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的心衰病人能治好吗(严重心衰5年生存率比癌症更低)

“近30年来,我国心衰的治疗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死亡率下降了60%-80%。但即便这样,严重心衰5年生存率甚至比恶性肿瘤更低。”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于泓教授表示。

为让浦东基层及二三级医院医护人员及时了解“心衰”领域诊治新进展,由于泓教授发起的“2018年浦南医院心衰综合治疗学习班”日前在浦东新区成功举办。学习班邀请沪上及日本知名心血管领域专家参与。于泓教授说,目前临床治疗心衰的方案是有效的,但总体上还不够满意,还应加强对心衰的认识和综合治疗。

严重的心衰病人能治好吗(严重心衰5年生存率比癌症更低)(1)

心脏作为人体的“发动机”,它持续工作为全身泵血。如果这项功能受影响,心脏泵出的血液不足以保证全身的需求,就可能引起乏力、呼吸困难和体液潴留等,这就是心衰。

很多人认为,心衰是心血管病终末阶段,实际上,数据显示,经过规范治疗的患者当中,1/3的人效果很好,可能达到临床痊愈;1/3病情稳定,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只有剩下的一部分预后较差,需接受加强治疗。

哪些人容易心衰?于泓教授指出,首先,引起心衰的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都呈现增加的趋势;其次,心血管病救治手段提高,心梗等疾病的患者获救率高,但他们的心脏问题依然存在,随着时间推移,最后都可能发展为心衰;第三,心脏功能和年龄的相关性很强,我国人均寿命增加了,心衰的发病率就会增加。人口老龄化,使心衰已经不仅仅是医学问题,更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于泓教授强调,随着社会老年化,因呼吸困难、活动量下降、下肢浮肿等不适就诊心内科门诊的心衰患者逐渐增多,并且已成为基层医院住院的主要原因。心衰导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病情反复给患者及家人心理和经济施加了沉重负担,严重心衰5年生存率比恶性肿瘤更低。

介入和外科治疗的进步使更多的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但这些病人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心衰患者;每年全国新增100万心衰患者;每救下一位冠心病心梗患者,就增加一位心衰潜在患者。

上述情况导致心衰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为此,于泓教授强调:心内科医生、心外科医生、心脏介入医生以及全科医生应通力合作,在心衰上中下游全面干预,在心衰早期、急性期、稳定期给予患者专业指导和治疗,并教育患者积极参与自身心衰的管理。

心衰最早的症状主要是容易疲劳和劳动耐力下降。患者病程较长,除了积极治疗,做好自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会上,胸科医院心外科朱丹教授罗列了几项心衰管理的常见误区:比如不重视基础医疗,不能及时发现心衰,延误治疗;心衰类型认识不够,对舒张性心衰没有概念,造成防治不当;不重视体重、血压、心率的管理;不重视原发病的治疗和诱发因素的控制;无规则门诊随访,药物调整不能达到最大耐受剂量。

朱丹认为,作为专科医生,除了提高自身诊疗水平,还应联合社区卫生服务医生,对患者进行教育,重视院外及门诊的管理,以减少患者心衰发作、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专家指出,目前,从临床上看,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组成了慢性心衰治疗的“金三角”,应该遵循指南用到最大耐受剂量。近年来,抗心衰新药研发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给心衰治疗带来新的选择。心脏瓣膜病、冠心病达到外科或介入干预指针,应及早治疗;若已有心衰症状者可经抗心衰治疗后择期手术。顽固性心衰,可调整用药,选择应用超滤技术、机械性辅助装置,终末期还可考虑心脏移植等治疗。

学习班上,专家们从心衰的容量管理、指南指导药物治疗(GDMT)、新型抗心衰药物、超滤技术、心衰的外科治疗以及国内外慢性冠脉血管闭塞病变(CTO)的再血管化治疗等多方面进行专题学术报告与经验交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