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

1950年11月下旬,志愿军抗美援朝取得第一次战役胜利,敌人不断地溃退,大量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后,由于我军入朝参战比较仓促,特别是朝鲜临近严冬,战前储备的粮食弹药、棉衣等物资在美军空袭下难以维持,便暂时停止凌厉的攻势。待做好休整之后再行展开全面进攻。

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1)

不断撤退的美统帅麦克阿瑟见我军突然停止追击,便判断志愿军只是投入少量的作战部队,不甘心被志愿军第一次战役打败的他,于是宣布发动所谓“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的全面总攻,我军针对敌军部署和行动,在西线奋起反击,第二次战役就此爆发。

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2)

我军领导人便于靠前指挥,将志司(志愿军司令部)驻扎在平安北道昌城郡大榆洞,此地距离第一次战役首次歼敌1个营的两水洞20多公里处,此地原是一个小镇,本是金属矿区,战争开始后已停产,矿洞外有几处独立家屋和工具棚,这一带的矿工住宅区坐落在东北、西南向的山沟内,西南沟口有东、西公路,整个居民区已空无一人,矿场办公处的平房也已无人,志司各部门分散住在几个矿洞里,指挥了第一次战役。

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3)

第二次战役打响后,美国虽然误判我军入朝参战的不是大部队,但通信侦测手段很发达的美军,通过侦测电台信号,发现此处发射出的电波频繁而集中,判断这里一定有高级指挥机关,一开始是派出几架飞机在这里上空盘旋了很长时间,没有俯冲,也没有投弹扫射,然后掉头南去,按照常规,这是敌人有计划轰炸前的侦察行动。由于当时我军没有制空权,果然,第二天,大批美军轰炸机、强击机低空飞来,密集的炸弹、燃烧弹倾泻而下,突然而又猛烈,一波接着一波,轮番轰炸,使人难以躲避。

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4)

当时,志司办公室一共和六人,由于军情紧急,为了及时掌握敌我情况的工作,每天必须有两人昼夜轮流值班,毛岸英和作战处另一位参谋同一个班,拂晓前本来已分散隐蔽,天亮后见敌机还未来,便回到矿洞外的一间房子里取东西,不料他两人刚一回去,敌机呼啸而至,对准志司办公室的一片房子投下了凝固汽油弹。这种炸弹非常灭绝人性,只要沾上了,烧不完就扑不灭。

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5)

毛岸英和作战处参谋还未跑出,1093摄氏度的高温烈火浓烟霎时吞没了木板房,这片房子化作火海,顿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毛岸英壮烈牺牲。是时,大榆洞刚去时集镇上的大片房子还很完整,已被夷为平地了。

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6)

毛岸英牺牲后,彭总接到报告后脸色苍白,久久一言不发,亲自来到出事现场,看着烧焦的尸体,为失去了我军一位好同志心情十分沉重。同时,在战事非常紧急的情况下,身边没有了像毛岸英一样如此出色和得力的翻译,觉得工作中经常发生误会和争执,为此,彭总多次向中央建议给他派一位得力的俄语翻译。

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7)

不久之后,上级调来一位志司办公室主任兼翻译,积极协助彭总处理日常军务,此人名叫徐介藩,他来了之后,平时很少夸人的彭总对他非常满意,他说:各方面由于翻译误差而出现意见分歧、发生争执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8)

徐介藩,原名徐齐邦,字介藩,1901出生于安徽固镇石湖区后马场乡徐祠村前马场圩子,在村子里有一座典型皖北风格的房子,徐介藩就出生在这里。他的父亲徐恩初是清朝贡生,徐介藩从小在私塾读书,打下了很好的文化底子。在安徽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期间,接受了新思想。

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9)

1925年1月24日,在农历大年初一的这一天,年仅24岁的徐介藩离开故乡转道上海赴广州,报考了黄埔军校。不久,他以优异的成绩被黄埔军校录取为第三期步兵科入伍生,此时的黄埔军校已经开始实行严格的入伍生制度,经过三个月紧张的入伍生教育,徐介藩最终通过了考试,正式转为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员。在黄埔军校毕业前夕,他又考入广州大沙头航空学校第二期,学习空军驾驶。随后加入了组织。不久前任航校特别小组组长兼航校掩护队队副。

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10)

一年之后,为了更好地学习军事,报效祖国,徐介藩在组织的推荐下,与11 位同学一起前往上海赴苏联留学。先是在航空理论学校学习,次年转入红军第二飞行学校,学习飞机驾驶。由于他成绩突出,当时的苏联方面也不想错过这样的人才,把他留在苏联上班,被分配到远东斯沃博德城府-门反特科任干事,后调往海兰泡城(今布拉戈维申斯克)州-门任责任科员,甚至为了把他留住还专门办了苏联国籍。同时,他与一名叫马尔多夫斯卡的同事结婚,两个人一共生育了三个女儿。这其间还得到了苏联政府给他发的“保卫莫斯科奖章”还有“卫国战争纪念章”。

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11)

徐介藩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他时刻心系祖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报效祖国,他申请回国,但是由于当时的需要他在苏联开展工作,维护中苏外交关系,因此没有得到组织的批准。直到全国解放的时候,在苏联生活工作了20多年的徐介藩才被组织批准回国,建国初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期间,徐介藩作为翻译为条约的顺利签署做出了重要贡献。随后被任命为志司办公室主任兼翻译。

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12)

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徐介藩的工作做得相当出色。特别是在开城谈判中,当时,与志愿军打得焦头烂额的美国人同意谈判,谈判的地点就定在了开城。在这期间,美国人常常进行武力威胁,认为他们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可以用武力获得,代表团针锋相对,经过反复的较量之后,美方黔驴技穷,后来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在开城谈判,因为成绩突出,徐介藩获得朝鲜方面颁发的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13)

就在徐介藩的事业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时候,与他生活了17年的妻子马尔多夫斯卡不幸病逝,他只好把3个女儿托付给岳母抚养。几年之后,经人介绍,徐介藩与林帅的前妻张梅组建了新的家庭。

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14)

张梅是陕北米脂人,原名刘新民,生于1919年,小徐介藩18岁,号称“陕北一枝花”,1937年春,抗大校长林帅应邀参观党校,认识了18岁的张梅,所谓米脂婆姨绥德汉,惊为天人,回去就请人做媒,不久在抗大举行了简单的婚礼。1938年他们的男孩出生,但是不幸夭折了。后来,林帅负伤张梅陪他到苏联治疗养伤,内向的林帅不许张梅接触外界,更不许参加聚会活动。两个人的性格实在是差距太大,这与活泼要强的张梅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1941年张梅生下了女儿林晓霖后,最后他们两个人还是分开了。后来林帅组建了新的家庭,给张梅写了一封信,劝她早点找一个情投意合的人嫁了。

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15)

徐介藩与林帅前妻张梅虽然结成半路夫妻,因为他们俩都是很长时间都生活在苏联,所以他们俩很合得来,有着非常多的共同话题,两人结婚后生活过得也可以说是融洽幸福。还有一点非常的难能可贵,林帅的闺女林晓霖一直是跟张梅生活在一起的,对于这个孩子徐介藩也一直把她视如己出。

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16)

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毛岸英牺牲后此人接替其职务)(17)

1955年被徐介藩将军授予大校军衔,紧接着他在1961年又晋升为少将军衔。后来担任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等职务,1983年4月16日,徐介藩将军因病逝世于解放军总医院,享年82岁。徐介藩与张梅情投意合非常恩爱,携手相伴余生,百多岁高龄的张梅至今依然健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