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学霸家庭(平凡家庭出生的学霸)
“都怪妈妈,太着急了,把你的生日蛋糕摔坏了。”
大风大雨,赶着回家给儿子过生日的妈妈,一时心急,在路上摔了一跤。
本想给儿子过一个难忘的生日,但摆在儿子面前的,只有一个摔得稀巴烂,奶油和蛋糕芯全混在一起的“丑蛋糕”。
“不怪妈妈,都怪天气!” 小男孩的声音充满稚气。
“天气的确挺讨厌的,但是没办法啊,都说‘人定胜天’,但是谁也管不了天。”
“我就不相信了,我倒想管管天气!”小男孩看着被淋成落汤鸡的妈妈,生气得说。
多年后,这个要管住天的小男孩长大了,高考考上了南大,硕士毕业又去哈佛读博士。
当年所说的“管管天气”的愿望,也从种子变成大树。
他叫禅铎,气象领域的学者。
禅铎毕业照
海啸、台风、暴雨、雪灾……人在天气面前是如此渺小又束手无策。
而他,要做那个“管理”天气、“战胜”天气的人。
这个91年出生的小伙子,先后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学术界国际顶级刊物《Nature》、气候学顶级刊物《Journal of Climate》发表气候相关研究。
酷暑成就科研 为全球变暖担忧六朝古都南京素有“火炉”之称。南京的七八月,充斥着粘腻的汗水与潮湿的空气。
2013年的暑假尤其炎热,气温达到41°C。
人走在街上彷佛在烤炉里,撒上一点孜然,就变“烤肉”了。
这样的极端天气为何频频出现?
能否得到控制?
这是否是全球变暖的一个征兆?
禅铎在酷暑中煎熬着,心中也有很多疑问。
刚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本科毕业的他,保研本校读硕士。
9月份才入学,但是他没打算给自己放暑假。要留在学校继续做气候相关的学术研究,为硕士生涯做准备。
但每天来回实验室和寝室,汗水总能湿透衣服,他对南京夏季极端天气越发充满研究兴趣。他着手调研气候状况,查找、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历史数据。
南极冰川融化
经过一个暑假的努力,完后了与气候变暖相关的论文——《全球变暖的检测与归因》。
2013 年9月23 日,他带着他的研究成果,奔赴北京。在全球变化国际研讨会上,与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他的论文引起了很多关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专家学者的注意,华盛顿大学教授John M. Wallace,就是其中之一。
华盛顿大学
华盛顿大学的气候学专业在全球占据顶级地位,John M. Wallace也是极富盛名的大气研究学者。John M. Wallace肯定了禅铎的研究成果,甚至盛情邀请禅铎去华盛顿大学学习。
这让禅铎有些受宠若惊,也更坚定了他研究全球变暖问题的决心。
回到南大,他将研究方向更加聚焦于全球变暖的原因,并主要研究导致陆地温度提高的众多因素。
为了获得合理、严谨的学术成果,他每天待在实验室里,阅读几千篇国外文献资料,整理和分析几百G的数据,完成几千张气象相关图片的制作。
但科研是耐力赛,不是一下子就能跑到终点的。常常是推翻重来,再重来。
一年多枯燥的学术研究,总算在2015年4月有了进展。
他的论文为《1979-2005 年观测的海表温度趋势以及次大陆区域陆地温度增暖的归因》被发表在了气候学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Climate》(《气象》)上。
紧接着传来的是他可以提前一年毕业,并且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华盛顿大学等多所大学邀请读博的好消息。
他最终选择哈佛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手握每年30000美金的奖学金,从事历史气候重建、气候变动机理研究和气候变化影响分析的工作。
禅铎说:“去哈佛的气候、大气与海洋专业读博,并不是因为学校的知名度,而是因为那里有他的‘学术男神’。
他与哈佛博导的缘分始于学术神交。禅铎在准备课堂报告的时候,引用了哈佛、耶鲁两位教授关于气象问题的争论。
而在申请哈佛博士的面试交谈环节,他才知道之前那篇报告的作者,竟然就是给他面试的教授!
有了“学术男神”的指导,并且凭借他自身扎实的学术基础和刻苦努力的钻研精神,禅铎在哈佛的学业进展迅速。
2019年5月,以一作身份在《Journal of Climate》上再发一篇文章。
2019年7月,以一作身份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正刊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论文依然关注全球变暖现状,聚焦海面变暖问题。
2018年国内高校在国际顶级刊物《Nature》和《Science》上的发文数量
文艺的理科男、气象界段子手科研之中,数据分析、图表制作、论文撰写都要求禅铎严谨踏实,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而在科研之外,禅铎的生活过得随性、文艺清新。
江南水乡,雨水充沛。春夏之交,南京城逐渐进入降雨高峰期。2015年的5月,持续的暴雨让南京成为一座“水城”。
南京网友更是向全国人民发出邀约:欢迎来南京看海!一起在南京大街上捕鱼!
禅铎想着自己就是学气象出身的,于是就和周围的小伙伴一起,配着图片编了一条活泼又不失专业的小段子:
“南京的雨已经下了一天一夜,却仍旧絮絮不止。
如果是情人毕业失恋的哭泣,或许玄武湖也快兜不住这满满的悲伤了。”
“下面的卫星图里,整个苏皖都被厚厚的云层挡住。有云,才有雨。云从哪里来?
细纠起来,是在日本海形成有一个低气压,大气围绕低气压逆时针旋转,华东的冷空气南下,遭遇上行的暖空气,冷暖对流,形成降雨云,继而是瓢泼大雨……”
当年因大雨而没有过好生日的小男孩,和天气“闹脾气”的小男孩,再度面对大雨,已经能够用专业知识,向市民普及气象知识,安抚因暴雨而焦虑的大家。
音乐、美术属于人类对美的最高追求,流动的音符和挥洒的画笔都令禅铎神往。
禅铎爱西洋乐也爱民乐。他组建了小型的民乐队,也常常唱英文歌。
他在校园歌手的舞台上浅唱一首詹姆斯·布朗特(James Blunt)的《HIGH》:
“Beautiful dawn,美丽的黎明
You’re just blowing my mind again.你让我再一次陷入困惑、思考
Thought I was born to endless nights,思考着自己注定要与这无尽的黑暗为伴
Until you shine.直到你光辉撒照
High!嗨”
人生、梦想、科研……
总归会有迷茫、焦虑时刻到来。
音乐总能抚慰心灵的黑夜,伴随着浩瀚星空如梦,等待光辉的黎明到来。
禅铎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带入了自己的生活与情感。
也感动了听歌的观众,夺得“南京大学十大校园歌手”称号。
而画画的时候,他就更加天马行空了。学校里没有提供专门画画的地方,就随便找一个教室,一张大纸铺在地上。
弯着腰、扶着地作画,一画就是半天。
“虽然辛苦,可是就是喜欢绘画,喜欢和大家在一起的感觉。”
科研之路越往下走,就越孤独。做科研,很多时候要直面自我的局限,并想办法跳出去。
这个过程漫长而又困难,谁也帮不了他。
挤出时间随心歌唱、画画,和朋友们在一起做“喜欢”的事情,也算是解压了。
平凡的家庭,卓越的教育于万人之中,禅铎也属于最优秀的那一批——成绩拔尖、学术优秀,还有各种文艺特长。
有人觉得禅铎肯定来自一个杰出的家庭,父母都是高知。但其实,禅铎的父母只是南京自来水厂公司的普通职员。
普通而简单的家庭,在禅铎的学业方面能给予帮助的地方并不多,但却营造了宽松开明的家庭氛围。
从禅铎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告诉他:“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学任何东西都不是为别人而学。”
潜移默化的教育,让禅铎在学习上有很强的自主性。
他喜欢数学,就试着参加了江苏省初中生数学竞赛,拿了个一等奖回来。
高中的时候越来越关注生态、气候相关的知识,禅铎就报名参加了中学生生物比赛,获得了江苏省第一名,全国第三名的成绩。
高考结束,出于兴趣,他毅然报考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一切都是禅铎想要去参加,想要去完成的。
其实,最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走一条看起来正确的道路。
而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主选择能力。
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为自己的未来做规划。
步入南大校园,学校教育对禅铎的科研道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当时,站在教育改革前列的南京的大学,正在实行“三三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禅铎也是该体制的首批受益人之一。
“三三制”强调多元选择,学校按照学术科研、择业就业、创业等多个意愿,为学生安排了不同的课程。
南京大学招生办的主任李浩说:“接近3300名的学生进入南京大学之后都会个性定制自己的课表。”
大三,禅铎选择了学术科研的道路,并参加了学院为学生提供的“拔尖计划项目”,加入气候方向中高纬气候变化研究室。
在实验室里,他认识了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的吴其冈教授和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张洋教授,接受两位教授的联合培养。
两位教授不仅有专业的学术能力,也有南大教授一脉相承的踏实严谨的学术素养。
实验室的学术氛围让禅铎逐渐能静下心来,一步一步,将研究内容细化、深入,慢慢进入真正的科研领域。
常常听人感叹教育不公平,但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教育能让普通家庭的孩子走上梦想的道路。
禅铎,从普通人家的孩子,一路成长为气候领域的专家学者。
靠的只是一句话“为自己而学”。
并且当你学到足够优秀的时候,你将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有句话说得好,当你足够优秀,全世界都会为你让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