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宦官现象(宦官的历史与由来)
宦官,又称太监,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奴仆。
宦官在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宦官则全由阉人担任。又称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等。
名词解释
宦官(huàn guān),在皇宫中为皇帝及皇族服务的官员的总称。
宦官是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不得参与国家政务,但因与皇室朝夕相处,能博取皇帝信赖,有可乘之机,有些宦官担任朝廷大臣。在东汉、唐、明等朝代存在着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阉人,东汉开始完全使用阉人做宦官。
纷繁称呼
“宦”,星座之名,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而用以为帝王近幸者的名称。太监即宦官,在不同朝代有多种纷繁的称呼,又称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中监、内监、巷伯、中贵、涓人、中涓、寺人、妇寺、小人、小臣、中人、中臣、宦竖、阉人、宠臣、幸臣、常侍、阍人、中使、刑人、刑余等。
“太监”本为官名,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隋、唐有大监,“大”或作“太”,与阉人无关。
明代内廷有十二监,主官称太监。只有地位较高的内监被称为“太监”。
清朝时所有宦官都称为太监,宦官与太监遂为同义词。
发展
先秦
宦官在中国出现的很早,根据现有的资料推测,大约早在夏商的宫廷中可能就有了宦官的存在。周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宦官。《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
秦汉
宦官一般由身份卑贱的人充当。其来源或由处以宫刑的罪人充任,或从民间百姓的年幼子弟中挑选。秦汉以后,宦官制度更加详备,宦官作为一种特殊政治势力,对许多朝代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秦国嫪毐假冒宦官,受太后宠幸,权势显赫,封为长信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宦官由少府管辖。秦始皇死后,宦官赵高乱政导致秦朝灭亡。
汉高祖刘邦鉴于秦亡教训,间用文士充中常侍,以抑制宦官势力。元帝以后,宦官势力复萌。
从东汉开始,侍从皇帝的宦官专由阉人充任(“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他们传达诏令,掌理文书,左右皇帝视听。皇帝常利用宦官牵制外戚、士大夫,造成宦官集团专政局面。
唐代
唐代设内侍省,其长官为监及少监。宦官由内侍省、掖廷局、宫闱局、奚官局、内仆局、内府局管理。掌管宫内的簿册、门卫、病丧、仓库供应等事项。各局长官称令或丞。
唐太宗时,对宦官限制较严格,规定内侍省宦官最高官阶为三品,数额亦有限制。太宗死后,制度渐弛。
唐中宗时,宦官总数增至3000名,被授七品以上者多达千人。
唐玄宗时,宦官多而滥,仅四、五品者就在千人以上。授予三品左(右)监门将军衔者大有人在。
安史之乱后,宦官势力膨胀,部分宦官还染指军权。
唐德宗一朝开始,宦官掌握了神策军、天威军等皇帝的禁卫机构。军中的护军中尉、中护军等要职均由宦官担任。
唐代中后期,李辅国,第一个跳出来想专权的大宦官,靠讨好唐肃宗,得到机会,但同时分权的还有张皇后,当拥立谁为太子时,张皇后站错了队,于是李辅国又成了拥立唐代宗的功臣,但是第二个月李辅国就被唐代宗贬职发配,数月后被“盗贼”所杀,而且未留个全尸。
宦官直到唐德宗中期以后才又得到重用,因为泾卒之变中,这些宦官着实忠心耿耿了一把,德宗不敢相信大臣却可以相信这群宦官。但要出李辅国第二,机会依然渺茫。直到唐顺宗即位,用了王叔文搞改革,要知道搞改革的最得罪人了,还尽得罪既得利益者,以太子为首的反王叔文的集团形成,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在宫里最容易活动,唐顺宗又是个全身瘫痪的植物人,被逼退位,太子即位,这就是唐宪宗。唐宪宗夺权,宦官立了功,大为重用,但是宪宗时期的宦官反而更像唐明皇时的杨思勖和高力士了。俱文珍因为其他宦官表现优秀后来居上,他反而失宠了,郁郁而终,实际上他算幸运了,历史证明:越是权势大的宦官,死得越惨。
宪宗晚年又遇到了太子的问题,郭妃是郭子仪的孙女,在后宫和朝堂都形成了强大的势力,她的儿子不即位是不行的,但宪宗不喜欢这个儿子。唐宪宗、敬宗被王守澄等宦官所杀。
《资治通鉴》记载:“自元和(唐宪宗)之末,宦官益横,建置天子在其掌握,威权出人主之右,人莫敢言。”
唐文宗用大臣李训、郑注,诛杀宦官陈弘志、王守澄。因为大臣李训、郑注开始争功,发展成势不两立的局面,仇士良才有了活路。仇士良眼见一代大宦官王守澄被唐文宗处死,又险些在甘露之变中做了糊涂鬼,已经极端恼怒疯狂,但是“甘露之变”后,仇士良却不敢废掉唐文宗。到唐武宗时期,仇士良就被整倒了。
到了唐朝末期最后的两位皇帝唐僖宗、唐昭宗时,宦官田令孜、杨复恭专权。唐僖宗喜欢玩乐,田令孜就把唐僖宗伺候得舒服,可惜黄巢之乱打破了美梦。过了几年苦日子的唐僖宗终于成长了一些,加上田令孜诱发藩镇大战,他就彻底抛弃了田令孜,田令孜逃跑,被节度使王建所杀。之后是杨复恭,这个人没田令孜那么张扬,但毕竟是个宦官头子,新即位的唐昭宗只要是见了宦官就痛恶不已,于是处死了杨复恭。正应了仇士良的话,读书多了就不妙。至于刘季述,唐昭宗的时候,唐朝已经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各地藩镇真正崛起,刘季述也无权可专了。
宋元
宋代也设内侍省,由宦官主管。但宋代宦官干政的现象不如外戚专权严重。而辽国,据《辽史·百官志》载,南面官诸“监”职名中,有“太监”之称,但在具体称呼上,仅称监,如太府监。
秦翰、王继恩、窦神宝、童贯、李神佑、李宪、李舜举等等宦官曾领兵。
元代的太府和各监,多有“太监”一官(如仪文监、典牧监、典室监、太府监等均设太监),太监一词并非宦官。
明代
明代诸监不设此官,但在宦官所领的二十四衙门,各专设掌印太监等,在宫廷内专门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明中叶以后,太监的权力扩大,拥有出使、监军、镇守、侦察臣民等大权。
明太祖朱元璋规定宦官不得识字,压低其官阶,禁止其兼外臣的文武职衔,并悬铁牌于宫门上,明示不许干政的警戒。从永乐朝始,宦官渐受重用。皇帝亲信的太监经常被派出巡出洋,担任监军。永乐十八年(1420)设东厂,由宦官执掌,从事特务活动,诸事直接报告皇帝。宣宗时,改太监不得识字的祖制,在宫内设内书堂。令学官教授小太监识字。成化十三年(1477)在东厂外另设西厂,以宦官任提督,加强特务统治。此外,宦官任职机构膨胀,宫廷中设有司礼、内官、御用、司设、御马等12监。惜薪、钟鼓、宝钞、混堂等4司及兵仗、银作等8局,总称为二十四衙门,各设专职掌印太监。宦官人数激增,至明末多达数万之众。英宗时,掌权宦官王振网罗部分官僚为党羽,形成阉党,开明代宦官专政先声。此后,宦官之祸迭起。成化年间的汪直、武宗时期的刘瑾、熹宗时期的魏忠贤等,都是权倾朝野、势力显赫的权宦。他们专横跋扈,排斥异己,巧取豪夺,屡兴大狱,加剧了明朝政治上的腐败,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
清代
清代“太监”一词成为宦官的统称,设总管太监等为首领,隶属于内务府。
宦官归内务府管辖,具体由敬事房管理。敬事房亦称宫殿监办处,设总管、副总管等职。康熙时总管宦官为五品,雍正时改成四品。
裁明代“二十四衙门”为“十三衙门”,人数大幅度缩减。顺治时设置宦官千余人,乾隆年间增至3000人,直至清末未过此数。宦官升迁降调由内务府移文吏部决定。宦官犯法,内务府可先拿后奏。严禁宦官干政。顺治帝仿朱元璋旧制,铸铁碑立于交泰殿,明文规定宦官凡有不法行为,均凌迟处死。
近代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也结束了延续数千年之久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宦官制度。伪满洲国仍有少量太监,抗战胜利后太监制度成为历史。
代表人物
春秋·竖刁
春秋时齐国宦官,生卒年不详。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心,自宫成为太监。而齐桓公也因为这件事而不听管仲遗言,亲信易牙、竖刁。桓公晚年竖刁作乱,不给饮食,桓公活活饿死。桓公六子互相争权,宫中成了剑拔弩张的战场。
春秋·勃鞮
勃鞮(dī),又名寺人披,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晋国宦官、贤臣。晋献公派勃鞮到蒲城刺杀其子重耳,两天的路程,勃鞮一天就到了。勃鞮割断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墙侥幸逃走。后来晋惠公又派勃鞮追杀重耳,重耳逃跑。晋文公重耳即位后,惠公旧臣吕省、郤芮准备焚烧宫殿,杀害文公。勃鞮求见晋文公,晋文公不能原谅他,勃鞮以齐桓公和管仲之事说服了晋文公,并告发吕省谋反之事。勃鞮也和管仲一起,成为后世君臣化敌为友的典范。
秦·赵高
赵高精通法律,是秦始皇幼子胡亥的老师,深得秦始皇赏识。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沙丘,赵高策划阴谋,巧言令色拉李斯下水,瞒天过海,矫诏逼杀公子扶苏,将大将军蒙恬兄弟下狱,成功帮助胡亥篡位。
事后升为中丞相,控制朝纲。接着赵高充分施展其凶残手段,诛杀异己,腰斩同盟者李斯,指鹿为马,玩弄秦二世于股掌之上,又发动政变逼杀二世。最后被自己立下的秦三世子婴所杀,灭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东汉·蔡伦
蔡伦
蔡伦,永平末年(公元75年)入宫为宦官。历任小黄门、中常侍兼尚方令、长乐太仆等职。元初元年(公元114年),安帝封其为龙亭侯,食邑三百户。蔡伦为人敦厚谨慎,关心国家利益,曾多次直言劝谏皇帝,匡弼时政。勤奋好学,办事专心尽力。窦皇后随葬宝剑等物品,都由他设计、监制,“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永元四年(公元92年),蔡伦任尚方令后,利用供职之便,常到乡间作坊察看,见蚕妇缫丝漂絮后,竹簟上尚留下一层短毛丝絮,揭下似缣帛,可以用来书写,从而得到启发,便收集树皮、废麻、破布、旧鱼网等原料,在宫廷作坊施以锉、煮、浸、捣、抄等法,试用植物纤维造纸,终于造出植物纤维纸。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他将造纸过程、方法写成奏章,连同造出来的植物纤维纸,呈报汉和帝,和帝大加赞赏,蔡伦造纸术很快传开。人们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全国“莫不从用焉”。
蔡伦这一发明,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东汉·曹腾
曹操的祖父曹腾,为东汉中常侍、大长秋,自幼入宫。永宁元年(120年),当时汉顺帝做皇太子,邓太后因曹腾年轻谨慎,让他侍候太子读书。曹腾特别受到汉顺帝亲爱,饮食、赏赐都与众人有所不同。后与宫女吴氏结为“对食”夫妻,并收养曹嵩为子(曹操父亲,本姓夏侯)。
本初元年(146年),外戚梁冀毒杀汉质帝,曹腾劝说梁冀拥立桓帝。曹腾死后,养子曹嵩继承了他的封爵。
魏明帝曹叡即位后,追尊曹腾为高皇帝,夫人吴氏为高皇后。中国历史上,被授予皇帝称号的太监,仅此一人。
东汉·十常侍
东汉末,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十常侍(正史中有十二人,《三国演义》中有十人)独霸朝纲,权倾天下。张让从宫中一杂役太监,逐步爬上太监首领中常侍。他怂恿汉灵帝刘宏设立“四园卖官所”,公开卖官敛财,灵帝竟然称张让为父,赵忠为母。灵帝死后,张让等人先下手为强,诱杀何进,导致京师卫军变乱,杀尽宫中几千太监,十常侍走上绝路,投身黄河。
蜀汉·黄皓
黄皓(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蜀汉宦官。黄皓受到刘禅宠信,董允死后,与侍中陈祗互为表里,开始参与朝政。陈祗死后,黄皓从黄门令一跃成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总揽朝政,操弄威权,并排挤大将军姜维。景耀六年(263年),钟会、邓艾发兵攻蜀,但刘禅迷信鬼神巫术,黄皓请巫师欺骗刘禅,说敌人最终不会到来。蜀汉灭亡,邓艾欲处死黄皓,黄皓重金贿赂邓艾左右,逃过一死。
《三国演义》中虚构了黄皓被司马昭凌迟处死的结局。
北魏·宗爱
宗爱,北魏权臣,中国历史上唯一弑杀两位皇帝的宦官,第一个封王的太监。宗爱籍贯、出身都不详,早年犯罪受宫刑,成为太监。正平元年(451年),册封秦郡公。太武帝出征期间,太子拓跋晃监国理政,查处宗爱的不法行为。宗爱向太武帝诬陷太子意图造反,导致东宫属官被杀,太子也被逼死。后来,太武帝心生悔意,欲立太子长子拓跋濬为皇太孙,宗爱非常恐惧。正平二年(452年),宗爱弑杀太武帝、东平王拓跋翰,拥戴吴王拓跋余为帝,自领大司马、大将军、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中秘书,冯翊郡王,不久又杀拓跋余。宦官连杀两帝,引起朝野震动。羽林郎中刘尼、陇西郡公源贺、平原王陆丽迎接皇孙拓跋濬入宫即位,是为文成帝,追封太子拓跋晃为景穆帝。宗爱及其党羽被处死,时年五十二岁。
唐·高力士
高力士是大唐一代最有权谋的太监之一。
他从一个流浪少年,遭阉入宫侍奉女皇武则天,目睹深宫中种种险恶和残酷,逐渐领会了一套处世绝学。
“神龙革命”中他随机应变,择主而事,投靠李隆基,将主子武则天拉下马。后又出谋划策,助李隆基诛杀韦后和太平公主,终成唐明皇最忠实的心腹奴才。
开元年间以高力士、杨思勖为首的宦官群体,借与唐玄宗同往东都洛阳之机,在龙门石窟为唐玄宗祈福,敬造西方无量寿佛一铺十九龛,开元六年六月龛像完工。
不过,高力士在创造唐朝“开元盛世”的过程中出过不少力,献过不少良策,这在中国历届太监中,算是出类拔萃的高人了。是他一手撮合了杨玉环和唐玄宗的旷世姻缘。是他成就了杨贵妃,也是他在马嵬坡缢死了杨贵妃。
唐·李辅国
大凡乱国枭雄,都有一套超乎常人的厚黑心术,李辅国是此中圣手。阿谀奉迎,溜须拍马,他不学就会。翻云覆雨,落井下石,他无所不能。谋害同类,残杀异己,他从不手软。李辅国是唐代宗的功臣,但是第二个月就被唐代宗贬职发配,数月后被“盗贼”所杀,而且未留个全尸。李辅国一生忙碌,谋权固位,巧取豪夺,拥城国之富,最后落了个身首异处,弃尸荒野。
后唐·张承业
张承业本姓康,字继元,唐末五代宦官。自幼受宫刑成为太监,被宦官张泰收为养子。他执法严明,得到晋王李克用器重,并接受遗命辅佐李存勖。唐朝灭亡后,张承业拒绝李存勖的加官进爵,仍旧担任唐朝官职,反对李存勖称帝。张承业长期留守太原,执掌后方军政,发展生产,为李存勖灭梁建国提供了后勤保障。李存勖非常感激张承业,称其为七哥,常到张承业的家中探视,还升堂拜母,结为通家之好。
宋·童贯
童贯,少年净身入宫,投于大太监李宪门下。他为人乖巧,揣摩功夫十分了得,精于媚术。徽宗即位后,他如鱼得水,使出浑身解数,献古玩,弄字画,用尽心思讨得这位风流天子的欢心,从此平步青云。他与蔡京联手,排挤朝臣。
公(即蔡京)媪(即童贯)二相,朝内朝外,互相勾结,独霸北宋军政大权,朝野百官,尽出其门,童太监成了“童大王”。童贯独领兵权二十年,北宋在与辽、金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国力日虚,他却兵权永固,足见他保权固位手段之高。
明·郑和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
在靖难之变中,郑和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从永乐初年起,郑和按照明成祖朱棣的安排转向航海事业。公元1405年至公元1433年,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亚洲非洲等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七次航行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不仅显示了明朝国家的强大,也充分证明了郑和统帅千军的才能。而海洋历史学家孟席斯出版的《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更是认为郑和船队先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澳洲等地。
2005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并规定全国所有船舶鸣笛挂彩旗,系取郑和首次下西洋之日期1405年7月11日。
明·王振
王振本是一介失意文人,用自我阉割的代价,铺就一条飞黄腾达之路。大权独揽后,疯狂敛财,打着皇权的旗号干预财政,贪赃受贿,把发财的主意打到了和尚尼姑头上;翦除政敌,手段阴险毒辣,肢解残杀刘球,为明英宗时期最为骇人听闻的惨案。王振专权乱政,导使英宗被俘,自己也送上绝路,被护卫将军樊忠一锤砸死,魂归黄泉。
明·刘瑾
刘瑾,明史上最有名的太监之一,人称“立皇帝”。他少年入宫,凭借好用的头脑,学会一身钻营功夫,得到大太监李广赏识推荐入东宫侍奉太子朱厚燳。他倾心尽力讨太子欢心,不久成为太子心腹内臣。太子继位后,刘瑾连连升迁,很快当上了司礼太监,代皇帝批答天下奏章。他还依靠东西厂和锦衣卫等机构,使天下人人自危。又妄改朝制趁机广纳赂贿,朝臣纷纷仿效,贪风四起,明王朝由是江河日下。
明·魏忠贤
魏忠贤,本是一市井恶少,目不识丁,却谙熟拍马绝技,入宫不久,得太监王安提拔,又与皇孙奶娘客印月打得火热,并接近万历皇帝,地位和权势与日俱进。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后,他和客印月开始揽权干政。他恩将仇报除王安,逼走魏朝,杖杀朝臣,大兴冤狱,捕杀东林党,私植党羽,自称“九千岁”,为历代阉官专权乱国的最高峰。他不仅献春药怂恿皇帝淫逸,自己娶妻纳妾,抢夺天下民女。崇祯继位后,魏忠贤被诛杀。
明·王承恩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早上,崇祯帝朱由检由太监王承恩陪伴登上煤山(景山),吊死在山腰寿皇亭附近的歪斜的老槐树上。王承恩也吊死于旁边的海棠树上。福王时,谥忠愍。康熙曾在思陵附近为王承恩树碑立传。
清·安德海
安德海,10岁入宫当太监,1861年咸丰病死,临终密诏,由其独子载淳继位,肃顺等八臣摄政,如那拉氏(慈禧)弄权可除之。安德海把遗诏密报慈禧。咸丰死后,他充当慈禧和恭亲王的密使,奔走于热河和北京间,使辛酉政变一举成功。“小安子”劳苦功高,慈禧破格提拔他为总管大太监。安德海成为慈禧心腹后,恃功自大,干预朝政,打压恭亲王,挑拨两宫皇太后,树敌众多,他疯狂敛财,骄横处世,最后身首异处。
清·李连英
李连英从咸丰六年(1856)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宫,在清宫长达五十二年。是慈禧太后最宠爱的贴身太监,也是清代品位最高、权势最大、财富最多、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大宦官。狐假虎威,有恃无恐,视军机大臣为等闲,朝中大员及外省督抚,无不对其巴结奉承,仰其鼻息。朝廷要务无不参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