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性调节血压的机制有(血压调节的生理)

血压调节的生理机制概述

许多神经和体液因素可影响血压,包括交感神经系统(控制ɑ和β受体)、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调节机体和肾脏血流)、肾功能和肾血流(影响血流和电解质平衡、体液因素(肾皮质激素、血管加压素、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和血管内皮(调节一氧化氮[NO]释放,缓激肽,前列环素,内皮素)。

全身性调节血压的机制有(血压调节的生理)(1)

正常情况下,血压有代偿机制,随心脏需求改变。心输出量(CO)增加,代偿性减少外周血管阻力(TPR);同样地,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可使心输出量减少。心输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的这种关系维持了MAP,MAP=CO×TPR。

代偿机制失效时,相反的血压变化会出现。起初,血流量的增加可升高血压及增加心输出量,最终,长期的高血压,外周阻力增加,心输出量恢复正常。

肾脏(RAAS系统)在血压调节机制中的作用

肾脏尤其是RAAS在血压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低血压、肾低灌注、循环衰竭、低钠血症及交感神经激活均可刺激肾球旁细胞分泌肾素。肾素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形成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在转化酶(ACE)作用下形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是有力的血管收缩剂,可直接收缩动脉平滑肌。血管紧张素Ⅱ还可刺激肾上腺产生醛固酮,增加水钠潴留及钾的排泄。许多因素可影响肾素释放,尤其是那些影响肾灌注的因素。总之,高血压可反馈性的抑制肾素的释放。

全身性调节血压的机制有(血压调节的生理)(2)

约有20%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活性(PRA)低于正常,15%患者肾素活性高于正常。高肾素活性者(如青年、白种人),理论上对RAAS影响药物[如血管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s)]反应灵敏;低肾素活性患者,对利尿剂反应较好。

交感神经在血压调节机制中的作用

动脉血压也受交感神经影响,交感神经可收缩和舒张血管平滑肌,刺激中枢神经系统(CNS)的ɑ受体,降低交感兴奋,可降低血压。

刺激外周ɑ1受体,血管收缩。ɑ受体受负反馈调节,当肾上腺素释放入突触间隙,刺激突触前的ɑ2受体,肾上腺素分泌即受到抑制,这种负反馈调节维持了收缩和舒张的平衡。

刺激心肌层的突触后β1受体,可使心率增快和心肌收缩力增加。刺激血管突触后β2受体,可使血管舒张。

钠、钾以及钙在血压调节机制中的作用

【钠】

钠和血压有间接关系。认为高血压患者对钠敏感性高(可能受遗传性和环境影响),饮食中钠摄入高的患者,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低摄入组。

全身性调节血压的机制有(血压调节的生理)(3)

过量摄入钠导致高血压的机制尚不清楚,但是认为与肾脏排钠功能受损的利钠激素(不是与心衰有关的A和B型利钠肽)有关。这种利钠激素亦可能导致细胞内钠和钙升高,从而增加血管张力和高血压。

【钙】

流行病学和临床试验表明钙和血压负相关。关于两者的关系,一种可能的机制是细胞内外钙平衡的变化,细胞内钙溶度升高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导致血压升高。

【钾】

低钾饮食可增加外周血管阻力。理论上,利尿治疗后低钾,能减少利尿剂的降压效果,目前还未深入研究。因为低钾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如猝死。故血钾应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胰岛素在血压调节机制中的作用

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压有关。胰岛素抵抗常与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和肥胖(也称为代谢综合征)共存。胰岛素抵抗在高血压进展中的确切作用仍在推测,但是比较明确的是这些因素均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一氧化氮在血压调节机制中的作用

血管内皮是一个有活力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血管张力受许多物质调节,如前所述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于血管内皮,使其收缩,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物质调节血管张力。

一氧化氮(NO)曾被称为内皮源性舒张因子,是一种舒张血管内皮的化学物质。NO由血管内皮产生,具有强有力的血管舒张作用,NO已被明确证实是血压的重要调节因素。

假设高血压患者可能有释放NO的缺陷,血管舒张不足,从而形成高血压和/或高血压的并发症。

调节血压的生理机制有很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升高血压,然而目前临床上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仍处于一个研究的状态。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原发性高血压仍是病因不明且无法治愈的。部分继发性高血压是可以通过治疗原发疾病起到治愈效果的,继发性高血压准确的说应该是一个症状而不是疾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