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为什么要逃离(80万人打出五颗星)
"假若再也碰不见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楚门的世界》是派拉蒙影业公司于1998年出品的一部电影,豆瓣为其打出9.3的高分,接近80万人为它打出了五星好评。这部与第70届奥斯卡擦肩而过的电影,历经时间的洗礼,却日益焕发出它独有的光彩。
楚门秀
这是一部近似于荒诞的喜剧,而荒诞中却又蕴藏着太多的真实,巨大的摄影棚是禁锢楚门的牢笼,而所有为楚门笑过哭过的观众,是不是也从其中,看到与自己似曾相识的影子。
一边是日复一日的平淡,一边是充满挑战的未知,那道通往真实世界的大门,如果是你,会不会打开?
影片的主人公楚门是个平凡的人,三十岁前他与绝大多数的美国男人没什么不同。直到溺水失踪的父亲突然出现在眼前,又迅速被人带走,他想起了初恋女友当初的告诫,对过往的生活产生了怀疑,在他用心的审视下,越来越多的破绽在小镇出现。
原来从楚门出生的那天起,他就是这场真人秀唯一的主角。桃源镇是片方搭建的巨大摄影棚,岛上除他之外的所有人都是演员。楚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被遍布小岛的摄像机全程无死角的记录下来,这就是“楚门的世界”。
全球的观众都在电视机前关注着他,而他却浑然不知。在一次次“意外”的试探之后,楚门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他克服了自己对于海水的恐惧,站到了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门前,面对着未知的不确定,他还是义无反顾的转身离去。
巧合的是,影片里面楚门驾驶的那艘帆船叫做 “圣玛利亚”号,跟哥伦布探险船队的一艘船同名。这也预示着楚门的离去是一场冒险的旅程,谁也无法预料那扇门后面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或许如基斯督所说,外面的世界一样充满着谎言与欺骗,可是如果我们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那这个世界给予我们的回馈,也只能是一个坚不可摧的“桃源镇”。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现实世界里的楚门,能够定义真实的唯一标准,只有清醒的自己。没有真实是不可能生活的,真实大约就是生活之道。
------- 卡夫卡
楚门从出生到三十岁,一直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每天快乐的上下班,与熟悉的人热情的打招呼,烦闷时与朋友坐在海边喝酒,憧憬着去往斐济的旅行。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个普通人再平常不过的生活,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更没有激烈的冲突,而就是这样一个毫无特色的男人,却是被全球十几亿观众瞩目的“主角”。
这是一个巨大的舞台,整座小岛布满五千多个摄像头,所有的东西都是为他而设。公司是假的,卖报刊的老人是假的,路上的行人是假的,母亲是假的,落水失踪的父亲也不过是剧本的设定。
妻子、朋友,乃至与身边的每一个陌生人,都不过是这场全球狂欢的“真人秀”中的一个个演员,唯一真实的只有楚门,这个从出生就被选定的“主角”。
可是谁又能否定他曾经历过的一切,在楚门的世界里,那些过程也曾经无比的真实。他享受过父母的关爱,感受到朋友的友谊,他用视觉、嗅觉、听觉,感受过生活的真实。
直到一个从天而降的摄影灯,一场诡异的雨,一次电梯中的意外发现,一个突然回归的父亲。这么多的意外让楚门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身边的一切,于是所有曾经的真实都不再牢固。
桃源岛是基斯督为楚门而设,他架构出一个无比真实的世界,整座小城所有的生活气息,都与楚门息息相关,它构成了三十年间无法切割的记忆碎片,虚构出一个足够“真实”的现实世界。
生活是什么?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那是从胎儿到暮年的一生,是四季流转的光阴。而浓缩到细微处,那是城市的某个街角,又或是村庄里升腾起来的炊烟。
作为个体属性的人,融入这个世界,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表层的感官体验,更重要的是内心情感的满足,这种内在的欲望往往更加具有力量。
而楚门恰恰缺失的就是这个,基斯督为他营造的一切,看起来完美无缺,却忽视了最不可控制的心理因素。他能在桃源岛布满监控,却没有办法在楚门的脑海里装上一双窥视的眼睛,他能看到楚门的喜怒哀乐,却无法操控他的思想。
情感的反馈来源于内心真实的感受,再好的演员也无法把它演绎的天衣无缝。楚门在与妻子交谈中,她总是莫名其妙的来一段广告植入,对于她来说这是工作需要,却与楚门渴望真实交流的需求格格不入,这种本质上的疏离,很难让楚门产生归属感。。
能够困住自己的牢笼,只有对未知不可言状的恐惧。很多人小的时候都有过被家人安排的经历:几点起床上学,几点熄灯睡觉,考什么样的大学,找哪种类型的对象,都在父母的规划中,孩子需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的执行。
于是,当我们讨论家庭教育的话题,总是习惯于都把失败的责任推给原生家庭,仿佛控制成了父母的“原罪”,那些所有成年之后的懦弱、偏执,都源于被人为禁锢的结果。
他们感叹自己活的并不真实,是父母世界里的傀儡。就像楚门经历的一切,在看似真实的生活里,却与真实背道而驰。
可事实真的就是这样吗?就连高高在上的制片人基斯督都承认,只要楚门执意要离开,没人能够阻止他,他们能做的,也只有不断的设置障碍,不仅是巨大片场的隔离墙,更让人难以摆脱的是内心习惯形成的思维桎梏。
那是一种惯性的思维模式,源于日复一日的重复,一旦想要挣脱它的束缚,会有无数个声音告诉你,未知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在熟悉的环境里面做熟悉的事情,才是最佳的选择。
于是,我们放弃了与父母的争执,顺从了他们的安排,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一边享受着舒适区的安逸,一边又在不断的后悔自己的懦弱,如此周而复始,不过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恐惧,给了自己放弃的理由。
人类最原始且最强烈的情绪就是恐惧,而最古老且最强烈的恐惧就是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洛夫克拉夫特
人的躯体也许能被禁锢,但是心灵的自由永远不会被外力束缚,能阻挡我们追逐真实的牢笼,只会是不被人知的畏惧,在现实与未知的权衡中,决定方向的天秤会不由自主的倾向于最熟识的那一端,如果对真实的渴望没有足够的强烈,很难迈出那一步。
《肖申克的救赎》中,从精英到阶下囚,环境的巨大反差,冲击着安迪的精神世界,监狱的铁网高墙锁住了他的身体,却从没有那么一刻钟磨灭他向往自由的梦想,在这股力量的支撑下,安迪才能奇迹般的逃出监狱,恢复了自由。
这条探索的路也许充满荆棘,或许并不像你所梦想的那样美好,也许依然会有欺骗、背叛这些黑暗的东西。可是与过去相比,它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给了生活无限的可能。
当楚门克服对海水的恐惧,驾驶小船来到尽头,才震惊的发现这里竟然是一面巨大的围墙,楼梯上面有一道门,将两个世界完全隔绝。
基斯督告诉他,在这个营造的世界里,他是绝对的主角,留下来可以安稳的过完一生。而他所梦想的真实世界,远没有想像中的美好,外面的世界如同桃源镇一样,同样充满了欺诈和无奈。
楚门还是走出了那扇门,告别了基斯督所谓最好的安排。临行时他彬彬有礼的鞠了一躬,说:“假如无法再见到你,那么祝你早安,午安,晚安。”他的脸上满是微笑,没有一丝被控制的怨恨和疲惫感,怀着希望走向了门外的世界。
如果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秀场,我们如何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影片中,桃源岛就像一个浓缩版的真实世界,楚门过去三十年所经历的无疑是很多人生活的缩影。
我们每一个人与世界接触,都很难完全摆脱被“操控”的命运,有时候以主动的方式参与,更多的在不知不觉中被动的被外界环境所影响。
很显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但却未必能够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让我们在无意识中受到别人的支配。
这部1998年上映的影片,之所以经久不衰,一方面归功于主角金凯瑞炉火纯青的表演,他在影片里突破以往表演中夸张、无厘头的搞笑模式,用更内敛极具生活化的表达方式,将楚门的内心冲突展现的更加富有生命力。
更为关键的是,影片所传达给观众的对于隐私与窥视欲的思考,对于每一个人都具有现实的意义。
导演彼得·威尔曾在访谈中提到:"迈克尔·杰克逊才是真正的‘楚门’。他是我构思‘楚门’这个角色的原型,他最接近‘楚门’这个人物。"
"迈克尔同‘楚门’之间的联系很简单,他们都有心,但人们却只把他们视做有娱乐价值的物品。"
"他就像生活在一个玻璃钢里,所有的人都在窥探着他。"
迈克尔·杰克逊作为世界知名的流行音乐天王,他的舞台成就毋庸置疑,在享受至高荣誉的同时,他也饱受着媒体和公众无时不在的窥探和质疑。
娱乐狗仔二十四小时包围着他,他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大解读,临死都无法洗脱娈童癖的指证,无数人在娱乐至上的怂恿下,尽情参与吃瓜的“狂欢”,却恍然不觉自己也成了那个利益链条里被收割的“韭菜”。
在媒体时代,人们的窥视欲望被无限的放大,我们开始习惯于对他人生活的评头论足,在别人的快乐中感受自我的满足,也在他人的无助与悲伤下得到某种对生活无奈的慰籍,却丝毫没有顾忌到这种群体的窥视中,自己也是潜在的受害者。
你是否曾追忆起05届《超级女声》的火爆场景,是否曾为《极限挑战》里的某个明星圈粉,是不是也曾为心中的爱豆投票呐喊,是不是没有意识到,作为旁观者的你,也成了栏目制作方隐形的群演。
而在现实生活这个没有边界的秀场中,每个人既是自己的主角,也是他人的旁观者,如果能演好这个特殊的角色,我们都可以是走出桃源镇的楚门。
1.演有挑战的角色,而不是最舒服的人生。
在舞台表演上面,如果长时间演绎同种类型的角色,很容易在观众心里形成固化意识,将自己束缚在某种僵化“印象”里,演员的戏路会越来越窄。
这时候通常会面临两种选择:其一,延续从前驾轻就熟的类型,在自己的舒适区里表演,不会有大的失误,可能也很难带来惊喜。其二,突破目前的角色限制,去寻求更多的可能性。在未知的领域里面,演员需要冒更大的风险,转型的结果犹未可知,。
作为普通人,有着同样的困惑,就如同北上广与家乡小城的纠结,一边代表着无限的机会与可能,一边是相对安稳,压力比较小的舒缓生活,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未知的恐惧就在于,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秒将要发生什么,它超脱出了人们熟悉的范畴,很难凭借经验和习惯来轻松应对。
可就是这种不确定性,反而构成了生命里无法言说的惊喜,它打破了常规给生活的定义,让我们怀有不断探索的兴趣,这时候过程的体验高过了结果的优劣。
在时间的长河里,曾经一往无前的勇气,即便伤痕累累、一无所获,也胜过困守在心海牢笼里踌躇不前的看客。
没人能够改变人生舞台为我们选定的角色,却可以决定演绎它的方式,如果百分之八十分的努力可以描绘出别人眼中的平凡,那何不拼尽百分之百,让自我的舞台变得惊艳绝伦!
影片最后,当楚门弯腰与过去告别,毫不犹豫的推开那扇未知世界的门,电视机前的观众也不禁为之欢呼雀跃,似乎他们那一刻也摆脱了某种枷锁的束缚,奔向了自由的远方。而其中两位顾客冷淡的说:“节目结束了,那就换个台吧。”我们清楚的看到,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有人假装清醒,有人甘愿糊涂。
2.保持底线意识,不随意盲从。
《楚门的世界》作为二十多年前的电影,如今看来,依然富有强大的感染力,这是因为影片所要探索的关于隐私与公权的冲突,至今仍是争论不休的话题。
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便捷化,媒介对于生活的参与范围更广、程度更深,尤其是娱乐化的客观需求,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都有可能成为被窥视的对象。
一方面,我们热衷于从这些隐私八卦中,获取吃瓜的素材,另一方面,又对跟拍、人肉搜索这类侵犯个人隐私的行径,怀有深深的警惕。
总有人认为,当个人隐藏于群体里面,所有的举动就可以“合情合理”,而“大多数”也成为了突破意识底线的挡箭牌,堂而皇之的“恶”才是最可悲的事情。
楚门只是一个栏目被选中的普通人,从出生到成长,他所有的经历都毫无隐私可言,就连床上那些事都被基斯督拿来作为吸引观众的噱头。
楚门的一举一动在全球直播的节目中无所遁形,那些酒吧的店员,评头论足的客人,躺在浴缸里的秃头男人,都是这场节目狂欢的支持者,楚门仿佛是动物园被展览的猴子,他们都成了指指点点的游客。
这是楚门的不幸,又何尝不是那些旁观者的悲哀,他们坐在台下,依然也是“楚门秀”的参与者,在上帝视角的基斯督眼中,他们与楚门并没有差别。
底线是行动的阻止线,也是意识思维的红线,我们需要清楚的知道,什么样的行为不可为,什么样的行为需要谨慎。前者有法律来限制,后者更多的要依靠自我的约束。
网络上曾看过一起自杀事件,在女孩坠楼前的那段时间,楼下围观的看客,有的开起了直播牟利,有的吹口哨催促女孩快点跳,像极了鲁迅先生笔下争抢人血馒头的场景。
心理学上有一种“责任分散效应”,似乎能够解释这类匪夷所思的行为。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对同一件事情,个体完成时责任感很强,反应会更积极。在群体状态下,每个人的责任意识都会被分摊,反而会出现退缩甚至相反的走向。
避免盲从要建构坚固的心理底线,明辨正确的是非观念,不人云亦云,不被外界环境轻易改变认知标准。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
“楚门秀”也是每个人都曾面对的难题:生存与梦想,真实与虚妄,顺从与挣扎。楚门的经历,仿佛就是我们很多人的缩影,困住楚门的牢笼是基斯督为他精心打造的桃源小镇,而我们的牢笼却更多的来自于内心不可抗拒的顺从。
在父母为我们规划的人生里,小时候努力学习,成年后安稳的就业,与他们心仪的对象结婚生子,然后在平淡的日子里重复着这样的生活。
或许我们都曾被现实生活折磨的体无完肤,也将从楚门成长为自己厌恶的基斯督。但在此之前,我们依然愿意从“暖巢”中走出来,被暴风骤雨的生活亲手打磨,在青春与衰老的旅程中,从没有一刻的放弃
我想,这才是真实人生该有的样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