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爆炒小圆菜的做法 乡村美食月宽的
“在广东,人人都是美食家!”皱纱鱼腐、笪桥隔水蒸鸡、勒流炸牛奶……那些隐藏在广东乡村中的地道美食,款款都引得吃货们的舌尖“流连忘返”。方志广东联合广东农业农村共同推出“乡村美食月”系列文章,快和我们一起出发,寻觅隐藏在村落乡间的美味,不失“食”机!
“北方面,南方粉”
广东作为稻米的主产区之一
用稻米制作的美食层出不穷
粉是必不可少的
宽的、扁的、煮的、炒的
看它们如何“粉”墨登场
干炒牛河
干炒牛河全称干炒牛河粉,是广州地区一道家喻户晓的吃食,以牛肉、河粉为主要材料。河粉用山泉水浸泡的大米磨成米浆蒸制而成的薄片粉制成,因创始于清末民初的沙河镇,故名沙河粉,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
河粉洁白透明、体薄柔韧、爽滑可口、烹调方便、可荤可素;既可作街头小食品,又可作正餐主食,经济实惠,深受大众喜爱。
▲沙河粉制作场景。来源:广州市地方志办
沙河粉的传统制作工具主要有由石磨、椰壳制作而成用于舀浆的勺子,竹窝篮、用于揭起粉片的竹片、切粉用的竹签、蒸锅等。
▲磨浆。来源:广州市地方志办
沙河粉的传统制作工艺较为繁复,主要有八道工序:十米粹一、活泉清浸、幼滑绵磨、融合流匀、水云蒸雾、轻解无黏、香竹披凉和巧刃精切。
沙河粉的烹制方式灵活多样,做好的沙河粉可以干炒、湿炒、泡食(汤粉)、凉拌。
▲用竹窝篮上米浆。来源:广州市地方志办
烹制沙河粉最讲究火候!火候过头,沙河粉会过熟,达不到爽口的效果;火候不足,粉会不熟,容易断开,丧失沙河粉的韧性。
在广州饮食界,炒沙河粉是考验粤菜师傅基本功的菜式。
▲蒸制。来源:广州市地方志办
陈村粉
陈村米粉似银绸
薄韧爽香第一流
青石悠悠磨百载
但求软滑合君喉
这是一首咏叹陈村粉的竹枝词。陈村粉产于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属于湿切粉。
其制作工序复杂而严谨,每一步骤均要求采用纯天然原料和传统工艺,粉皮透着天然米香,薄而透明、清爽香滑。
陈村粉,由陈村人黄但于1918年研制。黄但制粉技艺独特,蒸出的河粉以“薄、软、滑、爽”而著称于当地。陈村人习惯称黄但为“粉旦”,他制作的河粉被称为“陈村粉”。
2019年,陈村粉制作技艺被列入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粉皮。杨芳 摄
陈村粉制作主要有选米、搓米、浸米、磨浆、调浆、蒸粉、摊凉、切粉8道工序。
陈村粉的制粉技艺恪守祖训,烹调方法却日新月异,已经在传统凉拌粉、捞斋粉两种食法基础上,创造出70余种风味各异的佳肴,成为集传统与时尚为一体的经典顺德美食,如咖喱蟹陈村粉、鸡油花雕蟹陈村粉、富贵花开陈村粉、风生水起陈村粉等。
▲陈村粉制作。杨芳 摄
池洞食惯嘴粉皮
食惯嘴粉皮是茂名信宜的特色美食,原产于市郊池洞镇,已有百余年历史。
其主要特点是粉薄、幼嫩、香滑、软韧、细条均匀、美味可口。
食惯嘴粉皮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地名基础上形成了美食名;另一种说法是由店铺招牌名形成了地名。
▲池洞食惯嘴粉皮。来源:信宜市人民政府网
食惯嘴粉皮以优质冬造黄谷碾的米为原料,精心加工成白米,再用适当比例的水浸一小时后磨两次,第一次粗磨,第二次细磨。蒸粉皮时皮要薄,加上适量配料,用猛火蒸,蒸好后切成丝条状,配上调料即可食用。
▲食惯嘴粉皮制作流程。来源:信宜市地方志办
濑粉
濑粉是一种用粘米粉拌和热水后制成的圆长型榨粉。据说“濑粉”原来是 “酹 (lèi) 粉”,因粤语中将 “酹”发成 “赖”的音,所以小食店将“酹粉”写成“赖粉”,后慢慢演变成为“濑粉”。
佛山高明、东莞厚街、中山三乡、广州西关的濑粉号称“广东四大濑粉”。另外,流行于珠海斗门乾务镇、斗门镇、白蕉镇的糍水(又名濑糍水)和濑粉做法与吃法也基本相似。
01
高明濑粉
高明濑粉是佛山高明著名的土特产,每逢佳节,绝大部分高明家庭都会制作濑粉。办喜事时,午餐也都习惯用濑粉来招待亲友。
自2007年始,高明区政府将每年的10月13日定为高明濑粉节,并将其办成集品尝濑粉、土特产展览、游高明山水、欣赏传统民间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大型文化盛会。
02
厚街濑粉
▲厚街濑粉。来源:东莞市地方志办
厚街濑粉在东莞,甚至广东的名小吃中都颇负盛名。2010年,厚街濑粉制作技艺被列入东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被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厚街濑粉制作场景。来源:东莞市地方志办
03
三乡濑粉
三乡濑粉源于中山市三乡镇白石村,相传该地制作濑粉始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
因濑粉圆又长,取其团圆又长寿之意,每到农历七月十四,三乡家家户户早餐或午餐都食用濑粉,并称这天为濑粉节。
▲三乡濑粉。来源:中山市文化馆
河源猪脚粉
河源猪脚粉用煮得刚刚好的猪脚为主料,辅以鲜香的骨头汤,配上本地米粉和一小碟青椒圈,香味扑鼻,令人食欲大开。
“闻到猪脚粉,神仙也打滚”,这是河源当地流传的一句俗话。在河源的大街小巷都可以找到卖猪脚粉的小店,店名几乎都叫“河源猪脚粉”,通常只做早餐和夜宵。
河源猪脚粉用万绿湖水煲出来的猪肉清汤做汤底,伴着米粉和胡椒,吃起来口感滑韧,“猪脚肥而不腻,米丝久煮不烂”是河源猪脚粉最大的特点。
▲河源猪脚粉。叶浏佳 摄
吴川烂镬(huò)炒粉
烂镬炒粉是湛江市吴川市坡尾村的传统特色美食,已有300多年历史。
在吴川,人们习惯把锅称作“镬”,用没有锅柄或锅耳的“烂镬”炒粉,因镬底平坦、炉火均匀、火旺粉香而俗称“烂镬炒粉”。
相传明清年间,吴川坡尾村庄老汉有一手炒粉的好手艺。临终前他将炒粉的大铁镬留给四个儿子,让他们把镬打烂一分为四,各自谋生。兄弟四人靠着烂镬炒粉起家,过上好日子。
烂镬炒粉在吴川是家喻户晓,很多外出经商、上学、打工的人一回来都会去吃上一盘烂镬炒粉。
▲烂镬炒粉。来源:掌上吴川人
吴川烂镬炒粉是“吴川十大名片”之一,先后获得湛江“十大金牌小食”“最受欢迎风味小吃”等荣誉。
2012年央视《远方的家·沿海行》摄制组曾到吴川拍摄采访烂镬炒粉,后在CCTV4报道了《越走味越浓·吴川烂镬炒粉》。
西江柴枪粉
西江柴枪粉是茂名市信宜市北界镇西江村的特色美食,因其两头尖尖、中间粗圆,酷似当地人用来挑柴草所用的木棍柴枪而得名,当地人主要在早餐时食用。
西江柴枪粉的制作历史始于清乾隆年间,当时该村几十户人家大部分都从事柴枪粉制作。
西江柴枪粉特色在于用本地优质米(白谷晚稻)磨成米浆,通过制皮、加料卷皮等工序制成柴枪粉半成品。
食用时可煎可捞,本地盛行的是捞柴枪粉(加特制酱油和花生油),其吃起来韧、滑、嚼劲十足,加上一碗白粥,就是早餐绝配。
▲村民制作柴枪粉。来源:金渠行政村
德庆竹篙(gāo)粉
竹篙粉属于河粉,是肇庆市德庆县一种冷吃的蒸米粉皮美食。其特色在于蒸好的粉皮并不马上进食,而要晾挂在大竹篙(杆)上,待其凉后口感变得爽、脆、滑,淋上香浓汁稠的现炒猪杂等,或拌豉油酱汁食用。
德庆香山所产簕竹硕大坚韧,山下农民多以制作腐竹为副业。
将浓豆浆倒到平底锅内细火慢熬,再将凝结的腐皮刮起晾在竹竿上晒干,便成了腐竹。腐竹在当时的农村是奢侈品,村民平时不舍得吃,大多只是用舂米磨浆蒸米制品解谗,后来逐渐成为村民常食之物,周边村落不断仿效,遂成德庆著名小吃。
▲竹篙粉制作场景。来源:德庆县地方志办
豆芽粉
“圆圆滚滚一条肠,内外豆芽芝麻香,最妙搭片破红布,细仔大人爱品尝。” 这是阳江城乡孩子中流行的一则谜语,谜底就是猪肠碌。
阳江的猪肠碌和高州的豆芽粉非常相似,都是用米浆炊好的粉皮和绿豆芽等一起制作,做法类似于肠粉。
猪肠碌制作时,需要先把用大米磨浆蒸成的大块粉皮按所需规格切成小块,并将豆芽和条粉合炒的馅料包卷。卷好后一根根形状似猪肠,便成了猪肠碌。吃时切成一小段一小段,涂上猪油,撒上白芝麻,蘸辣椒酱吃。
▲猪肠碌。来源:江城区地方志办
豆芽粉制作工艺包括磨浆、准备绿豆芽、炊皮、卷粉等基本工序。
根据配料的不同,如今豆芽粉主要有三种:纯豆芽粉、肉粉和两者结合的鸳鸯粉,一般搭配白粥和甜醋食用。
▲东门豆芽粉。来源:高州史志办
切粉
切粉是用糙米制成的干米粉,因在工艺上是切成扁条形,所以叫切粉。广东比较出名的切粉有阳江阳春的三甲切粉和清远连州的沙坊切粉。
01
三甲切粉
新楼罗
捞头够
食来食去靠把切粉刀
圩日猪肉大吊箩
一家大小笑呵呵
这首顺口溜展现了三甲镇新楼村切粉的盛况。三甲切粉是阳春市三甲镇的传统特产,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近年来三甲新楼切粉逐渐形成品牌生产。2018年三甲切粉入选阳春市第四批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甲切粉。蓝军 摄
02
沙坊切粉
清远连州市沙坊村制作的沙坊切粉是连州的标志性美食,其历史可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
近年来,沙坊切粉引进现代化工艺,对米浆蒸煮和刀切环节进行了改良,在确保品质的同时,提高了制作效率。沙坊切粉制作技艺在2018年入选第七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名录。
▲沙坊切粉。张仁敏 摄
两地的切粉制作方法类似,都要经过选料、磨浆、蒸煮、晾晒、切粉、包装成型等基本工序。
在吃法上,三甲切粉主要是三丝炒切粉。沙坊粉可蒸可炒亦可汤,且久煮不烂,“酸豆角蒸切粉”“牛腩汤切粉”“牛肉炒切粉”等都是用沙坊粉做出的美食。
▲沙坊切粉。张仁敏 摄
说了这么多
吃货们的小肚子
是不是已经开始叫了呢?
快来留言区和农业君分享
你的家乡有哪些粉类美食?
想要了解更多广东故事
欢迎点击关注“方志广东”公众号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乡村美食》编写组编辑:郑培炯等
实习编辑:丘柳苑
图文资料主要来源于《全粤村情》、全粤村情数据平台;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