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杜甫逐句赏析(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赏析)

月夜杜甫逐句赏析(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赏析)(1)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今天我们来走进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外古诗词诵读之《月夜忆舍弟》。

月夜杜甫逐句赏析(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赏析)(2)

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中学语文绕不开的一个人物。

首先了解一下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诗人。这首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七,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仍处于安史之乱中,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散处河南、山东等地,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咱们来看一看,题目是“月夜”,却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使荒凉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第二联便是我们熟识的名句了。融情于景,诗人设想故乡的月亮应该更明更亮,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月夜杜甫逐句赏析(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赏析)(3)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下一联便由望月转入抒情。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出的书信常常不能送达,何况战争还没有结束。

写作特色:从听觉视觉两个方面写边地秋夜,诗句流利婉转,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长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月夜杜甫逐句赏析(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赏析)(4)

经典的语句,越读越有味啊。

主题思想:在“有”“无”的对比中,抒发了深沉的思念之情,也寄予了无限的人生感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