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历史帝王列表(夏朝历史考二--夏王朝帝王世系表)
夏朝(约前2070-前1600)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17.1夏代疆域图
根据史书记载,禹(姓姒,名文命,号禹,传说是颛顼的曾孙,黄帝的六世玄孙)因为治理天下水患立下大功,被世人尊称为"大禹"。帝舜因禹贤能选为继承人,舜年老之后将王位禅让给禹。
禹在位期间,征伐不听教化、多次叛乱的三苗,收服西部的有扈氏部落,震慑东南的九夷部落,将势力范围从中原之地扩张到西北地区及江淮流域。禹通过涂山大会和苗山大会会盟诸侯,铸九鼎、划九州,称国号"夏",故而禹又被称为"夏禹"。
17.2大禹治水图
"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氏"为首,因此建立王朝时就以"夏"为国号。
禹即位之初曾想保持禅让制,可惜他推举的继承人皋陶不久后病逝。其后禹一直未指定继承人,随着王位日益巩固,禹禅让的想法开始动摇。当时夏朝有一名贤臣伯益,政绩卓著、威望极高,深受百姓爱戴,禹不得不指定伯益为继承人,协助禹处理政务,不过禹同时也让自己的儿子启参与治理国事。
17.3禹贡九州图
在禹的帮助和指导下,启获得大量展示才能的机会,在政务方面表现卓越,而缺乏资源的伯益政绩则相形见绌。禹死后,启顺势接掌王权,破坏了传统的禅让制。
伯益或为维持禅让制,或为自身争取利益,他在启继位后不久带领东夷部族进攻启,但是启的势力庞大,伯益兵败饮恨。启打败伯益后,在钧台(今河南禹州)举行盛大宴会,宣布自己为夏朝第二代国君,从此"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就被王位世袭制取代,开启了中国近四千年的"家天下"模式。
夏启实行王位世袭制,表明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制度开始瓦解,中国从原始社会跨入了奴隶制社会,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进步。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使人们的生活异常艰难,而奴隶社会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分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人们的生活随之得到改善,同时也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所以夏启还是有历史功绩的。
17.4夏启夺权家天下
夏朝自夏禹开始,总共传承了十四代,十七后 (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四百七十一年,最终为商朝所灭。国人喜欢以"华夏儿女"自称,其中"夏"就是对夏朝的记忆和崇敬。
由于现存的与夏朝的史料较少且零散,多是春秋至西汉时期的文人和史官整理,笔者对现存的史料进行整理排序(多为正统史料,少量采信《竹书纪年》记录,剔除了百科上的谬误),将夏王朝的帝王世系表呈现给大家。
(关于夏朝的历史故事很多,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查阅。)
笔者在整理夏朝资料时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
尧帝活了118岁,舜帝活了100岁,禹帝活了108岁;
夏朝471年,历17帝,平均在位时间27.7年;
商朝554年,历31帝,平均在位时间17.87年;
周朝791年,历37帝,平均在位时间21.37年。
皇帝制度确立后,后辈君王的在位时间比起夏商周的君王更加相形见绌。
自公元前221年秦王赵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历经2133年,中国共出过422位皇帝(另有死后追封为皇帝73人不计入)。
中国历史上皇帝平均在位时间:2133/422=5.054年。
17.5轩辕黄帝的龙之黄金血脉
笔者不得不感叹远古君王的寿命真长、政局如此稳定,看来夏商周君王身上流淌的真是黄帝的黄金血脉,所以在那么艰苦的岁月中还能如此长寿,而秦汉之后的君王血脉混杂,所以寿命和在位时间越来越短了。
(文中图片均取自网络,如果侵权立即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