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差的七律诗(杜甫有两句名诗)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杜甫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语言通俗,人人会背,却鲜有人懂它的真实含义。这首诗就是被收录到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诗中,“锦城”即锦官城,代指成都;“丝管”是弦乐器和管乐器的合称,这里泛指音乐。
全诗大意是:婉转动听的音乐,整日飘散在锦官城的上空,荡漾在江波上,升腾到白云里。如此美妙的乐曲,只应天上的神仙才能享用,人间的百姓一生又能听到几回呢?
单纯从字面意思上去理解,这首诗的主旨无疑是赞美锦官城的音乐之美。其中,前两句正面描绘音乐的美妙,是实写,后两句侧面感叹音乐的罕见,是虚写。全诗区区四句,却做到了由实入虚,虚实结合,既婉转含蓄,又耐人寻味,堪称古今描写音乐之美的巅峰之笔。
但是,如果仅此而已,那么该诗也算不上什么极品佳作。正如《唐诗解》所言:“少陵语不轻造,意必有托。”又如南村所语:“少陵篇咏,感事固多,然亦未必皆有所指也。”杜甫这首《赠花卿》真正的妙处,在于它的弦外之音。
从诗题入手。一首全篇写音乐的诗,标题为什么要叫《赠花卿》呢?
首先,“卿”是古代对地位或辈分比自己低的人的一种客气称呼。比如,皇帝会称自己的臣子为“爱卿”,就是这种用法。而“花卿”具体所指的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杜甫还有一首《戏作花卿歌》,也是写给花敬定的,其诗曰:
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
用如快鹘风火生,见贼唯多身始轻。
绵州副使著柘黄,我卿扫除即日平。
子章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
李侯重有此节度,人道我卿绝世无。
既称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京都。
这首《戏作花卿歌》的意思很直白,前面夸张“花卿”骁勇善战,平叛有功,后面则是批评他平贼之后,不该忘乎所以,留蜀滋乱。
通过这首《戏作花卿歌》,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花卿”是谁,杜甫为什么要几次三番写诗给他。
《赠花卿》与《戏作花卿歌》两首诗,同样是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当时,蜀将花敬定因平定段子璋之乱居高自傲,任性妄为,不但放纵手下掠夺百姓,还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因此,杜甫特地写诗相赠加以讽刺和劝诫。
弄清了背景和用意,再看杜甫的这首《赠花卿》,就不难读懂其中深意了。
与《戏作花卿歌》不同,《赠花卿》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用一语双关的方法委婉表达出讽刺之意。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里的“天上”暗指天子所居的皇宫,“人间”则是指皇宫之外,这种用法并非杜甫的标新立异,而是古代非常常用的双关语。
杜甫说此曲属于“天上”,并且特意加了限定词“只应”,但实际情况却是“人间”也能听到,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由此可见,僭越之事已经达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古往今来,人们对杜甫的这首《赠花卿》评价极高。
比如,明朝第一才子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公之绝句打余首,此为之冠。”意思就是,杜甫所有绝句之中,这首《赠花卿》写得最好。
又比如,明朝著名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评曰:“杜甫七绝惟锦城丝管一首近太白。”意思就是,杜甫此诗,风格飘逸,酷似李白。
再比如,清代的仇兆鳌更是在《杜诗详注》中盛赞杜甫的《赠花卿》曰:“此诗风华流丽,顿挫抑扬,虽太白、少伯。无以过之。”意思就是,杜甫的《赠花卿》语言与节奏双绝,即便是擅长写七绝的李白和王昌龄,也无法比拟。
该诗的高明之处在于,寓讽于谀,绵里藏针,柔中带刚,意在言外,说忠言而不逆耳,兼顾了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本文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