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入骨的雨滴(雨脚丫短歌)

在万叶假名时代,日本曾经以纯粹的汉字表达“大和言叶”时代,当时的日本先民们,对于“恋”这个字的理解并不透彻,当时将“恋”字则写作为“孤悲”。

“恋爱”这两个字属于西方的舶来概念,在日本的那个时代,没有恋爱,只有“恋”。

万叶时代“孤悲”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带有一种忧愁,苦闷,哀伤之感,在含蓄深沉的日本人看来,恋爱最唯美的表达方式并不热辣奔放的相处,而是伴随着痛苦和思念的煎熬。如樱花一般,让人哀叹,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和日本的“物哀”文化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言叶之庭》遵循了新海诚一贯的精致表达,在46分钟的时间内,通过简单的相恋情节,清新自然的画风,独特的人物对白,以及夏日雨季中独有的意向元素将日本文化中的“孤悲”思想发挥到了极致,爱而不得,爱而感慨!

相思入骨的雨滴(雨脚丫短歌)(1)

01,雨:距离与爱的变奏

《言叶之庭》讲述了15岁的高中生秋月孝雄,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和哥哥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

入梅之日,孝雄怀着落寞的心情来到了日本庭园,邂逅了27岁分手后被同学排挤的老师雪野百香里,他们在雨中的庭院中,各自做着不同的事情,然而,却通过几次的相处和交流读懂了对方的心,两个孤独的灵魂渐渐的靠在了一起。

“雨”,作为电影中最重要的意象元素,出现的篇幅占据到了一半以上,贯穿了整个故事的始末。

不管是雨落水塘的寂静,太阳雨中的喜悦,还是雷雨交加两人相拥的喜悦的高潮,都充满了淡淡的惆怅,为故事情节推进,人物情感的升华作为铺垫。

相思入骨的雨滴(雨脚丫短歌)(2)

第一重意象:雷阵雨中的邂逅

在男女主角第一次邂逅的时候,是一场雷阵雨。

热闹熙攘的大街,一晃而过的电车轨道,伴随着雨落的声音,溅起了一道水花,而当镜头一转,到了映着雨水波纹的湖面上的时候,却安静得如同一幅画。

相思入骨的雨滴(雨脚丫短歌)(3)

女主角雪野老师安静而沉稳,这个湖边的亭子,是雪野和孝雄相遇的地方,而远处的雷阵雨,眼前静谧的湖边雨景,都衬托出男女主角邂逅的喜悦。

虽然年龄不同,然而,在两个相互寻求安慰的年轻人身上,他们心中的苦闷,孤悲则是相同的。

相思入骨的雨滴(雨脚丫短歌)(4)

第二重意象:磅礴大雨中的拥抱

故事的开端是温情而柔和的,而故事的高潮,出现在雪野向孝雄表明了自己的教师身份,两人年龄,身份,所处环境的不同,让他们之间的距离之间拉开。

雪野向孝雄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感谢他陪伴她度过心情苦闷和低落的时光,并向他道别。

此时大雨瓢泼,肆意飘洒,高耸的楼宇似乎在雨水的洗刷中愈渐冰凉,孝雄转身下楼,雪野在楼梯处飞快的追赶,在楼梯的拐角处,他们又一次相遇相拥。

此处的大雨代表着男女主角内心的不舍,悲痛,也暗含了“孤悲”思想的内涵——

为所爱之人所吸引,却因为客观原因无法长相厮守,只能够用孤独悲寂来思念彼此,这样一种永恒的音符,在凄婉哀伤的故事中,得到了升华。

相思入骨的雨滴(雨脚丫短歌)(5)

02,脚丫:从束缚到绽放

在这一部电影中,“脚丫”这一个元素出现了不下三次。

首先,秋月孝雄是一名少年,他的梦想是做一名制鞋匠,他对于鞋子有着几乎迷恋的情节,绘画设计女鞋是他的爱好,然而,他却缺少一个能够为他做“脚模”的人。

当他第一次看到了雪野在雨中随意耷拉的脚丫时候,他默默地画了下来,雪野这一双“脚丫”成为了他们搭讪的直接原因。

相思入骨的雨滴(雨脚丫短歌)(6)

而对于雪野来说呢,她有各式各样的鞋子,然而,鞋子对于她来说,却是钳制住脚踝的束缚。

雪野第一次出现,她坐在凉亭中,一只脚穿着鞋子。另一只脚却随意“勾着”另一只鞋,她吃着巧克力喝着啤酒,渴望自由,向往真挚的爱情,然而,在美丽的脚踝之外,却也被深深的“禁锢”着。

她和恋人分手,又遭遇到了周边人的误解,内心的愁苦和压抑却无处排解,然而,当看到阳光纯真的秋月孝雄时,能够放下枷锁,真诚的接纳陌生人,从脚步的特写和呈现,雪野善良浪漫,毫无心机的性格也体现了出来。

相思入骨的雨滴(雨脚丫短歌)(7)

第二次出现脚部的特写,则是雪野老师脱下了自己的鞋子,放心的让孝雄为自己测量脚码和尺寸,这也表明了他们关系的进展,从偶遇到相知,两个人因为“脚丫”而结缘熟悉。

结尾处,雪野甩掉了鞋子,赤着脚丫爬出去追赶孝雄,虽然已经27岁了,然而,少女时期的幻想和冲动仍然没有消退。她丢掉了那一双束缚自己脚丫的鞋子,真正的做到了放飞自我,摆脱过去的失意,重新振作和成长。

电影通过了这三次最重要的“脚部”特写和近景呈现,为这一段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穿针引线,将难以诉说的感情通过意象呈现出来,烘托了电影整体气氛,升华了主题。

相思入骨的雨滴(雨脚丫短歌)(8)

03,短歌:含蓄内敛的“和歌”表达

“隐约雷鸣,阴霾天空,但盼风雨来,能留你在此。”

“隐约雷鸣,阴霾天空,即使天无雨,我亦留此地。”

这一首唯美的短歌贯穿于整部电影的始末,既是雪野百香里和秋月孝雄的感情写照,也是奠定电影整体基调,体现新海诚“孤悲”情怀的最直接表现

短歌,和雨滴,脚丫不同,它更多的是一种思想和精神上的升华。

不比西方直接奔放的表白,从万叶时期开始,日本人对于“爱情”的表现更为含蓄和内敛,那时候的男女贵族喜欢“和歌”,喜欢用短歌词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完成对于爱的体验和审美超越。

相思入骨的雨滴(雨脚丫短歌)(9)

不仅在《言叶之庭》,在日本早期的爱情作品中,大多数都是“孤独者”的单恋抒情,比如《情书》《幸福的黄手帕》等,这些风靡一时的作品主要并没有男女主角长相厮守的喜悦,更多的是心怀思恋,甚至天各一方的孤独展望。

对于新海诚来说,他擅长抒发爱情,在他的作品中,男女主角大多数是15岁到22岁左右的高中生和大学生,比如《你的名字。》中的宫水三叶和立花泷都是高中学生,《天气之子》中的高一学生帆高和晴女阳莱。

在《言叶之庭》中,男主角秋月也是高中学生,而女主角雪野则和新海诚之前的设定略有不同,她是一名27岁的职场老师,这也就注定新海诚不适合用表达少年少女的方式来呈现这一段年龄偏差较大的爱情。

相思入骨的雨滴(雨脚丫短歌)(10)

电影中的男女主角没有青年男女之间疯狂的奔跑方式,大声的呼喊等放肆来表达爱意,秋月和雪野的爱是成熟,他们之间表达爱意的最重要方式,便是那一首《短歌》。

这一首短歌,雪野吟过,秋月也吟过。

“隐约雷鸣,阴霾天空”,表明了他们相识的时间和地点,而后面的“能留你在此”和“我亦留此地”表明了彼此的坚定和真诚。

相思入骨的雨滴(雨脚丫短歌)(11)

04,最后的话

《言叶之庭》是新海诚经典作品的代表,通过细腻唯美的画风,舒缓的情节,大量的内心独白将原本隐秘的主人公情感展现的具体而生动,同时,借助了“雨”“脚丫”“短歌”等含蓄而保守的元素,折射了日本传统的“孤悲”文化,在带给人视听盛宴的同时,也能够留给观众更多的思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