,以滨州城区为核心,以黄河文化为主线,以旅游景区为节点的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开发格局,聚力打造一条集生产生活、观光旅游、休闲运动、科普教育、文化体验、度假养生、乡村振兴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黄河文化旅游带,规划形成一核、三带、三区的总体空间布局,全力用好黄河元素、讲好黄河故事。其中,生态黄河文化带将以黄河文化为特色、以幸福体验为核心,根据各县市区特色,分区差异设计文化主题,打造抗洪、水利、兵学、农耕、民俗、鲁北建筑和渤海革命等文化元素,把黄河风情带打造成黄河文化的集中展示带、体验带。建设集文化体验、康养度假、运动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黄河文化旅游带,助力滨州城市建设迈向“黄河时代”。
巩固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开展第二批样板村镇创建工作。2022年,选取8个乡(镇、办)、25个村作为创建目标,争取市级资金100万元,以点带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3月份已下发通知,12月底前将完成创建工作,争取1个样板镇、2个样板村获省级奖补资金。
进一步打造“黄河文化”品牌
继续策划和推出黄河文化艺术季系列文化活动、专题展览、培训等,截至9月底,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开展“在春天·黄河春澜”诗歌朗诵会、生活中的昆虫讲座、“光影童年”《小鹿斑比》快乐观影活动、“飞扬吧·蒲公英”阅读推广《黄河追踪》等黄河文化艺术季系列活动60场。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保护工作。5月份,完成“黄河号子”记录整理,形成完整的文字资料。积极推荐滨州吕剧、滨州剪纸等非遗项目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目前已经完成申报工作,文化和旅游部正在审核中。5月24日,下发《关于组织开展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9月份,滨州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传代表性项目已公示结束,待市政府发文公布。
加大非遗项目宣传展示力度。举办举办中国•滨州传统工艺博览会。3月3日至4日,以“匠心凝聚•多彩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了中国•滨州传统工艺博览会,现场展示涉及泥塑、草柳编、剪纸、年画等25个门类349件手造作品,滨州非遗项目知晓度、影响力显著提升。举办滨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景区活动。6月11日在滨城区十里荷塘景区,举办了滨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近百种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制作技艺,让游客近距离接触非遗瑰宝,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增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传项目的认识,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7月22日-7月24日,携滨州市18个非遗手造项目入驻青岛版权博览会·山东手造非遗展区,向全中国展示了“滨州手造”文化品牌,彰显了滨州文化创意和文化内涵,全面展示了滨州手造的新业态、新产品,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推进“滨州手造”各项工作。印发《“六个一”“滨州手造”工程实施方案》(滨宣发〔2022〕9号),首次提出了建立滨州手造项目库。通过电话调研等方式,对县区非遗手造项目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摸底,建立了非遗手造项目库,同时下发了滨州非遗工坊创建文件,正式启动滨州非遗工坊评选认定工作,并根据前期调研情况,推荐滨州33家工坊上报省级非遗工坊评选活动。 9月15日,完成滨州市首批非遗工坊评审认定工作,认定33个单位为滨州市首批非遗工坊,完成2022“山东手造·滨州精品”评选,评选出3大类30件手造精品。9月27日,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滨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滨州市乡村振兴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公布滨州市首批非遗工坊的通知》,确立了33个单位为滨州市首批非遗工坊。
打造“智者智城•志在滨州”城市品牌
打造“智者智城·志在滨州”城市品牌,投放城市品牌宣传片、全媒体直播等方式宣传“智者智城·志在滨州”城市品牌,挖掘滨州更多网红打卡点、网红产品、网红特色路线,充分利用抖音、快手、微视等短视频平台和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打造立体化宣传矩阵,实现全年覆盖式整体形象宣传。开辟“滨州网红打卡地”“滨州味道”“滨州吕剧”等系列板块,在各大短视频平台累计发布视频360条,累计播放量4750万次,进一步提升“智者智城·志在滨州”城市品牌影响力。9月15-19日,组织10家文旅企业携百余件“滨州手造”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展现滨州推进“山东手造”工程及促进文旅融合的亮点和成就。8月底,开展中央驻鲁媒体走进滨州工业旅游活动,走访报道工业旅游点8家,中央和省、市级媒体发稿宣传50多篇。年底前印制完成《滨州文旅画册》《滨州文旅手绘地图》《滨州文旅宣传折页》系列宣传资料,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滨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