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公孙胜的故事简单介绍(令狐讲故事之水浒第一闲人法师)

如果仔细读过《水浒》这部书,其实不难发现其实这部小说有很大的玄幻色彩,精彩程度不亚于现在的一些热门的小说,既然是玄幻小说,那就少不了一些道法仙术,咱们聊了这么多水浒人物,今天咱们就来说说梁山上的第一法力输出,入云龙公孙胜。

其实公孙胜的出场不算是很早,在第十五回才露面,“头绾两枚鬅松双丫髻,身穿一领巴山短褐袍,腰系杂色彩丝绦,背上松纹古铜剑。白肉脚衬着多耳麻鞋,绵囊手拿着鳖壳扇子。八字眉,一双杏子眼;四方口,一部落腮胡。”这身打扮不像是我们心目中仙风道骨的形象,到有点儿像假扮行者的武松。

水浒传中公孙胜的故事简单介绍(令狐讲故事之水浒第一闲人法师)(1)

咱们再来看看金圣叹对他的评价,“ 公孙胜便是中上人物,备员而已。”

这句话一语点破玄机,备员那说白了就是一个闲人,说句夸张一点的话,这公孙胜就是一个甩手掌柜的。

我想看到这儿很多人又要准备骂街了,其实你仔细想想,纵观水浒全书,公孙胜一伸手就能召唤神龙,就凭着这本事,劫生辰纲还用的上晁盖,吴用,阮氏三雄?他一个人就搞定了!打曾头市,那史文恭最多也就是能打败秦明,招来一条龙让他打个试试,解决他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什么?一条不够?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条神龙解决不了的,如果不够那就再加一条!

但如果是这样,那《水浒》就不可能被称为四大名著,直接变成YY爽文了,施老夫子当然没有那么娱乐至上,但是那为何还要设计公孙胜这么一个道术高手的形象呢?

水浒传中公孙胜的故事简单介绍(令狐讲故事之水浒第一闲人法师)(2)

中国有句古话,“盛世不见道,乱世不见佛”,乱世之中,都是道士下山救世,虽说道家有隐世思维,但是每逢乱世则会救济百姓,公孙胜不跟着跟自己的活神仙师父罗真人参道,却投身俗世专心当强盗就恰恰说明了这点。

其实对于公孙胜,施老夫子写得很分化,不过既然要说公孙胜,就不得不先说他的师父,罗真人。

罗真人在整部书里可谓是活神仙,不仅道法通玄,而且还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公孙胜出世,大概率是因为老神仙已然算到靖康之耻即将发生,北宋马上就要灭亡,在金兵的铁蹄之下,中原大地的生灵必遭涂炭,所以这才派自己的弟子下山济世,其实这也就说得通为什么公孙胜在前期有些像申公豹那样东奔西走,网罗天下能人异士,因为他下山抱着的就是改朝换代,济世安民的心愿,但与申公豹的唯一不同的就是,一个要保商,一个要灭宋。

这个时候的公孙胜绝不是闲人,也不是备员,是怀着一颗真心行走天下的好汉,至于为什么后来却开始划水了呢?这分水岭就是宋江的出现。

水浒传中公孙胜的故事简单介绍(令狐讲故事之水浒第一闲人法师)(3)

当宋江上了梁山,公孙胜就已经觉得有些不对头,如果一个人,他既不爱财也不好色,那他热衷的必然就是权力,而晁盖的慢慢被架空正说明了这一点,再等到晁天王身死,那一面‘替天行道’的杏黄旗立起来之后,公孙胜就彻底确定了自己的想法,这一群从天而降,本可以改朝换代的星宿,却纷纷变成了被功名利禄蒙蔽了双眼的糊涂蛋,于是入云龙只能借探母的理由打包开溜,再之后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虽然梁山挂着名号,但却很少坐班。

书中原文说道,“感蒙众位豪杰相待贫道许多时,恩同骨肉,只是小道自从跟着晁头领到山,逐日宴乐,一向不曾还乡看视老母。”这话说得真是巧妙,之前晁天王在的时候,你咋不回去探望呢,我不信晁盖会拦着他,而现在宋江做了一把手,你就要下山探母,这就可以充分说明,公孙胜和宋江在根本的大方向上已经产生了分歧。

可是后来为什么公孙胜又回来了呢?咱们继续扒。

宋江兵陷高唐州,戴宗上山来请公孙胜,当时军情已是十万火急,可公孙胜却还跟戴宗打着太极,这就说明公孙胜本人打内心里是不想再下山的,而且罗真人也道出了原由,咱们再来看书中原文,“吾弟子既脱火坑,学炼长生,何得再慕此境?”

所谓“火坑”就是罗真人也已经彻底看清了梁山的状况,在宋江的带领下已经是彻底的怂了,有道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改朝换代这事儿是彻底没戏了,何必还让自己的徒弟再枉费心机呢?

但是架不住戴总的苦苦哀求,加之公孙胜对当初劫生辰纲的那帮老兄弟,还是很有感情的,既然如此只能说一句,“我本不教他去,今为汝大义为重,权教他去走一遭。”所以这次公孙胜下山是奉自己师父法旨下山的,根本就不是心甘情愿,主动要求,所以临走之时罗真人送了他八个字,“逢幽而止,遇汴而还”,这也就为日后再次离开,打下了伏笔。

水浒传中公孙胜的故事简单介绍(令狐讲故事之水浒第一闲人法师)(4)

公孙胜这次回归,彻底就是公事公办,虽然如此,他还是秉承能躲就躲,能闪则闪,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出手的宗旨,彻彻底底的变成了一个真正的闲人,一个绝对的备员,直到出征方腊前,公孙胜对宋江彻底的绝望了,在接受招安后,梁山好汉们不管立了多大的功劳,在朝廷中都是处于不受待见的处境,就连宋江的脸上,也是整日愁云密布,难怪有人说,“自打招安后,公明哥哥怎么变得恁般小心,前怕狼后怕虎,没了英雄气概!”,因为这时的宋江自己也根本没有能力改变状况,只能低头听话,甘受驱使。

于是公孙胜第二次退伙,因为他的对世俗,对梁山的希望之火彻底熄灭了,所以只能退隐山林,修道养身,从出世到入世,再从入世到出世,公孙胜的人生轨迹好像一个圆圈,可这圈却又绕住了多少能人异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公孙胜用他俗人的肉身完成了济世,又用道人的仙骨,完成了他的修道生涯,智慧不凡,可明辨善恶,通透大势,知急流勇退,随在风口浪尖上,却又处处显得清静无为,真的是好一个道家“闲”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