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在哪里过合适(第十个清明小长假)

导言

清明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已有2500年历史。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8年国务院将清明定为国家法定节日,假期1天,2009年改为3天。今年是第十个清明小长假。

中国社会在儒、释、道三家的共同影响下运行了2500多年,传统节日多与儒、释、道三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清明对于儒、释、道三家有何异同?现代人又当如何在清明祭祖?老朽不才愿与大家聊聊。

清明节与道教

道教是中国最具世俗性的宗教,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道教中“清明”二字意指天明地洁、气象清朗之境——“夫道,乃天也,清且明,不欲见污辱也”。也就是说当世界处于“清且明”的状态时,就呈现出万物生全、谐和安宁的局面。清明节是道教的重要节日。道教奉行的教义之中就包括祭祖宗的内容。道祖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人们依“道”而行,就会有“子孙以祭祀不辍”的福报。

清明节在哪里过合适(第十个清明小长假)(1)

佛教故事《目连救母》

其实,于佛教弟子而言,如果要“祭奠超度亡者”,那么每一天都可以当作清明来过。只要把每天所作修行功课的功德回向给亡者就可以了,至于是否扫墓、烧纸、是否上供品、是否燃香,这些风俗习惯更多的是出于自己情感的需求,并没有特殊的规程。如果做得好,甚至可能将亡者直接从三恶道解脱出来,这比扫墓、献花、上供、焚香更利于亡者的超度,依据佛教传说而演绎出的《目连僧》救母就是最典型的佛教孝善观。

清明节与儒家

《礼记·祭义》一篇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孔子弟子宰我问道:我听说过鬼、神这样的名称,但是不知道究竟说的是什么东西呢?孔子回答:一切的生物都将终归于死亡,死后必然终将归于尘土,这就叫做鬼。

清明节在哪里过合适(第十个清明小长假)(2)

《礼记·祭义》

孔子认为人的生命消逝后,彻底地归于尘土,不会有灵魂或精神存在于世间,鬼、神这样的称呼,实际上是为生者提供一种心灵的安顿。所以,祭祖不是因为先祖的灵魂不灭,需要超度,也不是因为先祖去世后会成为神灵,可以作为祈福许愿的对象。祭祖真正的目的是让百姓在追溯先祖的过程中,不忘记自己生命的来历。

在儒家看来,祭祖是中国人“报本反始”的世俗情怀,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化运动”,是每一个个体在这一家族化运动中,认识自身伦理名分、践行伦理义务的重要过程,它绝不是宗教性的而是世俗伦理性的。当圣君以此推及天下,则将迎来家齐、国治、天下平的盛世。

清明祭扫的现实意义

2500年来,在儒、释、道三家的共同影响下,清明、祭祖从未脱离过中国人的民族共同情怀和生活习俗,即便是在战争、灾难等天灾人祸期间,也未曾中断,最多也就是在形式上、称谓上发生一些暂时性的变化。

这种传统绝不是单纯的宗教仪规,更不是封建迷信,而是融入每一个中国人血液里、渗透到中国社会每一个角落的传统文化的根脉。

4月5日即将来临,无论您是道教信徒、佛教信徒、儒家文化的追随者还是无神论者,只要你是中国人,下面的这些基本祭祀礼仪,或许对你也有几分参考价值。

清明祭扫常识

1. 祭祀时间:以清明日为首选,鉴于正清明日扫墓祭祀人潮蜂拥,选择在节前节后10天内扫墓,同样可以达到祭拜目的。

2. 清洗添土:到达墓地,首先要给墓碑、墓龟、明堂、香炉拂尘清洗,认真检查墓地的,若有开裂、坍塌、损坏或异常情景要尽快修复或调整。清除杂草,添盖新土。

3. 清理香炉:墓地的香炉经过整年日晒雨淋后,灰土板结成块,所以要对香炉进行松土,松到可以插香的程度。务必做到插香一次即稳当,大忌插香后发现插不住再拔起重插。

4. 供品摆设:可以是畜禽肉类、水果、鲜花、茶点、素果、糕饼等均可,以亡者生前喜好的食品为宜。忌讳同类供品出现双份。

5. 上香跪拜:祭拜不是拜佛,也不必每个人都要上香。家属中可推选一人插香。跪拜以辈分长幼排序。

6. 烧纸:这是祭祀扫墓流程中最后一项,一般都烧些纸钱、锡箔折成的元宝等。不过现在倡导文明祭祀,在山上林间地一定不能出现火种,可以就在专门的地方一去烧。

清明祭扫忌讳

1. 时间:避阴就阳,早上天亮之后开始,务必在上午11时之前完成整个扫墓。一定要避开午时,大忌傍晚。

2. 衣着:不可穿艳丽、过分曝露的衣服,所穿服装要符合环境场地,一般穿黑色或是素色暗色系的衣服,以此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及哀悼。

3. 饮食:扫墓前不宜饱腹,宜清淡;扫墓时不可边吃东西边祭拜。

4. 人员:祭拜之人有选择,孕妇、经期女性、患病体弱之人、未满三岁幼儿等人群最好远离墓园,坟地,不参与扫墓祭祖。非逝者亲友不应参与。

5. 举止:忌讳在墓园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处小便,尽量不在先人墓地照相,不对墓穴设计品头论足。

6. 花仪:通常一些素洁的花朵,如白色、黄色的菊花、百合等。没有特殊原因,不要送颜色鲜艳的花朵。

你的家乡还有怎样的祭扫仪规和忌讳?不妨跟大家一起聊一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