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戴锦华推荐的10本好书(北大教授戴锦华)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优胜劣汰”是一个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当中都作为通则一般存在的说法、

早在十九世纪时,以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以及托马斯·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家就曾经根据自己的研究证明了在自然界当中,物种的发展与其本身的力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后者的著作《进化论和伦理学》还曾经被近代著名学者严复翻译为《天演论》,成为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一部分。

北大教授戴锦华推荐的10本好书(北大教授戴锦华)(1)

同样,这一研究也被延续到了人类社会当中,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在他的研究当中,引用了达尔文等人的生物进化论,并进一步引申为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

同样,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也同样被严复翻译为了《群学肄言》,为当时的中国带来了西方的最新研究成果。

从这一角度来看,似乎在这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当中,人们就早已习惯社会当中存在的“优胜劣汰”规则,所以即便是当人们遭遇一些难以接受的淘汰时,也会倾向于将之归隐于此。

北大教授戴锦华推荐的10本好书(北大教授戴锦华)(2)

但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合理吗?是否应该在面临即将到来的淘汰时,就真的“躺平”呢?不妨先来看一些概念。

时代进步与生存压力

众所周知,社会的进步会带来急速的变迁,在某些社会进步的阶段当中,甚至有些产业整体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当中彻底消失,比如在二十一世纪初一度十分火爆的“传呼机”,由于当时通讯设施并不发达,所以拥有移动电话的人比较少,这一设备便成为了代替移动电话而存在的最好产品。

然而,就在数年时间之后,移动电话立马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的必需品,传呼机也犹如昙花一现,被时代所淘汰。

北大教授戴锦华推荐的10本好书(北大教授戴锦华)(3)

其实伴随着某些技术的发展,有许多行业以及相关的员工会面临这样的命运,现如今全球性的技术增长几乎是所有国家都会面对的情况,那些技术相对比较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随着大规模生产以及机械化的普及,已经渐渐面临淘汰的命运,成为“夕阳产业”。

根据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戴锦华所做出的定义,在当今社会之中,由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使得一部分人被社会放逐,成为社会结构性的多余,范围为30岁,而这批人被她称之为“结构性弃民”——即并不是真正被放逐,而是难以再具备竞争力,面临被社会淘汰的风险。

北大教授戴锦华推荐的10本好书(北大教授戴锦华)(4)

所谓“结构性”,其实本身就具备一种分类与分层的内涵,其暗含了“整体-部分”的关联,以及各部分之间存在一定相互作用。

戴锦华教授认为,这些人即便是面临淘汰,其实也并不是因为什么实实在在的原因,只是因为社会不得不出现分层,而那部分不具备竞争力的人,就会成为相对“下层”的部分。

现状:残酷竞争因何存在?

也许很多人都会感到疑惑:既然人类社会存在了这么久,那么类似的情况应该早就出现过,至少应当有人能够预测,为什么好像突然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正如上文所说,激烈的社会竞争源头是现代化、工业化对于各个行业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在生产力相对低下、人口数量有限的历史当中,这样的情况自然是第一次存在。

北大教授戴锦华推荐的10本好书(北大教授戴锦华)(5)

这一问题自然是存在多种成因的。就例如当今生活在中国的个体,往往都会经历一个有些类似的生活经历:按部就班的接受教育-进入社会开始工作-组建家庭并生育,之后不断重复这一过程。

然而,仅仅是在接受教育阶段,为了获取出众的成绩,人们面临的竞争压力就十分可观,这一点可以由2021年国家颁布的“双减”政策窥见一斑。

其次,在求职阶段,愈加明显的压力与“内卷化”开始出现,现如今人们的需求与收入之间存在巨大的沟壑,消费主义的诱导、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观念的改变都导致人们的需求大于收入。

北大教授戴锦华推荐的10本好书(北大教授戴锦华)(6)

许多年轻人难以控制自己的经济状况,往往会受到“超前消费”的诱惑,年纪轻轻就负债累累。

于是薪资在此时显得十分重要,然而2021年全国的平均工资收入,由最低的3299元到最高的9227元,平均下来也就是五千元左右,似乎并不能达到很多人的消费需求。

于是为了过上想要的生活,许多人难以在原先的职业当中坚持,或者是被迫选择做兼职、贷款等方式,很多压力也是由此而来。

当然,即便是看似并不算高的平均收入,每年也都有数以千万计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待就业人员去竞争,可供选择的岗位并不多,这也就意味着肯定有人会失业、会找不到工作。

北大教授戴锦华推荐的10本好书(北大教授戴锦华)(7)

所以总的来看,人口基数、社会发展以及需求增长是导致现如今人们生活压力增加的主要因素,也是许多人会面临被“淘汰”的原因之一。

何去何从:“躺平”还是努力奋斗?

面临愈发激烈的社会竞争,有许多年轻人表示,即便是自己参与到这样的“内卷”当中,往往也难以取得很好的发展,不如干脆放弃,做出一种“躺平”的态势,任由其他人进行竞争。

其实这样的群体心理会导致整个社会的消沉,人们缺乏努力奋进的动机之后,整个社会也会陷入一种毫无斗志的状态。

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并不是没有竞争力,而是缺乏好的规划和坚持。

北大教授戴锦华推荐的10本好书(北大教授戴锦华)(8)

对于被日复一日生活所折磨的年轻人而言,假如想要改变现状,第一步就是做出正确的规划,无论是学历提升还是深入钻研工作,是转行,都要有清晰的计划。

其次就是行胜于言的实践,只是诉苦并不能解决现状,应该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把每天计划要做的事情完成,最终的收获自然是超乎自己想象的。

“弃民”在每个时代都有,关键是看能否凭借努力逃离这种威胁。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万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第一心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