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苏联最大反坦克武器(二战各国都在用什么武器反坦克)

1.PTRS-41反坦克步枪(苏联)

二战中的苏联最大反坦克武器(二战各国都在用什么武器反坦克)(1)

PTRS-41反坦克步枪

PTRS(俄语ПТРС)是“西蒙诺夫反坦克步枪”(俄语ПротивоТанковое Ружье Симонова)的缩写,由苏联著名的轻武器设计师谢尔盖·加夫里罗维奇·西蒙诺夫研制。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苏联开始研究不同类型的反坦克穿甲弹,他们认为12.7×108mm高射机枪弹的威力不足,于是确定采用更大口径的14.5×114mm机枪弹。确定口径后,就指定捷格佳廖夫和西蒙诺夫设计发射这种弹药的步枪。在1938年时,西蒙诺夫设计出一种采用5发弹仓供弹的导气式半自动步枪。但由于苏军最高统帅部始终认定此类武器不会有什么实际作用,因此反坦克枪的项目研究进展缓慢。当1941年东线战争爆发后,才急匆匆地定型了西蒙诺夫的PTRS-41和捷格佳廖夫的PTRD-41,所配用的钨芯穿甲弹也定型为BS-41,不过这两种枪都可以使用普通的14.5mm高射机枪弹(钢芯穿甲弹)。

二战中的苏联最大反坦克武器(二战各国都在用什么武器反坦克)(2)

PTRD(上)PTRS(下)

因为发射相同的弹药,所以PTRS和PTRD的穿甲性能差不多,但PTRS的优点是自动装填,能迅速对一个目标进行连续射击。对于毁伤效果不佳的反坦克枪来说,PTRS比起PTRD来说优势是更明显的。但因为生产工序相对复杂,成本也较高,所以PTRS的产量比PTRD要低得多。而在1942年后,由于德国装甲的迅速发展,使得反坦克枪很快就过了时,PTRS和PTRD一样也迅速减产,部队里保留的PTRS和PTRD只是辅助的支援装备,这两种枪更多是用作反器材武器而不是反坦克,因为14.5mm机枪弹对付掩体、砖墙和其他战场障碍物和战争物资还是相当有效的。根据瓦西里·扎伊采夫的回忆录中,提到他们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使用PTRS攻击德军的机枪掩体,那些用沙包构筑的胸墙都能抵挡制式步枪发射的7.62×54R弹,但反坦克枪的穿甲弹则可以轻松穿透胸墙射杀后面的敌人。但扎伊采夫发现枪弹的一致性差,不适合作精确射击。和PTRD一样,二战期间德国也同样把缴获的PTRS定型为PzB 784(r),并编写装备手册在部队中使用。二战结束之后PTRS反坦克步枪在朝鲜战争中大量使用,朝鲜人民军使用它击毁了许多美军的M24“霞飞”轻型坦克,并且把它当作远程狙击步枪。美军给它们起了个绰号,叫做“水牛枪”。

(这不是反坦克步枪嘛?为什么要写在火箭筒里面

不写点苏联的东西,感觉苏联没牌面。)2.“巴祖卡”系列火箭筒(美国)

二战中的苏联最大反坦克武器(二战各国都在用什么武器反坦克)(3)

早期“巴祖卡”火箭筒

“巴祖卡”火箭筒的主体是一根长度为1.38米的无缝钢管,在钢管的左侧接有简易的机械瞄具,在其下方有两个带有木制护片的握把和一个大型的木制肩托,在筒口部还有一个不大的方形挡焰片,筒尾部有一个钢丝焊成的喇叭状支架,在筒身中、后部还设有金属加固环。而“巴祖卡”火箭筒,就是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来对付德军坦克部队的主要武器,在二战中这款“巴祖卡”火箭筒刚露面的时候,德军并不清楚这款火箭筒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打击。

二战中的苏联最大反坦克武器(二战各国都在用什么武器反坦克)(4)

“巴祖卡”击中坦克只会在表面烧出一个小洞,金属射流能有效杀伤坦克内部成员和设备

巴祖卡的威力也不足,它虽然在大多数时候可以击毁德军的Ⅲ号坦克,可一旦面对倾斜式装甲的“黑豹”坦克或者装有100毫米前装甲的虎式坦克,75毫米的破甲能力就显得严重不足。实战中,美军火箭筒射手在对付德军的中型或重型坦克时,只能射击其履带、观察孔、负重轮或者是发动机。虽然“巴祖卡”有些缺点,但仍然是美军步兵手中唯一可以依仗的反坦克火力,只要使用得当,还是能发挥很大作用的。在1944年12月的阿登战役中,101空降师的伞兵们将巴祖卡战术发挥到极致,他们将勃朗宁轻机枪、掷弹手和巴祖卡火箭筒混合编队。一旦德军坦克发动进攻,先由巴祖卡火箭打坦克,如果坦克被摧毁,机枪手负责杀伤弃车的德军,如果攻击无效,掷弹手立刻投掷白磷手榴弹,掩护火箭筒后撤寻找战机。101师最终全靠步兵挡住了德军,巴斯托尼—战也成了美军经典的步兵反坦克战例。

3.PIAT反坦克榴弹发射器(英国)

二战中的苏联最大反坦克武器(二战各国都在用什么武器反坦克)(5)

PIAT反坦克榴弹发射器

PIAT火箭筒采取"空心装药"火箭弹,火箭弹外形与迫击炮弹类似,由内部安装有弹簧的管状发射器发射,英国官方理论射程660米,实际有效射程110米,在110米的距离发射时,可以击穿100毫米左右的装甲,穿甲性能可以说丝毫不逊色于美国的"巴祖卡"火箭筒和德军的"战车噩梦"。此外,由于火箭弹是以弹射的方式被发射,没有尾焰,射手不必担心尾焰灼烧,更不用顾忌发射火箭弹会暴露自身位置,因此PIAT在二战中被广泛用来对德国装甲部队伏击作战以及城市巷战,华沙起义期间,被援助给波兰"救国军"的PIAT火箭简在华沙战役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然起义宣告失败,但是波兰"救国军"装备的少量PIAT仍然对德军造成了巨大创伤。

然而,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武器,PIAT火箭筒也一样,对比同时期的反坦克武器,PIAT的发射流程明显过于繁琐,这也是该武器一直以来饱受诟病的最主要原因。发射时,PIAT首先需要先将火箭简立置或平放,然后用脚踩住T型肩托,同时双手握住握把用力向上提施加反向力,直到听到"咔嚓"一声,既进入发射状态,才能装填火箭弹。若难以理解,可以脑补想象古代弓箭手用脚蹬住弓弩,用手拉弦上箭的画面,可见其操作并不轻松。事实上,也正因为整个过程需要向弹簧机构施加至少90千克的双向力,对于体型瘦小的士兵很不友好,所以PIAT虽然参与了多场局部战争和冲突,但却没有很好的表现。

二战中的苏联最大反坦克武器(二战各国都在用什么武器反坦克)(6)

左为立姿的待击动作,右为卧姿的待击动作

二战后期,由于新式反坦克武器开始普及,PIAT很快就显得过时了。在1950年的朝鲜战场上,英国人开始使用美国“巴祖卡”火箭筒,在1951年英国正式装备了瑞典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座力炮,PIAT就此退出英军现役装备序列。

4.“坦克杀手”火箭筒(德国)

二战中的苏联最大反坦克武器(二战各国都在用什么武器反坦克)(7)

“坦克杀手”火箭筒

1943年初在突尼斯作战的德军从美军手中缴获了部分”巴祖卡”M1A1型60毫米火箭筒。德国人敏锐地发现了它的价值,紧急送回德国并仿制了一种被称为”坦克杀手”的RPzb43型88毫米反坦克火箭筒。RPzb43的长度和口径比"巴祖卡"大,但原理完全相同,均使用火箭增程榴弹、环状尾翼稳定和电击发装置。与"巴祖卡”不同的是,"坦克杀手”使用一种精巧的磁发火装置来点燃固体火箭。可能是为了提高射程,也可能是德制微型固体火箭仍不完善,它使用的RP.Gr.4322型火箭弹发动机在出膛以后还要燃烧一段时间。由于火箭弹所产生的尾焰会灼伤射手的面部,因此射手必须佩戴防毒面具并穿防护服。“坦克杀手”的有效射程为150米。RP.Gr.4322型破甲弹破甲厚度可达200毫米(这已经超出当时盟军任何装甲车辆的防御力)。

二战中的苏联最大反坦克武器(二战各国都在用什么武器反坦克)(8)

试射坦克杀手火箭筒。防止被尾焰灼伤,射手必须带上防毒面具

不久盟军坦克手就感受到了它的威胁,并开始在坦克上安装各种附加装甲,但即使如此盟军的"谢尔曼"、T34坦克还是轻易地被"坦克杀手"一个接着一个地摧毁。由于“坦克杀手”的优良性能,在很多德步兵部队中它完全取代了原来广泛装备的37毫米反坦克炮。

5.“铁拳”火箭筒(德国)

二战中的苏联最大反坦克武器(二战各国都在用什么武器反坦克)(9)

各种型号的“铁拳”火箭筒(后缀数字表示它的射程)

1942年春,为应对东线战场上"T34危机”,德军需要种简单有效的单兵 次性的反坦克武器,铁拳应运而生。1943年7月铁拳30klein正式装备服役,战斗全重3.2公斤,其中战斗部直径10厘米,长36厘米,重1.5公斤。里面装填有400克炸药,炸药成分是50: 50的TNT和钝化黑索金混合炸药。全部的发射药都装在发射筒里,发射药54克重,初速28米/秒,射程30米.

铁拳的发射姿势有多种,可以肩抗发射,也可以夹在腋下发射。由于“铁拳”发射时会向后方喷射高温燃气,长度可达2m,所以在发射时要确认后方6-10m范围内无人,否则可导致后方人员烧伤,并且离后方障碍物距离超过3m,否则后喷火焰有可能反射回来烧伤射手自己,所以“铁拳”不能在狭小的封闭空间内发射。

“铁拳”的结构很简单,生产成本极低,一次性使用,打完就扔,在当时属于设计思想非常超前的武器。由于其操作简便,不占编制,可以向步兵分队大量配发,每名士兵扛1发,使德军近距离反坦克火力密度空前提高,尤其在1944年夏到1945年战争末期,由于战场已经推进到德国本土,德军经常围绕城市、村镇和盟军展开巷战,在近距离“铁拳”能发挥其他反坦克武器所没有的效果。为了在巷战中防范“铁拳”和“战车噩梦”偷袭,苏军利用铁丝网、钢丝床垫等就便器材给坦克焊接加装了临时间隔装甲,从侧面也可以看出这类武器在巷战中的威胁。由于操作简便,经过简单训练即可使用,“铁拳”还大量发给人民冲锋队、希特勒青年团等炮灰武装,在巷战、森林、破碎起伏地等环境下给盟军制造了不小麻烦。

二战中的苏联最大反坦克武器(二战各国都在用什么武器反坦克)(10)

铁拳250

“铁拳”随着二战结束德国战败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它的无后坐力炮抛射原理被继承了。苏联的RPG-2反坦克火箭筒就是参考了铁拳250的基本原理,后来的RPG-7,是在RPG-2的基础上增加发射筒膨胀腔,提高发射药做功效率,并在弹药上增加了火箭增程发动机得来的,RPG-7发射时先由发射药把火箭弹打出筒口一定距离,然后火箭弹尾翼展开,增程发动机启动,推动火箭弹继续飞行,在发射的初始端发射药抛射的时候,其原理和“铁拳”还是非常相似的。

6.四式火箭筒(日本)

二战中的苏联最大反坦克武器(二战各国都在用什么武器反坦克)(11)

四式火箭筒

在亚洲的日军基本上没有遇到装甲单位,反坦克武器也就没什么用。到了太平洋战场日军遭遇了以“谢尔曼”“斯图亚特”为主力的美军,发现自己的反坦克力量不足,因此日本陆军急切需要一种单兵反坦克武器来对付美国的坦克。

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发现巴祖卡在反装甲和打击工事方面都有不错的效果,同时,日军缴获了一些巴祖卡火箭筒,与此同时,日本在得知德军拥有了坦克杀手后,也通过外交途径请求德国进行技术支援,1943年,德国潜艇送来了RPzb43型坦克杀手火箭筒的图纸和实物。这些东西这令当时饱受美军坦克摧残的日军极度高兴。于是日本打算搞一个火箭筒。但是日本的火箭筒有几个问题。首先日本人的身材不如美国人和欧洲盟友高大。德国人的坦克杀手太大,后坐力也太大了,并不适合日军使用。于是日本设计师把仿制的火箭筒的口径从88毫米缩减到74.5毫米,同时他们为火箭筒安装了两脚架,以增强射击稳定性和射击准确性。

火箭筒于1944年定型,被命名为试制四式七厘喷进炮,由于口径为74.5mm,海军陆战队叫试制四式八厘喷进炮,四式火箭筒的破甲威力为80毫米。生产了3500具,然而此时,日本附近的海域已经被美国封锁了,可怜的驻岛日军士兵还没有合适的武器对付美军的坦克,这些火箭筒最后被用作本土决战。

感谢观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