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脑中风的最好方法(做好这5点预防80的脑中风)
我们身边中风(卒中)的人越来越多!
为什么这么多人中风(卒中)?最关键是没有去预防,或者不知道如何预防!其实绝大部分的中风(卒中)都是可以预防的。
心脏协会(AHA)联合脑卒中协会(ASA)发布了最新的脑卒中二级预防临床指南。新指南指出,通过5种有效的方法,可以预防约80%的脑卒中。
第一点:控制血压
长期的高血压不控制,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会导致血管内皮炎症反应加重,会导致血管斑块风险和血管破裂风险增加。
在专业评估未来10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中,比如抽烟、糖尿病、高脂血症分别只是1分。可是如果有高血压,会根据高血压的高低水平,收缩压(高压)130-139,得1分;收缩压(高压)140-159,得2分;收缩压(高压)160-179,女性得3分,男性得5分;收缩压(高压)180以上女性得4分,男性得8分。这样说明高血压对于心血管疾病影响很大。
收缩压每增加20 mmHg,脑卒中风险增加27.7%,舒张压每增加10 mmHg,脑卒中风险增加13.8%。
我们国家高血压的人数高达3亿,我们国家更是脑卒中大国,发病率高的一个原因就是高血压的人数过多。
所以积极有效控制好血压,是预防脑中风的第一点。
第二点:健康饮食
长期不健康的饮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柳叶刀》2018年发表一篇文章,全球2017年因为精细粮过多,水果蔬菜不足,吃盐过多等等不健康饮食,简介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高达800万。
高盐高油高糖,甚至过多的精细粮都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所以我们要在日常饮食中,减盐减油减糖,目前我们平均吃盐每天每人10g多,健康吃盐应该少于6g;我们吃油的量也超过了将近1倍,所以要减油;生活水平提高后,更多人只吃精细粮,抛弃了粗粮。
精细粮破坏了胚乳、胚芽、麸皮及其天然营养成分,长期使用精细粮,不利于心血管健康,与精制谷物相比,全谷物可提供更多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 纤维等营养成分及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健康饮食,要求我们低盐低油低糖,逐渐增加粗粮杂粮比例,减少一定量的精细粮;增加水果蔬菜的比例;严格控制油炸食品、高盐食物、肥腻食物;控制猪牛羊等红肉,肉类每天每人红肉不超过70g,白肉70g左右,尽量以水产品为主,如果没有水产品以禽类为主。补充适当的奶制品、蛋类、坚果等。
第三点:规律运动
久坐不运动对人体的危害巨大,研究显示长期久坐不运动,可能带来的坏处接近吸烟的坏处。久坐会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明显增加。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报告, 每天坐≥8小时的人,相对于坐<4小时的人而言,死亡风险上升了52%,久坐不动的人比运动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了80%!久坐的人比运动的人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了107%!
各种指南都推荐我们坚持适当的运动,每周不少于150分钟,以跑步、快走、游泳、骑车、爬山、跳绳等有氧运动为主,同时配合适当的肌肉锻炼。
第四点:远离烟草
吸烟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不言而喻,每日吸1~2支烟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1.9倍。每日吸3~5支,心血病疾病死亡风险增加2倍。<50岁的心梗患者中,75%的都吸烟,研究表明吸烟者要比戒烟者或不吸烟者早发心梗10~11年。吸烟较之不吸烟者可增加7倍的心梗风险。
吸烟危害明确,且戒烟又省钱,又不用花时间,又不用花体力,获益又最大;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很难戒烟呢?
报告显示,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0.5%。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不吸烟者的二手烟暴露率为68.1%,有7亿人暴露在二手烟中。二手烟危害不比一手烟小。
戒烟!远离烟草!远离二手烟!
第五点:保持健康体重
肥胖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疾病,,目前我国18岁以上的人,50%超重或肥胖,肥胖还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各种疾病的危险。
体重指数BMI,是评价是否超重的相对准确的方法,BMI = 体重(单位Kg) ÷ 身高的平方 (单位m)。
我国专家认为,中国人虽属于亚洲人种,体重指数的正常范围上限应该比亚洲标准低些。有专家建议,中国人体重指数的最佳值应该是20-22,BMI大于23.9为超重,BMI大于30为肥胖。
大家对照自己看看,自己能做好几点?
如果高血压、抽烟、肥胖、不运动、不健康饮食,那么我们真的离中风越来越近!
科普划重点:
人人健康,都应该从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高血压,控制体重,坚持运动,健康饮食,远离烟草开始!
#非常病例#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