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

灸疗
  • 目录
  • 灸疗概述
  • 艾灸的分类及操作
  • 日常保健灸法及常用穴位
  • 常见疾病的艾灸调理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1)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医学入门》灸,灼也。——《说文解字》 结构:从久从火
  • 灸法主要是利用某种易燃材料和某种药物放在体表穴位上或患部进行烧灼、温熨或贴敷,借灸火的温热性和药物的功效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2)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3)

艾叶,辛、苦、温,归肝、脾、肾经。功善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4)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5)

灸法作用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6)

艾灸的分类及操作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7)

艾炷灸
  • 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而治病的方法。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8)

小:如麦粒

  • 中:如莲子
  • 大:如半截橄榄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9)

瘢痕灸
  • 介质:少量蒜汁黏附。
  • 特点:艾炷必须燃尽;1周后化脓形成灸疮,5-6周灸疮自愈,结痂脱落后留下瘢痕。
  • 特殊处理:艾炷燃烧引起的剧痛,可用手在周围皮肤轻拍帮助缓解。
  • 适应症:临床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胃肠病、发育障碍及体质虚弱者。
  • 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10)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11)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12)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13)

无瘢痕灸
  • 介质:少量凡士林黏附。
  • 特点:艾炷不必燃尽;不形成灸疮,所灸局部红晕不起泡为度;不留瘢痕。
  • 适应症:适用于一切慢性虚寒性疾病,如哮喘、风寒湿痹、慢性腹泻等。
  • 艾灸的分类及操作
隔姜灸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14)

  • 功效:温胃止呕,散寒止痛。多用于治疗因寒而致的呕吐、泄泻、风寒湿痹、痛经、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等症。
  • 操作: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或捣蒜如泥。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15)

  •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症。
隔附子饼灸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16)

  • 功效:温补肾阳。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痛经、慢性结肠炎等症。
隔盐灸
  • 操作:干燥的食盐(以青盐为佳)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回阳救逆时须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期脉起、肢温、证候改善。
  • 功效: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急性寒性腹痛、痢疾、小便不利等。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17)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18)

艾灸的分类及操作——悬起灸 温和灸
  • 操作:约距皮肢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
  • 患者感受: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 。
  • 刺激量:5-10分钟/穴,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 功效:多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虚寒性病证以及防病保健等。有温阳补虚,散寒通络,调和阴阳之效。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19)

  • *注意:感觉迟钝或感觉障碍患者防止烫伤。
雀啄灸
  • 操作:不固定距离,一上一下活动施灸,形似雀啄。
  • 患者感受:热感较其他悬灸强 。
  • 刺激量:每次灸治5~10min左右。艾条靠近穴区灸至患者感到灼烫提起为一壮,每次灸3-7壮。
  • 功效:多用于急症和较顽固的病证。有泻热救急,行滞散瘀之力。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20)

  • *注意:感觉迟钝或感觉障碍患者防止烫伤。
回旋灸
  • 操作:将燃着的艾条在穴区上方作往复回旋移动的一种灸法。
  • 患者感受:温热面积最大 。
  • 刺激量:每次灸治5~10min左右。艾条靠近穴区灸至患者感到灼烫提起为一壮,每次灸3-7壮。
  • *注意:感觉迟钝或感觉障碍患者防止烫伤;不宜用于急重病证或慢性病证的急性发作期
  • 功效:适于病损表浅而面积大者,如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等,对风湿痹症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也有效果。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21)

艾灸的分类及操作——实按灸 太乙神针
  • 操作:布7层包裹其烧着的一端,立即紧按于应灸的腧穴或患处,进行灸熨,针冷则再燃再熨。如此反复灸熨7~10次为度。
  • 功效:治疗风寒湿痹、肢体顽麻、痿弱无力、半身不遂等均有效。
  • 处方组成:用纯净细软的艾绒150克平铺在40厘米见方的桑皮纸上。将人参125克、穿山甲250克、山羊血90克、千年健500克、钻地风300克、肉桂500克、小茴香500克、苍术500克、甘草1000克、防风2000克、麝香少许,共为细末,取药末24克掺入艾绒内,紧卷成爆竹状,外用鸡蛋清封固,阴干后备用。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22)

雷火神针
  • 操作:同太乙神针。
  • 功效:治疗扭挫伤,余同太乙神针。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23)

处方组成:纯净细软的艾绒125克,沉香、乳香、羌活、干姜、穿山甲各9克,麝香少许,共为细末。
  • 艾灸的分类及操作——温针灸
温针灸
  • 操作: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
  • 功效:针刺与艾灸的结合 ,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证。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24)

艾灸的分类及操作——温灸器灸 温灸器灸
  • 用温灸器施灸的方法。施灸工具有温灸盒、温灸筒等。小儿、妇女及畏惧灸治者最为适宜。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25)

艾灸的分类及操作——其他灸法 灯火灸
  • 又名灯草灸、油捻灸、十三元宵火
  • 操作:用灯芯草一根,以麻油浸之,燃着后用快速动作对准穴位,猛一接触听到“叭”的一声迅速离开,如无爆焠之声可重复1次。一般每穴一次。
  • 功效:疏风解表,行气化痰,清神止搐 。治疗小儿痄腮、小儿脐风和胃痛、腹痛、痧胀。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26)

天灸
  • 又名药物灸、发泡灸
  • 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充血、起泡,犹如灸疮,故名天灸。所用药物多是单味中药,也有用复方,其常用的有白芥子灸、蒜泥灸、斑蝥灸等。
  • (1)白芥子灸:将白芥子研成细末,用水调和,敷贴于腧穴或患处。利用其较强的刺激作用,敷贴后促使发泡,借以达到治疗目的。一般可用于治疗关节痹痛、口眼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27)

斜,或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哮喘等症。

  • (2)蒜泥灸:将大蒜捣烂如泥,取3~5克贴敷于穴位上,敷灸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发红起泡为度。如敷涌泉穴治疗咯血、衄血,敷合谷穴治疗扁桃体炎,敷鱼际穴治疗喉痹等。
艾灸的分类及操作
  • (3)斑蝥灸:将芫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全虫研末,经醋或甘油、酒精等调和。使用时先取胶皮一块,中间剪一小孔,如黄豆大,贴在施灸穴位上,以暴露穴位并保护周围皮肤,将斑蝥粉少许置于孔中,上面再贴一胶布固定即可,以局部起泡为度。可治疗癣痒等证。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28)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29)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30)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31)

注意事项
  • 1.施灸的先后顺序:
  • 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阳部,后灸阴部,壮数是先少而后多,艾炷是先小而后大。但在特殊情况下,则可酌情而施。如脱肛时,即可先灸长强以收肛,后灸百会以举陷。
  • 2.施灸的补泻方法:《灵枢·背腧》说:“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灸法禁忌
  •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疮并有发热者;
  • (2)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
  • (3)颜面部、颈部及大血管走行的体表区域、黏膜附近。
  • (4)患者过劳、过饱、过饥、大渴、大惊、大恐、大怒之时禁灸。
  • 禁灸的穴位:凡不可灸治的腧穴,称禁灸穴。包括晴明、素髎、人迎、委中、攒竹、瞳子髎。
  • *孕妇禁灸和慎灸的穴位包括:合谷、缺盆、天枢、少泽、昆仑、至阴、肩井、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三阴交。
  • 灸后特殊情况处理
  • 晕灸:停灸;空气流通 ;头低脚高;温水热服;保持平卧;必要时予急救措施,针刺水沟、涌泉。
  • 水泡:小水泡,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大水泡,用消毒的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注射针抽出水液,再涂以龙胆紫,并以纱布包敷 。
  • 化脓灸:在灸疮化脓期间,要注意适当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局部清洁,并可用敷料保护灸疮,以防污染,待其自然愈合。如处理不当,灸疮脓液呈黄绿色或有渗血现象者,可用消炎药膏或玉红膏涂敷。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32)

日常保健灸法及常用穴位
  • 时间及频率:15-20分钟/穴,每周2-3次。
  • 常用穴位:中脘、神阙、气海、关元、命门、肾俞、足三里、三阴交。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33)

常见疾病的艾灸调理
  • 胃痛:中脘 关元 足三里
  • 泄泻:神阙 关元 天枢 足三里 上巨虚 手三里
  • 痛经:神阙 关元 中极 归来 三阴交 八髎
  • 颈椎病:大椎 阿是 肩井 肩髃 外关 后溪
  • 腰肌劳损:肾俞 大肠俞 关元俞 阿是
  • 腰椎间盘突出:腰夹脊 命门 腰阳关 十七椎
  • 失眠:心俞 膻中 内关 神阙 足三里
  • 风湿性关节炎:内外膝眼 足三里阳陵泉 阴陵泉 鹤顶
精彩热文链接:

痛疯了!痛风眷顾哪几类人群

哪些人易患“有一种痛,叫“风吹过都会痛””

足跟痛的中药调养:内服 外敷 熏洗 足浴 穴位按摩

肿瘤·癌症需要了解的那些事儿 链接8篇科普热文

艾灸灸法大全(专家讲义艾灸保健灸法)(34)

屠医生·头条号·悟空问答

(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想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识及疾病导诊流程,请关注屠医生头条号·悟空问答,文中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我进行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