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读不懂为什么还要读 为什么要读经典

为什么要读经典?我们先明白一下经典的含义,“经典”是一定的时代和阶级认为最重要、最具指导作用的著作,它们是该领域最具代表性且经久不衰的作品,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经典读不懂为什么还要读 为什么要读经典?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经典读不懂为什么还要读 为什么要读经典

经典读不懂为什么还要读 为什么要读经典

为什么要读经典?

我们先明白一下经典的含义,“经典”是一定的时代和阶级认为最重要、最具指导作用的著作,它们是该领域最具代表性且经久不衰的作品。

在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限制上,经典是把某一时空描绘得最为完备的著作,如果要读,我们更应该从这些开始,因为从最好的部分开始着手,懂得了最根本的,也就会顺而懂得其他。

“‘经典’的另一层意思是:搁在书架上以备一千次、一百万次被人取下。”任何时候读这句话,我都会再一次被打动,它们被放置在书架上,已经有多少人读过它们了,多少人曾畅游其间,多少人曾翻阅其中的章节句点。每个人的每一次翻开,都是赋予经典生命的一次机会。

当然你也可以用电子设备等来读,这里的重点是经典只要被读就有了生命,而不在于一定要放在书架上被人取下来读。

“经典只要被读就有了生命”,你可能会觉得这种说法太过绝对,又或者我把人放得太高,未免太自高自大了。

如果一本典籍放在那里无人问津,它就无从体现其价值,而当它被翻开的那一刻,当它以某种方式进入人的头脑,并对一个人产生影响的时候,它的价值就体现了。创作者赋予经典第一次生命,每一位读者会赋予它另一次生命。

还有一种“生命”的意思是只要你去读了,将自己投入其中,你就会明白我说的是什么,当你读到某些篇章,你的心灵会为之震颤,那一刻你会体会到你和经典都活了起来,因为你的读,你重新焕发了一次生机与活力,也让经典再次显现了生机,你会想,如果我没有读,那会多么可惜,如果我没有读,这些文字就不会活着,我也不会有这种庆幸之感了。

可以把这种感觉看作是人主观上对自己的一种自恋之感,但它只是在你读经典时附带的一种感受,而非人在读之前就有这种自恋的心态,所以它也并不那么需要去批判。这种自恋感往往也在无形中促使人持续地读下去。

但读书并不是光靠自恋感的支撑,读不进去也是有原因的,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读书?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读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可以读也可以不读,没有人逼着所有人一定要读书,关键在于人自己读书的发心是什么。这里我说的不是学校教育意义上的读书,而是你自己选择要不要读,读那些你自己选择读的书,而不是别人让你读的书。

当你自己选择要去读书,读你想读的书,你就会明白你是为了什么而读,所以一直在读书的人不会问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明白他们是为什么而读。

问这个问题的人显然想知道读书有什么好处,从而那个好处可以引着你去读,可是这很像在驴头前面吊一根胡萝卜,是为了利益交换而读,如果你为了功利性去读书,相对的你也会获得功利性的结果,这没什么不好,如果你有这样的决心,当然也可以坚定地选择这条路去走,但如果你还想知道读书有什么其他的意义,那么只要去读就好,并且是读经典,在读的过程中你自然会明白读书有什么意义,读书这件事不需要别人来为你赋予意义,每个读书的人自己会发现其中的意义。

如果你还在考虑读书有什么意义,不如把时间直接投入在读上,而不是在想明白意义后再开始读,没必要且浪费时间。

“开卷有益”这的确是一句四字箴言,只要你开的卷是经典,那么就一定会有所收益,它们已被千万人筛选和衡量过,无需你再费心考虑读这本书会不会浪费时间,去读就好。

这似乎陷入了一个死胡同,在读书的人不会问意义,不会感到读不进去、枯燥乏味,而不读书或者考虑要不要读的人又总在问意义,而不去读。

那么直接回到最基本的人性,感到痛苦、迷茫、无助的时候就去读。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不是孔子所说的生而知之或聪明的学而知之,如果我们不是前两者,那么还可以做困而知之的人,遇到困难、感到困惑了总该去学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自己不知道该如何生活,想找到答案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去读书(“最”和“之一”这种语言表达并不冲突,当我们把最和之一当作量词来看,那么这的确是个病句。最只有一个,之一又指几个当中的一个,不能在说了只有一个后又来补充说还有另一个,但是在这类句型表达中,“最”并不是作为量词来用的,它只是程度副词,是为了形容和描述范围,是为了划定区域,如果有好、中、差三个等级,那么最好指的是“好”那个等级,在好这个等级里我们就可以说其中的个体,因为一个等级里可以包括多个个体而不是只限于一个,所以再说好中之一就不冲突。)

当然也有很多其他的方式,也可以在社会上去历练,经过磨炼、捶打后懂得一切,这两者并不冲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读书不行,可是读书能让我们在面对一切时更加从容,更加懂得如何应对,因为读书的本质是你在主动学习关于这个世界的一切,你在主动学习该如何生活,而唯有在经典中才可以学到这一切,市面上的各种成功学、效率学等都是治标不治本,它们无法让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经典可以。

读完经典也许你会忘记,但在你读它的那几个小时里,你的灵魂已经受到了润泽、发生了变化,你看待事物的方式会带有经典赋予你的底色,你会直透事物的本质,而不会再被表象迷惑,这些只有经典可以做到。

读书百益而无害,这样说不准确,有正确的发心、读了懂得如何运用才会做到无害,如果不会用或用不了就会觉得读书有害和徒劳,因为经典一定是有它的价值的,而如果我们越读越迷茫,越读越糟糕那还是自己哪里出了问题。

在诸多种类的经典中,可以多读文学经典,在此我并不是在划分各领域的优劣或高下,而是从各类著作的本质来说,专注于某一领域的人或有自己读书方向的人当然不用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为点进来并看到这里的你而写。

为什么多读文学经典,因为文学也就是人学,它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一批创作者,用语言文字表述人生、表述主客观世界最为精辟透彻的一类著作,其中囊括了所有人情世态,从中你可以了解到世界是怎么一回事,人是怎么一回事,所有事情如何发生、如何终结,你可以由一而知全貌。如果懂得了根基,也就会懂得枝叶茎干,而不需要漫无目的地搜取枝叶,因为人生实在有限,不能无限地费用时间。

我不需要再花大量篇幅去描述读文学经典有多么好,如果你会爱上它你就会,如果不会那么就是不会。

不需要强迫自己去读书或读某一类书,读自己最感兴趣的就好,如果不知道读哪一类就从文学经典开始,如果各种书你都读不进去那么不读也可以,总之人生是自己的,怎么度过皆可,无所谓哪一种好或哪一种不好,所爱的就是好的。

还是那句话,困惑了就去学习,经典是最好的学习资料之一。

(不存在读不懂经典这一说,所有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其作者有着足以促成经典的胸襟与本领,他们会力求以最简洁的语句揭示最复杂的真相、阐明最深刻的道理,他们不会为了名利、地位等而使自己的作品晦涩难懂。

另外的原因就在于自己个人了,读了、思考了就总会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